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临床牙列重度磨耗10例病例,采用固定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合重建前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采用过渡性垫确定颌位关系;3个月后固定义齿永久修复。通过系列治疗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曲线、平面,重建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结果]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效能主观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后间隙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详尽的治疗计划、过渡性垫、正确的颌位关系确定是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和套筒冠义齿两种修复方式在治疗重度咬合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45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和套筒冠义齿两种修复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对发音、咀嚼、义齿固位、食物嵌塞、美观、疼痛等方面的功能满意度,临床医生对义齿固位、咬合关系、基牙状况等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使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15例患者使用套筒冠义齿,经过1~3年的随访,没有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使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患者的各项功能满意度为81.12%;使用套筒冠义齿患者的各项功能满意度为90.00%;使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满意度为80.00%;使用套筒冠义齿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满意度为91.11%。结论:使用套筒冠义齿进行修复,能够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临床牙列重度磨耗10例病例,采用固定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合重建前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采用过渡性垫确定颌位关系;3个月后固定义齿永久修复。通过系列治疗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曲线、平面,重建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结果】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效能主观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后间隙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详尽的治疗计划、过渡性垫、正确的颌位关系确定是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咬合重建(occlusal reconstruction)为口腔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包括纠正颌位、恢复面部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的关系,消除因胎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颞下颌关节、咀嚼肌、三者相互协调,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10例关节盘可复性盘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治疗前、中、后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通过咬合重建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关节弹响消失,MRI显示关节盘位置正常,牙齿形态和功能有改善.结论 咬合重建可缓解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盘髁关系,并且经过咬合重建,使永久性修复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解除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患者咬合异常时的修复设计是每位修复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患者种植修复时受到了缺牙区局部解剖条件、邻牙、对颌牙位置关系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在不同的条件下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方法 将咬合异常的临床表现分类,通过分类具体讲述不同的种植修复方案设计.结果 以咬合空间的变化分类概括了临床常见的问题,可以作为参考指导临床操作.结论 临床医师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咬合板(oeclusal appliance)又称垫(bite plane)、牙合夹板(biteplate)、板(occlusalsplint).它是一种可摘的覆盖单颌全牙列咬合面或着部分牙咬合面的装置,并且与对牙齿形成治疗性的咬合关系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魏静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13-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口腔修复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牙齿缺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咀嚼功能和身体健康。由于缺牙的部位与数目不同,对功能和所产生的影响差异很大,如上下颌在水平或垂直关系向咬合时,发生严重异常,给修复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需要拔除过于松动的牙齿,去除尖锐的骨尖,调磨倾斜过长的牙齿,还要磨除一些牙体组织以放置假牙的卡环和支托,  相似文献   

9.
郝珺珺 《广州医药》2010,41(2):34-35
目的对牙缺失及伴有牙严重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前、中、后的临床症状及关节间隙变化。结果暂时及永久性修复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关节间隙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变。结论咬合重建可缓解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症状,经暂时性修复后,使永久性修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thopedic effects of a new method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Methods :Twenty cases (5.8-7. 5 years old ) with skeletal crossbite were treated by bonding the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taken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Results: On average, in all 20 cases the maxilla was moved by 2.06 mm forwards the mandible was turned 2.45° downward and backwards the skeletal crossbites were corrected and the facial profiles were improved satisfactorily.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for 1.7 months on average. Conclusion: A good effect can be achieved by bonding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the face mask protracting the upper jaw to treat skeletal crossbite in the early mixed dentition, which will benefit the craniofac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与咬合调整两种方法对治疗早期牙隐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00例患者112颗隐裂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冠修复的实验组及咬合调整的对照组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观察,评价两种方法在治疗早期牙隐裂的效果。结果全冠修复患者具有明显优势,能明显降低牙隐裂所致的后续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修复对早期牙隐裂的治疗有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娇 《西部医学》2016,28(10):1370-1373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义齿修复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试验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腔状况、缺牙情况、义齿修复及无功能咬合情况。结果口腔状况:观察组患者缺牙数、牙周炎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0.85vs 2.85±0.32),68.00%vs 38.00%](t/χ~2=18.065~46.243,P<0.05);缺牙情况:观察组牙列完整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9.00%,复杂牙列缺失6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7.00%(χ~2=14.612~20.554,P<0.05);义齿修复情况:两组未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活动+固定义齿修复、部分修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1.706,P>0.05);无功能咬合单位情况:观察组完整功能咬合34.00%明显低于对照组58.00%,复杂无功能咬合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χ~2=11.594~15.273,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牙列损失情况、复杂牙列缺失、复杂牙无功能咬合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端缺损用Snap附着体咬合重建修复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8例行牙台垫式可摘义齿修复,观察组38例行Snap附着体修复。随访0.5-3.0年,从主观感受、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分析修复效果。结果面容恢复均满意。对照组7例不满意美观,8例固位差,7例咀嚼效果差,基牙有龋坏、松动和脱落。观察组1例固位差,基牙无龋坏,松动度无明显变化;基牙牙周及牙槽骨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重度磨耗伴双侧游离端缺损用Snap附着体咬合重建修复效果优于抬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14.
梁秀华 《中外医疗》2011,30(32):45-45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和治疗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牙隐裂共117颗患牙,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结果有61例行金属烤瓷冠修复,35例行铸造金属全冠修复。随访6~15个月,117颗患牙中有4颗由于牙根分叉病变、反复流脓未能控制而拔除,4颗出现牙龈炎,1颗因咬硬物致牙继发折裂拔除,其余患者均修复稳固,边缘密合,能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全冠无松动脱落,有效率达92.3%。结论全冠修复是治疗牙隐裂理想、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渡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对患者咀嚼效能和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牙列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取钴铬合金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研究组采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咀嚼效能,比较两组的咬合情况、满意度评分、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研究组的咀嚼效能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咬合优良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取■垫式过渡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可提高咀嚼效能,改善咬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 要使儿童在乳恒牙更替过程中建立正常的恒牙列必须加强儿童替牙期的临床管理,早期发现咬合异常,及时采取预防阻断与治疗措施进行咬合诱导。本文结合两个典型反(牙合)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诱导的情况与恒牙列完全形成后的反(牙合)矫治病例的对比,对咬合诱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65-3466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隐裂患牙,去除导致隐裂的因素,采用降低咬合、树脂充填、冠修复序列治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98.52%。结论采用降低咬合、树脂充填、冠修复序列治疗牙隐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联合应用正畸治疗并研究正畸治疗对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正畸组(n=25)。对照组直接进行修复治疗,正畸组首先给予正畸治疗,然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正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患者对修复后效果评价,正畸组患者咬合能力评分、美观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联合应用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后期修复效果,并显著恢复咬合能力,提高美观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