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背景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新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进行全面转型,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的重点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学”;从“学科本位”转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寻找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迈入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新课标对初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从“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从“单一学科”转向“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设计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新课标内涵,探究ChatGPT4.0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信息检索、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创新功能,明确其在智能语义分析,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深度知识挖掘,辅助教师完善活动设计;提供策略参考,彰显教师独特教学风格;辅助教学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方面的价值定位,实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动了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贴合新课标精神,向新课标期待的方向转型。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文言文教学,需破除错误的文言文旧教学理念和以“串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要求构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组织下、“学业质量标准”规范下的文言文新课堂之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心目标,制定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文化本位”,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知行统一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新课标强调的重要课程目标,需要地理课程教学做出响应。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出发,明确了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将出现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材处理由“教材内容”转向“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碎片化”转向“结构化”、教学评价由“会解题”转向“会解决问题”等系列转向。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重心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文章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留心观察”单元为例,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松弛备课”,整合资源,由单一静态转向多元动态;打造“松弛课堂”,用情境体验,将课堂由理性抽象转向具体真实;设计“松弛作业”,因材设计分层次作业,由传统基础转向拓展提升;建立知行合一的“松弛评价”体系,促使语文教学真正指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专注于学科的教育向专注于人的教育转型升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新时代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上有重要意义,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项目、实现素养本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汤利英 《教学月刊》2023,(Z2):62-65
义务教育段语文新课标要求强化“综合学习”、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在农村薄弱学校,活动式教学是落实义务教育段语文新课标的有效路径,可以激活学生从“旁观者”走向“主体”的热情。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凸显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开展活动式教学,以达成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艺术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以核心素养统领艺术课程教学。新课标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指明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变革之路。新课标的落地实施需要美术教学的实践转向,随着时代发展,义务教育课程要与时俱进,教师也应该把握时代特征,走在时代前沿,对新课标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新内容,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如何遵循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1]本文探讨以跨学段演奏教学与戏剧相融合为背景,采用目标递进、资源整合、音乐本位、学生立场、音乐文化、多元评价等原则,遵循教得好、学得会,实现从“演奏教学”转向“课程育人”。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在于,从载体学科出发,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等促进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概念,结合或融通其他学科完成与解决本学科的任务、问题,最终指向对载体学科的深度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边界,区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综合学习课程、劳动课程、学科类综合课程、项目化学习、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同时,还要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学”的转变,即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封闭固化转向开放增值,从低通路迁移转向高通路迁移,在学习结构与学习方式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学科实践与单元视角的整体安排,打造“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整体规划,设计内容框架;重构学科单元,联结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任务;研究“跨”的方式,形成“1”与“X”不同关系的实践形态;规避实施误区,把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在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已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素养本位,能够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创新设计,从“增强课堂互动,提升主动参与”“精心设置疑问,激活思维意识”“组织实践活动,深化感性认识”“关联生活实际,贯彻学以致用”方面展开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李媛媛 《中小学校长》2023,(2):28-30+48
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执行,以素养为纲的内容结构改革、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对一线教师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解读到一以贯之地实现新课标落地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紧要问题。笔者以市、区、校三方联动的优秀教研案例为切入点,展现教研转型新样态,从内容聚焦、主体转变及方式创新、突出成果导向实现教研转型进行研究,为实现基于新课标的教师培训、基于新课标的教研、基于新课标的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关于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新变化的讨论比较热烈。围绕新课标意义下数学教学的方向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对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以下简称“孙”)教授进行了访谈。一、在细节中看到教学的方向邢:孙教授,在上一期访谈中,我们讨论了新课标新在哪里,分析了“教学为什么要变”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从理念探讨转向实践落实方面了。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和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概念为例,梳理义务教育生物学和高中生物学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等相关表述,指出学段间有效衔接、循序渐进和延续拓展的关系。结合SOLO分层理论构建围绕核心概念理解层级的学习进阶路径,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进阶维度,开展初高中衔接的进阶设计,从学习进阶的角度为初高中衔接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新课标“物联网实践与探索”模块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常见协议、物联网在新课标中的地位与整体要求,并以项目式学习的视角,从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评价设计和课程实施层面给出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课程目标,通过分级主题形式重构课程内容,并以“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变革教学过程,突出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育人新趋势。英语新课标从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三个方面对听说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包括:以模仿、引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和演示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语篇、语用、大主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卜庆振  陈迪 《江西教育》2024,(18):54-5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和“双减”政策都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且对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笔者结合“新课标”关于作业评价的建议,提炼出以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一、单元作业设计策略1.明确素养目标语文课程的单元作业通常涵盖单元知识点,能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可迁移的知识体系,与单元学习任务群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可以从融通视角认识“五育融合”与“新课标”落实的内在联系;从转化视角构建“新课标”下的学校新生态;从发展视角深度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寻找“五育融合”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国务院颁布“双减”政策,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课标颁布,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认真解读政策和课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以作业设计为研究落脚点,探索通过作业设计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寒  徐莉 《西藏教育》2023,(10):27-3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标志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转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本文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基本经济制度”拓展空间的活动设计为例,探究新课标下“拓展空间”栏目运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通过设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任务、开展调查评价等完成“拓展空间”活动设计与实施,并尝试通过运用“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探索校内校外相结合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