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评估训练康复系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手足十二针”,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移动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锻炼依从性变化;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的半身不遂、气短乏力、心悸、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均有上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下降(P<0.05),观察组FMA、ADL、FGA、BBS以及E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十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3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7例予刮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自主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肢体不遂、乏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眩晕、肢体不遂、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邓紫刚 《河南中医》2022,(10):1601-1604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采用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恢复意识后均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另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Fugl-Meyer)]、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4.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程1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前后BBS、FMA及MBI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康复科病房开展中医整体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方法:选择医院康复科病房2022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中医整体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疼痛量表(NRS)评分、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BB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与护理前对比均明显升高(P<0.05)。护理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 NRS量表评分、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护理前对比均明显降低(P<0.05)。护理4周后,观察组的BB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更高(P<0.05);护理4周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值、NRS量表评分、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更低(P<0.05...  相似文献   

7.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步行功能与平衡能力,疗效优于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中药刮痧膏剂作为介质进行刮痧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刮痧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刮痧治疗,刮痧时采用中药刮痧膏剂作为介质进行刮拭,其他治疗及刮痧操作方法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Fulg-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BWSTT疗法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BI-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I-L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疗法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针刀组和针刀联合绳带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4组患者均应用康复运动疗法及物理疗法,绳带组辅以绳带对偏瘫患者的躯干、髋、膝、踝进行捆绑保持全身肌肉平衡及患肢抗重力伸展;针刀组对患侧下肢进行穴位刺激、神经触激和深层韧带松解;联合治疗组将针刀疗法与绳带疗法相结合。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分别用Barthel指数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Berg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疗效评估,同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绳带组MBI、针刀组FMA及联合治疗组MBI、FMA、BBS评分在治疗2周时均较治疗前提高(P...  相似文献   

11.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生活质量(QOL)评分、稳定指数(S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较前改善,研究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动态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及脑部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I评分、BSS评分、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及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NIHSS评分及RI、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弹力绳带对偏瘫患者躯干与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学疗法,试验组则在每次治疗过程中佩戴弹力绳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L)、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bulation category,FAC)、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FMA-L、BBS、FAC评分及10m MW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配合弹力绳带环绕捆绑可显著提高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及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刺五脏俞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牛津残障评分(OH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候积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OH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OH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应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静  郭卫涛  潘大军 《新中医》2021,53(9):126-130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组。针刺组29例,单用养阴解痉针刺法治疗;外洗组27例,单用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组30例,用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养阴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仅开展常规卒中康复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改良式Ashworth分级、中医证候积分、Berg平衡评分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改良式Ashworth分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均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降低(P0.05),FMA、BB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针刺组、外洗组患者改良式Ashworth分级(Ⅰ级)改善效果均明显提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低(P0.05),FMA、BBS评分较高(P0.05)。与外洗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低(P0.05),FMA、BBS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针刺组、外洗组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与外洗组、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肌张力,提高运动及平衡功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Fugl-Mer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及步行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腓总神经、胫神经SCV及腓总神经、胫神经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10 m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FMA、MBI、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加用解语丹化裁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用神经功能检查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MBI、SS-QOL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利于缓解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6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感觉减退、言语謇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FA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命质量量表(SS-QOL)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偏瘫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与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芒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辅以内科常规疗法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