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迪 《当代医学》2011,17(21):91-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脊柱外伤的应用。方法 45例脊柱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MIP、MPR、SSD、VR图像重建。结果 45例均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VR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为脊柱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董备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8):122-1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17例,采用6层螺旋CT进行扫描,1mm准直,50%间隔重叠重建,获得MPR、SSD、MIP图像,对其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利用MPR得到的冠、矢状位图像,观察上颈椎细小骨折情况,并对关节脱位及齿状突偏移做出评估。SSD、MIP可以从任意角度通过立体图像进一步显示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情况,结合MPR软组织窗图像还可以提示寰枢关节外伤中韧带损伤。结论:MS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MIP)在诊断上颈椎外伤中提供了更多可靠信息,其与原始轴位CT图像相结合是目前诊断上颈椎外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然后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观察骨折。结果CT二维横断面显示髋臼骨折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11/15);SSD及VR显示髋臼骨折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7%(13/15);MPR及MIP显示髋臼骨折15例,显示率为100%(15/1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定位、关节完整性评价、提供最佳手术入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伍晓六  刘品霓  陈静 《海南医学》2010,21(21):18-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埋伏牙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及齿科后处理软件获得埋伏牙多方位图像及曲面断层影像。结果在85例患者中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牙齿的形态、结构及与邻牙、神经管的解剖关系。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埋伏牙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埋伏牙的定位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经曲面断层片诊断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能完美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牙体本身与颌骨及邻牙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占军  周智洋  陈少明 《吉林医学》2010,(33):5951-59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表面遮盖(SSD)和多平面重组(MPR)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肩胛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MPR和SSD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MPR发现骨折52处,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其中DR漏诊骨折5处,CT常规轴位图像漏诊骨折3处,SSD重建漏诊骨折3处。MPR能良好显示微小骨折,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SSD和MPR结合使用能清晰、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的SSD和MPR成像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全部患者行:多平面重组MPR,多平面容积重组MIP,表面遮盖法(SSD)重建及容积再现VR,分析三种方法对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共发现骨折25例.MPR显示了所有骨折的部位及形态,SSD技术漏诊2例骨折,VR技术漏诊1 例骨折.结论 SSD及VR技术可以立体、逼真地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MPR技术较SSD、VR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小的骨折线,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结合不同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直观地诊断骨关节损伤,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志超  李娇  葛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10-13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方法对40颗上、下颌骨内埋伏牙行轴位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多平面重组(MRP)及曲面重建(CPR)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数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口腔科医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4i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41例髋臼骨折病人进行容积扫描,在ADW4.0工作站上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仿真内窥镜(VE)等:结果41例中复杂骨折29例、单纯骨折12例;二柱三壁骨折14例,单柱三壁和单柱二壁骨折分别是9、6例,单壁骨折12例;MPR显示碎骨块122个,SSD、VR上见113个。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程度以及碎骨块的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对30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MIP、SSD重建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其对寰枢椎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单纯寰枢椎脱位9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骨折伴寰枢椎脱位8例,寰椎前、后弓骨折共5例。结论:MPR可准确测量碎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但在立体感和整体感方面较SSD、MIP差,笔者认为三维重建中,M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着重推荐采用MPR和SSD、MIP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寰枢椎损伤可达到最满意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全景齿科成像技术在上、下颌骨埋伏牙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上、下颌骨埋伏牙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用Dentascan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成像(SSD)重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牙体断面及三维立体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骨肿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容积漫游(VRT)4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骨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MIP及SSD和VRT能立体显示骨改变;SSD和VRT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反应类型、肿瘤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7.
裴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28-92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SSD和VR。结果MPR对于显示夹层范围、血栓与血管腔的关系、内膜瓣破口有优势;MIP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和管壁钙化情况以及支架治疗后的情况;SSD可显示瘤体表面形态及其与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呈螺旋状剥离的内膜片;VR提供了血管较全面的三维空间关系,立体感强。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可以直观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特征性征象,综合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建方法,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例资料,总结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IMH基本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主动脉壁内血肿、内膜钙化移位、主动脉穿透性渍疡可在MPR、CPR上清晰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多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亮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40-394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在发现骨折和脱位方面较SSD、MIP及VRT好,而SSD、MIP及VRT在空间立体感方面较好。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术前采用4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后作MPR及SSD后处理。探讨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表面遮盖法(SSD)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6例胫骨平台骨折中,MPR能清晰显示各型骨折,在冠状面上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SSD直观地照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并依据SSD胫骨平台俯视位像上受累象限设计手术入路。提示:MPR及SSD成像技术作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二者相结合能全面、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情况,有利于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