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所提供的量化指标(肌电信号振幅),对比术后喉镜检查结果,探究术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肌电信号强弱与术后声带运动的相关性,摸索IONM预警值。方法对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4~10月期间完成的130例高RLN损伤风险甲状腺手术中的214条RLN行IONM,按术中肌电信号强弱分为10组,并与每组术后喉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7例术后声带运动异常病例,其对应的术中RLN的肌电信号振幅下降在0~50%。无永久性RLN损伤病例。结论手术结束前,监测的RLN肌电信号振幅下降50%可导致术后声带运动异常;下降70%,术后声带运动异常可能性较高。故振幅下降50%可作为术中实时监测RLN功能的"警戒值",有助于预测术后RLN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甲状腺癌再次手术137例患者,其中41例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对照组),96例行术中RLN肉眼识别+IONM(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RLN识别及损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LN识别率100%(96/96),对照组为82.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LN损伤率(1.0% vs.9.8%)、术后引流量(38.1 mL vs.44.1 mL)均明显降低(均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vs.12.2%,P0.05)。结论:IONM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RLN的识别率及降低其损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技术(IONM)的应用价值。 方法100例DTC患者分为应用IONM手术观察组(观察组)和不应用IONM手术对照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1)观察组探查暴露喉返神经(RLN)的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5±3.3)min、(15.2±4.8)min,对照组分别为(14.0±4.2)min、(21.6±6.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34 5、5.830 2,P=0.000 0、0.000 0)。(2)观察组暂时性RLN损伤发生率为2.0%(1/50),未发生永久性RLN损伤。对照组暂时性RLN损伤发生率为6.0%(3/50),永久性RLN损伤发生率为2.0%(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IONM可快速缩短探查暴露RLN的时间和有效保护RLN,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过程中RLN损伤的发生风险。但是任何仪器都不能改变手术操作本身是一项高风险技术的本质,该项技术可作为手术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的意义。方法在6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全程显露RLN,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成功显露RLN。术中发现RLN受累行RLN松解术的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声嘶。术后1~3个月缓慢恢复。喉镜检查:1例一侧声带外展麻痹,其余3例双侧声带活动正常。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显露RLN可减少RLN损伤发生率,增加甲状腺癌清扫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喉神经监测技术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230例SHPT手术患者,分为IONM组(使用神经监测仪)113例与对照组(未使用神经监测仪)1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RLN)和喉上神经外支(EBSLN)损伤情况、EBSLN识别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总费用、嗓音障碍指数-10(VHI-10)评分情况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和IONM组暂时性EBSLN损伤、EBSLN识别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EBSLN损伤、暂时性RLN损伤、永久性RLN损伤、术后6月VHI-1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喉神经监测技术在SHPT术中可以快速识别定位喉神经,减少喉神经损伤,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探查喉返神经(RLN)发生信号缺失的原因并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手术中采用IONM辅助探寻保护RLN的42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刺激神经时产生的振幅变化,结合术后定期喉镜复查声带功能判断预后。结果共出现34例术中信号缺失情况。其中24例为神经损伤所致,分别为牵拉伤18例、热损伤3例、钳夹伤3例,术毕前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声带最迟于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声带功能;麻醉配合不当6例;设备自身问题3例;肿瘤压迫1例。结论甲状腺手术结束前神经恢复程度在预测术后声带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牵拉伤发生风险最高,热损伤及钳夹伤对神经损伤更大,明确神经损伤机制可协助术者规范手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神经损伤;麻醉配合与对系统的熟练操作在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RL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和RLN损伤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26例(2.6%),未发生RLN损伤959例(9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超声刀应用、麻醉方式及肿块良恶性与RLN损伤均无关(P〉0.05),而手术范围(OR=3.726,P=0.007)和显露RLN(OR=0.302,P=0.006)则是RLN损伤的影响因素,行扩大性手术及未显露RLN者的RLN损伤率较高。结论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手术范围以及显露RLN是RLN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显露并注意保护RLN,对避免RLN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57例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的原因、部位、类型及其疗效。结果57例中共损伤RLN 61支(其中双侧神经损伤4例)。右侧RLN损伤27支,左侧34支。造成RLN损伤的手术:甲状腺叶全切除26例次(42.6%),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30例次(49.2%),腺瘤或囊肿摘除术5例次(8.2%)。损伤部位位于RLN入喉处下方2cm以内者49支(80.3%),其他部位12支(19.7%)。RLN横断性损伤者23支(37.7%),缝扎或瘢痕压迫者38支(62.3%)。术后51例(89.5%)获1年以上随访,发音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者49例,占96.1%;声音好转者2例,占3.9%。42例46支神经接受间(直)接镜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的26侧(支)(56.5%),部分恢复活动的8侧(支)(17.4%),未恢复活动的12侧(支)(26.1%)。4例双侧RLN损伤者均于出院前拔除气管导管。全组患者发音及声带活动的恢复与修复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绝大部分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发生在其入喉处附近,外科手术是RLN损伤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中90%以上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ncer,PTC),并且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也以PTC为主。喉返神经(RLN)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是临床上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最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0.3%~9.4%,单侧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窒息。故术中保护RLN显得非常重要。现就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Lü XS  Li XY  Wang ZM  Zhou LD  Li J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301-30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至2001年治疗的50例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患者的损伤原因、部位、类型、手术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结果50例患者共损伤RLN54条(其中双侧神经损伤4例)。损伤部位位于RLN入喉处下方2cm以内者45例支(83.3%),其他部位6例支(11.3%),部位不明3例支(5.4%)。横断性损伤19例支(35.2%),缝扎或瘢痕压迫35例支(64.8%)。54例支神经均经手术修复,4例双侧RLN损伤者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术后44例(88.O%)患者获1.5年以上随访,发音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者42例(95.5%);声音好转者2例(4.5%)。35例患者39支神经接受间(直)接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的21条(53.8%),部分恢复活动的7条(17.9%),未恢复活动的11条(28.3%)。本组患者发音及声带活动的恢复与修复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绝大部分为发生在RLN入喉处附近的机械性损伤,手术可解除病因。RLN损伤一经诊断应尽早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的手术方法以及对RLN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甲状腺术患者132例,设为对照组,术中未常规显露RLN;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甲状腺术患者106例,设为观察组,术中常规显露RLN。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解剖RLN所需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RLN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5.2±6.1)分钟、(57.8±5.6)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解剖RLN所需时间平均为(6.82.1)分钟。两组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RLN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89%、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RLN永久麻痹发生率分别为O.00%、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掌握RLN解剖特点、熟悉手术操作技巧的基础上,术中显露RLN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中RLN损伤的发生率,对预防甲状腺手术中RLN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诊断176例假阴性甲状腺癌的因素,研究假阴性结果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均经病理证实的1466例原发性甲状腺癌,比较176例术前超声诊断假阴性病例与1290例真阳性病例的之间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的差异。结果 (1)假阴性组与真阳性组发病年龄分别为(45.7±11.6)岁、(43.9±13.4)岁,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假阴性组常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桥本甲状腺炎。(3)假阴性组中微小癌所占比例大于真阳性组。(4)假阴性组比真阳性组较少伴有颈部转移性淋巴结。(5)假阴性组滤泡癌所占比例比真阳性组多;假阴性组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比真阳性组少。 结论 超声诊断假阴性的甲状腺癌病人常合并其他疾病、肿瘤较小、较少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型有一定的特点。临床有可疑之处时,应当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 对我院10年间187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喉返神经损伤与术式、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10例,发生率约为5.3%。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声嘶,间接喉镜检查证实有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经严密观察随访,15例3月后发音恢复正常,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正常,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为80%;3例严密观察随访6个月仍声带麻痹、声音嘶哑,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运动障碍,喉返神经永久性性损伤率为20%。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主要与术式有关,多为暂时性损伤。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是防止此类损伤的关键,术中明确找到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将会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2266例甲状腺良性痛变的手术资料,对甲状腺良性病变的位置及手术方法与RLN损伤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位于甲状腺背侧的良性病变RLN损伤率为8.62%(81/940),显著高于甲状腺其他部位病变的手术损伤率(0.15%)。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显露RLN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56%(1/64)、0(0/33),显著低于未显露喉返神经的损伤率[8.53%(59/692)、13.9l%(21/151)]。位于甲状腺其他部位的良性病变,显露RLN组与未显露喉返神经组的RLN损伤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与病变位置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位于甲状腺背侧,手术应常规显露RLN,而位于其他部位则不需常规显露RLN,可采用RLN区域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 (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 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 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不同损伤类型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687例,术中IONM证实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且随访86例,男性18例,女性68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8.66±13.01)岁;甲状腺癌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45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41例。分析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恢复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横断损伤占26.7%(23/86),非横断损伤占73.3%(63/86)。64%(55/86)的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和(/或)饮水呛咳的症状,其中横断伤患者15例(65.2%),非横断伤患者40例(63.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后,横断损伤与非横断损伤主要临床表现均可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在未使用IONM技术的情况下喉返神经损伤率可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7.
712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损伤后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国内报道手术引起的RLN损伤率为0.3%-9.O%.高者可达13.3%,国外报道甲状腺手术引起的损伤为0%~14%。本研究对本院2002年以来712例甲状腺手术RLN损伤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致伤原因及分型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地区5所医院705例(714侧)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年龄、Lauge-Hansen分型和AO分型特点。结果70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中,男性(67.5%,476/705)多于女性(32.5%,229/705);31~4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27.0%,190/705);低能量损伤(跌倒和扭伤)致伤占68.1%(480/705);714侧踝关节损伤均可按AO分型划分,但有10.1%(72/714)的踝关节损伤未能按Lauge-Hansen分型划分。结论成年踝关节损伤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常见,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 Lauge-Hansen分型不能包含所有的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 242例(293条),不显露RLN 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 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人中14例术后发生乳糜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糜漏发生率为0.5%,出现在术后的第1~2 天,中位时间1.5 d;发生乳糜漏之前的引流量峰值为30~76 mL,中位数为49 mL;乳糜漏发生后,引流量进一步增多,最大值为30~135 mL,中位数为57.5 mL。乳糜漏病人淋巴结清扫区域:左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右侧中央区清扫8例(57.2%),其中4例包含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清扫;双侧中央区清扫3例(21.4%,均不包含rⅥb区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0~14枚。发生乳糜漏后,2例经低脂饮食痊愈,7例经禁食水痊愈,剩余5例调整饮食效果不佳,辅以持续低负压吸引后痊愈。乳糜漏基本治愈时间为1~8 d, 中位时间3 d。结论 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发生率较低,引流量一般较少,术后1~2天引流量异常增多及性质改变时应警惕乳糜漏的发生,及时采取调整饮食或辅以持续负压吸引可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