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为配合产品质量升级,使出厂汽油的性能满足国Ⅵ车用汽油排放标准,采用UOP公司的Par-Isom C5/C6异构化技术及“脱异戊烷塔+异构化反应”工艺流程,以重整拔头油和芳烃抽余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的C5/C6异构烷烃。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Par-Isom异构化技术,产品密度小,不含烯烃、芳烃和硫,异构化汽油收率为98.42%,研究法辛烷值达到83.3,比原料提高7.3,硫质量分数为0.34μg/g,饱和蒸气压为110~120 kPa,产品质量合格,达到装置技术控制指标要求,提高了汽油的辛烷值,优化了汽油池辛烷值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某炼油厂360 kt/a重整预加氢装置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为例,本着“改造费用最低、设备利旧最大化、建设周期最短”的原则,从技术路线选择、改造方案、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探讨了闲置预加氢装置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的技术路线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将预加氢装置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是闲置重整预加氢装置再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细晶粒氢氧化锆,并以其为基元制备了高比表面积Pt/SO42--ZrO2催化剂,通过氧化铝改性进一步提高了Pt/SO42--ZrO2的酸性和热稳定性,开发出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并具有优异再生性能的固体超强酸C5/C6异构化催化剂RISO-C,并将其应用于国内首套固体超强酸C5/C6异构化工业装置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催化重整拔头油为原料,在反应器入口温度为170℃、气液分离罐压力为1.5 MPa、原料质量空速为1.26h-1、氢/油摩尔比为1.95的反应条件下,RISO-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异构化活性和稳定性,C5异构化率高于70%,C6异构化率高于85%,异构化稳定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达到85,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将C5抽余油作为汽油调合组分,在某公司1.5 Mt/a的催化裂化汽油脱硫装置上新增了C5抽余油加氢反应系统。投入运行后,该系统出现了精制汽油硫质量分数超20μg/g、新增固定床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波动大和精制汽油蒸气压超标的问题。分析原因后,采取了调整C+5抽余油加氢系统投用方案,调整吸附进料换热器E101壳程跨线、原料汽油温度和原料汽油蒸气压、稳定塔塔底温度等措施,有效地将精制汽油硫质量分数控制在12μg/g以内,蒸气压控制在72 kPa以下,新增的C5抽余油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中温异构化技术将中油东明石化集团闲置的0.25 Mt/a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为C5/C6异构化装置,以连续重整装置的拔头油、戊烷油和抽余油为原料,根据“利旧最大化、投资最低以及异构化原料全部加工”的改造原则,采用脱C7+技术和“脱异戊烷 + 一次通过”异构化工艺流程,可生产研究法辛烷值为79.7的C5/C6异构化汽油。标定结果表明:异构化催化剂的C5异构化率为63.2%,C6异构化率为81.1%,异构化产品的研究法辛烷值达到79.7,异构化产品收率为98.0%,各项数据均达到技术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末  康承琳  岳欣  梁战桥 《石油化工》2023,(12):1735-1744
综述了近年来对C8芳烃异构化过程中二甲苯异构化、乙苯异构化及歧化反应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中心、金属中心及分子筛拓扑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从分子筛的孔道结构、酸性及金属三方面介绍了异构化催化剂常用的改性方法及效果,介绍了C8芳烃异构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某石油公司567 kt/a轻石脑油异构化装置为例,对装填Pt/Cl-Al2O3低温异构化催化剂的C5/C6烷烃异构化装置流程进行模拟、优化,确定“脱异戊烷+一次通过+脱异己烷+脱戊烷”流程为该装置最佳工艺流程,产品异构化油的设计RON达到90.77%~91.23,蒸汽压为95.15~96.50 kPa,设计产品液体收率为97.22%~97.50%。该思路和方法可供国内C5/C6烷烃异构化装置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沸石型C5/C6烷烃异构化技术属中温异构化技术,其加工原料为重整装置的拔头油、芳烃抽提装置的抽余油或其他C5/C6组分油。该技术具有对原料水、硫等杂质要求宽松、开工时间短、装置操作简单、监测方便、运行平稳、无任何污染排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浅色优质C5/C9共聚石油树脂,本文以C5馏分、双环戊二烯(DCPD)和C9馏分为原料,在原料配比C5:(DCPD):C9=350ml:350ml:200ml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石油树脂的收率、软化点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40~245℃时,反应时间为7~8h,可得色度为4#左右的优质石油树脂,并且石油树脂的收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重整C9芳烃因其加工特性,芳烃含量极高,非常利于进一步加工利用。虽然用重整C9芳烃生产苯、甲苯、二甲苯(BTX)等轻质芳烃能够比传统燃料型炼油厂将其作为调和汽油组分带来更高的收益,但随着原油加工能力的提高及汽油用量的缩减,其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C9芳烃中诸如连三甲苯、甲乙苯等单一组分的分离及加工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链并未完全打通,因而无疑是石油化工领域发展的方向。文中对某炼油厂重整芳烃组分进行了梳理,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对提取其中含量较高的C9芳烃组分的过程加以总结,并对提取单一的三甲苯组分的产值做了初步估算,以期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C5—C8轻烃指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易挥发的自然属性导致C5—C8轻烃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凝析油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原油挥发模拟实验,基于实验结果遴选和构建了受挥发作用影响较小的系列轻烃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挥发作用对C5—C8轻烃指标的影响程度受轻烃分子量和分子构型共同控制。nC5—nC8正构烷烃挥发量随正构烷烃碳数增加而逐步降低,不同分子构型C7化合物挥发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7-支链烷烃>nC7>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基环戊烷挥发量则大体相当。正(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和挥发速率相近的相同分子构型轻烃比值受挥发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原油挥发过程中,残留液态原油内C6—C8轻烃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随挥发量增加逐步富集13C,nC6—nC8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程度随碳数增加逐渐降低。当C6—C8轻烃挥发量小于70% 时,C6—C8轻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当其挥发量大于70% 时,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均产生1.0‰ 以上的较大变动,环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则变化不大。受挥发作用影响较小的轻烃指标即正(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和环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塔中地区原油成熟度标定和原油类型划分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沸点溶剂密封抽提技术和色谱"程序升温蒸发进样(PTV)切割反吹"分析技术,选用色谱内标法对岩石样品中C6—C15轻烃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由于轻烃组分的不同挥发性,C7以前的轻烃组分在前处理过程中受到了更多的损失,故在研究中以1-己烯做内标物来控制C6—C7间烃类物质的定量,以1-壬烯做内标物来控制C7—C15间(含C7)烃类物质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大于85%,岩石样品的重复性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0%,方法稳定可靠.分析结果在提供C6—C15轻烃定量数据的同时还提供了轻烃指纹参数,因而其资料信息丰富,在油气田勘探和资源评价领域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天然气C4~C7烃类指纹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自制的天然气C3~C8烃浓缩器,对天然气中微量C4~C7单体烃进行了浓缩,以此为样品做了试验分析研究,进而阐述了四川盆地不同成因天然气C4~C7烃类指纹的分布特征,并得出以下结论:天然气中C4~C7烃类组成、分布特征不仅与生烃母质密切有关,而且受成熟度的控制,还与天然气的运移作用有关;不同母质来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天然气,C4~C7轻烃的组成也明显不同;同时,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由于地层水的溶解作用,轻烃的组成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3种组成差异较大的C4催化裂解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性质对C4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4中烯烃的含量越高,转化率、乙烯和丙烯产率越高;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高的酸量及较低的金属含量有利于C4烯烃的转化,并生成更多的乙烯和丙烯。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只需考虑C4烯烃的转化及其对乙烯和丙烯的贡献。C4烯烃低聚生成的C8碳正离子先裂解生成1分子丙烯和1分子戊基碳正离子,戊基碳正离子与C4烯烃进一步发生低聚反应生成C9碳正离子或不再发生反应,使得产物的丙烯/乙烯摩尔比大于2。对C4进行预处理或开发其他反应与催化裂解耦合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C4的利用率以及乙烯和丙烯的产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技术新建的一套0.9 Mt/a C1/C2分离装置情况,并对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干气原料的特点,将6股原料干气归类为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和富烃干气,并以浅冷油吸收技术为核心,将上述3种类型的炼厂干气回收路线通过系统集成整合后分别得到富乙烯气、富乙烷气、轻烃和氢气等产品,有机衔接了炼油装置和下游化工装置。装置开工后运行稳定,负荷率在89%。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表明:产品分布达到了指标要求,乙烯、乙烷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91%和98.37%,均高于性能保证值。该装置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完全可行,对国内大规模复杂原料C1/C2分离装置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工业C10烯醛为原料,采用液相加氢法制备2-丙基-1-庚醇,考察了自主研发的C10烯醛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并与国外同类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C10醇的总收率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在150~170℃时,与进口催化剂相比,国产催化剂C10醇的总收率和对C10醇的选择性分别增加了1.0,0.5~1.0个百分点,C10烯醛转化率相同(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为150~160℃的条件下,国产催化剂连续运行2000 h后,性能稳定,C10醇的总收率为97.0%~99.1%,C10烯醛转化率最高可达99.4%。  相似文献   

17.
基于C9石油树脂催化加氢改性中试试验的需要,使用环己烷和正庚烷分别作为溶剂,探究C9石油树脂在2种溶剂中不同质量分数的溶解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下: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10%~30%时,在环己烷或正庚烷中,树脂完全溶解性,且溶液流动性良好;当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在30%~50%时,树脂在环己烷中仍完全溶解,但溶液流动性变差,且在质量分数50%时,溶液成凝胶状,而在正庚烷中,该树脂仍然完全溶解,且溶液流动性良好;当C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在50%~60%时,树脂在正庚烷中仍完全溶解,但溶液流动性变差,且在质量分数60%时,溶液成凝胶状。  相似文献   

18.
某炼油厂通过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研制的SR-1000半再生重整催化剂,对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现有蒸发塔改造,从原料性质方面合理控制和优化,在进入催化重整装置之前切出苯的前身物(包括苯及环己烷),以及采用石科院开发的C5/C6异构化组合工艺技术等措施,将稳定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至96以上时,能够生产出苯质量分数小于1.0%的汽油调合组分,由此实现停运单苯抽提装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2+醇(碳链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类)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醇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之一,而钙钛矿结构的催化剂可用于提高该过程中的C2+醇合成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Co、Mn掺杂的钙钛矿LFC和LFM催化剂(L、F、C和M分别指金属La、Fe、Co和Mn),系统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掺杂元素对钙钛矿催化剂的C2+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多种表征结果显示,低焙烧温度可优化LF-600(“-”后的数字指焙烧温度)催化剂的结构和吸附行为,在LF-600催化剂上,CO解离和非解离位点的耦合有助于提高反应的CO转化率和总醇的选择性,分别达16.9%和31.2%(质量分数),且Co和Mn的掺杂可改变LF-600催化剂的产物分布和活性。与LF-600催化剂相比,LFC-600催化剂的H2吸附能力低,有利于反应链增长,从而将C2+醇在总醇中的比例从60.4%提高至71.6%。LFM-600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低温H2吸附位点,导致醇类产物以甲醇为主,而Mn掺杂导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0.2 Mt/a C5/C6烷烃异构化装置以连续重整装置的拔头油为原料,使用NNI-1催化剂,采用一次通过流程,不设脱异戊烷塔和稳定塔,经设在连续重整装置内的脱丁烷塔稳定处理后作为汽油调合组分。该装置于2006年9月开工投产,截至2015年3月已连续运行3个周期。长周期运行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周期中NNI-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异构化活性及选择性,C5异构化率为60%左右,C6异构化率为80%左右,C6选择性为15%左右,产品辛烷值基本达到技术指标要求(RON≥78);而在第三周期运行中,催化剂积炭增加等原因导致其异构化活性及选择性降低,异构化产品辛烷值提升能力呈现逐步衰减的趋势,提高反应苛刻度已不能弥补催化剂活性下降造成的产品辛烷值降低。为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建议择机停工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或是直接换用与装置原料性质匹配的异构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