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混凝土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自重并提高结构刚度。有利于增大桥跨、减少桥墩、增加桥下净空、降低平时维修费用以及延长使用寿命,因而在桥梁结构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施工中普遍存在混泥土裂缝现象,这会对桥梁的质量、安全、使用寿命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裂缝能够降低桥梁结构的完整性,加快腐蚀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材料。因此,为了保证桥梁的整体质量,必须明确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冯沅 《山西交通科技》2006,(5):56-58,63
从桥梁结构钢筋锈蚀的成因,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预防、维修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使桥梁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的锈蚀而引起的桥梁结构强度下降,耐久性降低,结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甚至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能得到设计和施工者们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对荷载等级及行车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结构自然老化、车辆荷载增加,加上不利的环境影响以及养护维修欠缺,桥梁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病害,各病害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将会引起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甚至导致桥梁结构使用功能衰退、运营状况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既有桥梁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桥梁结构的病害并对桥梁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定,对既有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是桥梁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公路交通运营过程中,桥梁结构在温度、湿度及雨水侵蚀等作用下,各方面性能不断劣化,导致桥梁结构的可靠度不断降低,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寿命。在传统可靠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随机有限元法在桥梁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ANSYS响应面法对现役简支T梁的剩余寿命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6.
高强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应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我国通常将强度等级超过C5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这一标准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桥梁结构中采用高强混凝土有着很大的潜力,尤其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强混凝土可降低桥梁结构自重,提高结构刚度,增大桥梁跨径,降低维修费用和增加桥梁使用寿命等。  相似文献   

7.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隔震装置可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因此,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合理、可靠的隔震装置,并使其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桥梁结构中使用隔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8.
杨延军 《交通标准化》2014,(16):157-158
桥梁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结构性损伤,桥梁的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逐步降低,直至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鉴于此,主要阐述了桥梁表观检测、动载和静载检测方法以及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肖祥  魏拓 《北方交通》2012,(11):70-73
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对于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提高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现有规范及传统分析方法的缺点,以中小跨径桥梁上部主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制定桥梁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最终实现桥梁的耐久性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运行列车引起的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问题,总结了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的辐射特性、预测方法、产生机理、控制措施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主要集中于200 Hz以下的低频段,峰值一般出现在40~100 Hz;如何使用更先进的声源识别技术将桥梁结构噪声从综合噪声中分离出来,是准确分析桥梁结构噪声频谱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的关键;现有的桥梁结构噪声预测方法包括声学边界元法、统计能量分析等,声学边界元法的计算效率较低,统计能量分析主要用于钢桥噪声预测,发展大跨度混凝土桥梁结构噪声预测方法是当务之急;桥梁结构噪声峰值主要与桥梁结构的中高频局部振动特性和轮轨系统输入到桥梁结构的振动能量有关,桥梁的中高频局部振动特性对声辐射特性的影响机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常用的桥梁结构噪声控制措施有轨道减振措施和桥梁减振措施2类,桥梁减振措施对结构噪声的控制效果一般,轨道减振措施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噪声辐射,但同时可能引起轮轨噪声与道床二次结构噪声的增大,建议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措施,以取得最优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