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团队主要是通过对临床上用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对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份在我院用硼替佐米为主的药物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临床治疗的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是新诊断初次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到76%,有5例患者是复发性或者是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24%。由于患者年龄问题造成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选择的药物略有不同。65岁以上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联合泼尼松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65岁及以下的患者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多柔比星,联合或者是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有效率是77.2%,初次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复发的患者以及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8.4%,即初次治疗的患者比复发性和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症状。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作为初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骨髓瘤患者以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3):402-403
目的:测定硼替佐米原料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溶剂为甲醇,增强剂为甘露醇溶液,滴定液为0.1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结果:硼替佐米称样量在3.33~10.00 mg范围内与消耗滴定液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0.81%;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0.21%(n=3),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硼替佐米含量比较相差不大。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硼替佐米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米福汀在预防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54例,对照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30例),预防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阿米福汀治疗(24例)。结果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为46.7%,预防组为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米福汀在预防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硼替佐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硼替佐米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却鲜有报道,本文将1例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改变、周身强直性阵挛,最终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动态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滴注硼替佐米的前后血浆ET-1、TM、血小板MAR及患者的Fbg含量、抗凝因子、凝血因子的活性状况。结果:检测后发现,滴注硼替佐米1h后,患者凝血酶蛋白调节水平明显升高,输注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血小板的聚集效率虽降低,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采取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并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的活性,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和耐药逆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和顺铂(DDP,cisplatin)对SKOV-3/DDP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及硼替佐米和DDP合用和单独应用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能够有效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硼替佐米与DDP合用组的SKOV-3/DDP细胞抑制率较硼替佐米和DDP单用组均明显增强。单独应用硼替佐米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单独应用DDP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出现更明显的S期阻滞。结论:硼替佐米与DDP具有协同作用,能够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含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胃肠道反应10例,白细胞减少11例,血小板减少13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9例,感染14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均有所改善.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1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Raji细胞中NF-κB和Caspase-3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表明硼替佐米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显示硼替佐米显著抑制Raji细胞NF-κB表达并且促进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硼替佐米通过下调NF-κB并且上调Caspase-3,最终导致Raji细胞增殖减少。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可能涉及NF-κB和Caspase-3基因。  相似文献   

9.
佐米曲普坦与其左旋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佐米曲普坦(佐米格)与其左旋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方法。方法:对电泳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手性选择剂的浓度、pH进行了选择。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内径50μm,总长80.5 cm,有效长度72.0 cm,操作电压30 kV,柱箱温度35℃,进样压力1kPa,进样时间4 s,UV-vis检测,检测波长223 nm。结果:在缓冲溶液条件为:β-环糊精30mmol·L~(-1),磷酸二氢钠20mmol·L~(-1),pH2.34时,佐米格与其对映体有较好的分离。文中讨论了实验结果。结论:本方法可进一步用于曲坦类药物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对K56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白血病K562细胞株,随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12、24、36h3个作用时间组,予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6,20,60nmol/L,蛋白印迹法检测胞内DNM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DNMT1表达。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60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h后细胞凋亡率为(61.68±3.20)%。结论硼替佐米抑制K562细胞株DNMT1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吴圣豪  郑翠苹  徐杰 《海峡药学》2012,(12):276-278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对K56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白血病K562细胞株,随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12h、24h、36h 3个作用时间组,予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6,20,60nmol·L-1,Western印迹法检测胞内DNM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DNMT1表达。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60nmol·L-1硼替佐米作用36h后细胞凋亡率为(61.68±3.20)%;结论硼替佐米抑制K562细胞株DNMT1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个案报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个案报道11篇,涉及14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7例,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及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分别有5例,有7例在第4次化疗周期后发生心力衰竭。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心胸比率增大,左、右室内径增加,LVEF下降,BNP增高。结论: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及蒽环类药物使用史可能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应加强硼替佐米致心力衰竭监测,重点防治,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生长增殖能力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BMMSC,运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体外培养的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BMMSC经硼替佐米(2.5nmol/L)处理后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对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硼替佐米处理后减少(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抑制BMMSC的生长,降低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例初治、4例难治复发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V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治疗。结果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医药》2012,38(2)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MSC)生长增殖能力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BMMSC,运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体外培养的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BMMSC经硼替佐米(2.5 nmol/L)处理后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硼替佐米对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硼替佐米处理后减少(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抑制BMMSC的生长,降低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硼替佐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其治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因此,有效防治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尤为重要。本文就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一种注射用硼替佐米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最佳条件,以获得最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 以硼替佐米与溴化钾的比例、压片的压力和保持压力的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设计试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最强吸收峰的透光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影响红外光谱图的主次因素,从而确定压片最佳条件。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条件为硼替佐米2.5 mg,溴化钾200 mg,压片压力为50 kN,压片时间为3 min,录得红外光谱图最理想,基线>99%透光率,最强吸收峰透光率为3%。结论 正交法优选注射用硼替佐米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能方便快捷地获得理想的光谱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4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分为硼地组(22例);对照组(22例)。其中硼地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予以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并对两种的治疗反应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硼地组治疗总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轻;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佐米曲普坦的合成及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改进佐米曲普坦的合成工艺.方法: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硝化,酯化,还原(酯基),环合,还原(硝基),重氮化,还原(重氮盐)和费歇尔吲哚合成共八步反应制得佐米曲普坦.结果:改进了佐米曲普坦的合成工艺,总收率提高至16%.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王铃  陆化  陶健  王磊 《江苏医药》2022,48(2):138-142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期间的心脏毒性,分析硼替佐米相关心脏不良事件(CAEs)的危险因素.方法 接受包含硼替佐米方案初治MM患者180例分为CAEs和非CAEs两组.CAEs组25例,治疗期间发生CAEs,包括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症状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非CAEs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