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目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和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教学所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率先进行了工程实践教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尝试。文章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论述了在工程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如何从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视角来进行"知行一体"课程模式设计,并从课程实施方式、典型任务提炼、评价方式改革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秉承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当前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为标准,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改革中,优化培养方案,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制定以"产出"为目标的倒推机制,建设智慧实验室,构建智慧课堂,为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课程改革的要点在于落实"以人才培养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取代学科本位逻辑,打破学科划界而治局面"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在深入研究MIT新工程教育转型及其"项目中心课程模式"基础上,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创建了一门跨度1.5年的跨学科项目课程:进阶式挑战性跨学科项目Ⅰ/Ⅱ/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兴趣牵引、立足系统、打破了学科隔离,设计了一个逐级进阶的项目序列,学生最终完成一个软硬一体的跨学科项目。结合工程教育认证面向产出要求,采用逆向教学方法,对项目目标和学生能力进行了达成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在国内高校全面开展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期望本文面向新工科的课程改革探索对国内相关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开始进行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也在这种形式下不断地进行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对课程知识体系化、教学内容层次化、能力培养递进化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以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孙正国 《职教通讯》2012,(24):50-52
通过借鉴BTEC教育模式,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园艺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园林植物环境调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对基础工程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重点对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着力打造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工程实践教学课程的创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对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要求的提高,如何改革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热点,同时也是高等工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于1998年启动了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工程创新训练"实践课程的试点工作,并于2000年将"工程创新训练"实践课程正式列入了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在改革过程中应有效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实际,进行针对性课程改革。实践证明,高职工程类课程通过融合CDIO先进教育理念,进行以项目教学为牵引的"做中学"课程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和锻炼学生CDIO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对机械制图课教学进行了改革研究。"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改革创新课程评价方法。同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利用CAD等绘图软件的绘图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德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面向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培养的特点,课程改革必须服从专业认证的需要。文中笔者以本校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为例,从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将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构建为一种互动的、稳定的主体间性结构.高校"师生共同体"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研究学理逻辑下的必然趋势,又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下的改革之举.具体教改举措包括,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起来,以开放性体制呼唤师生主体性回归,用课程建设搭建师生"双主体"间性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OBE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文章在分析了传统《电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基于OBE理念,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包括采用以问题为牵引的教学方法,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师授课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文章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以"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正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文章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视角,以《光电子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实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4.
以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为例,依据“宽、实、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实施以“课程综合化、教材活页型、教法多样性、懂会结合并强调会“为特点的“ZGY“课程体系,即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应用课程体系“.采取课程打包,自编教材,教室与实验室融为一体、引入国际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元素、加强细节教育等措施,体现“宽、实、活“新技术和“能力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下工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受到“新工科”、大类招生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等内外驱动力的极大作用和影响,亟待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和重新构建。该文针对工科改革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改革措施和工科大类培养模式的当前发展动态,基于对原工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讨论,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实践体系改革设计的四大模块,需以“引导、拓展、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为阶段课程核心,平衡好扩展和进阶的关系,全面提升工科专业人才质量,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以期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缺乏高水平新型小学美术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各类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就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下,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和思考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以期真正发挥其在教师教育中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产业巨大转型、升级,传统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育已无法应对时代变革。将MOOC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现行计算机课程知识层次结构融合,构建了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并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综合性实践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的思路,以适应当前国家工业2025和“互联网+”发展战略对工程类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紧迫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改革同其他任何教育类型的改革一样,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在课程改革中必然遭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或开发和理想课程的教学可能性等问题,在课程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基本依据与技术方法、理想课程与实践的教学可能性等一系列关系中,存在着:课程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应为"与"难为",课程开发符合课程规律的"应为"与"难为",理想课程与教学可能性的"应为"与"难为"等问题,处理好课程改革的"应为"与"难为"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医工结合”口号,在工学高等教育中引发高度重视。在医工结合背景下,对传统工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医工结合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入手,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这一传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引入“做中学”实践教学思想,综合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达到预期教学改革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彩霞 《科教导刊》2020,(2):174-175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与构建,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体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使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以本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完善新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育方法、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重新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总结和提升等几个方面融入现代学制制背景下"六双育人"模式,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