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氟米特不良反应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的安全性,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通过维普资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2005-2010年发表的有关来氟米特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用药中进行不良反应监测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获得符合条件的病例报道45篇,涉及病例254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147例,占全部病例的5.79%。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疾病以及腹泻腹痛、肝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5.85%、20.40%、12.24%。结论来氟米特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疾病、腹泻腹痛和肝功能障碍,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人因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卡马西平and药疹and临床分析"为关键词,对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卡马西平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1项临床分析中的239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130例,女109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9.13岁。男女比例接近。卡马西平药疹重症型的发生率达59.18%,皮损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SJS、ED、TEN。潜伏期平均为11.91d,平均住院时间为28.70d。卡马西平重症药疹患者出现发热的比例为100%,血白细胞数目异常者占51.46%,有肝功能损害的占66.02%,肾功能损害的占31.07%。其他常见的还有高血糖、尿血及尿蛋白等异常。卡马西平药疹的治愈率为94.57%,无明确死亡病例报道。结论我国卡马西平药疹的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潜伏期长,发生重症的比例比普通药疹高,常伴多系统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氟米特"和"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毒性","leflunomide"和"interstitial pneumonia、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arenchymal lung diseases"为检索词,检索1998年9月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收载的来氟米特致间质性肺病的个案报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个案报道26篇,涉及来氟米特致间质性肺病34例,年龄≥60岁患者19例,男性12例,死亡6例(50%)。使用来氟米特后10周内出现间质性肺病15例,死亡7例(47%);既往有间质性肺病史10例,死亡7例(70%);有甲氨蝶呤暴露史20例,死亡8例(40%);使用来氟米特负荷剂量8例,死亡5例(63%);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8例,死亡4例(50%)。结论来氟米特应用早期需密切防范间质性肺病的发生,尤其是男性、既往有间质性肺病史、甲氨蝶呤暴露史、使用来氟米特负荷剂量及肾病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开报道的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病例,提取文献中患者年龄、性别、致ADR药物、重症药疹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文献49篇,共计病例49例。其中单一用药致重症药疹病例有27例,联合用药22例;49例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中发生率最高为对乙酰氨基酚,其次为吡罗昔康、布洛芬、依托考昔;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平均潜伏期为(7.88±10.42)d,其中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期最长,可长达(36.50±14.20)d;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死亡。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以减少重症药疹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药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卡马西平相关性药疹的文献,查阅到相关文献49篇,共计55例患者。对患者因素和用药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重症药疹患者47例,重症药疹发生率达85.45%;药疹合并症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中,发热所占比例最高,为45例次,占总例次数(137例次)的32.8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24 d,24 h内停药治疗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合并多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可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特征,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药疹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重型药疹可伴机体多系统损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重型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为了研究引起重型药疹的药物情况,经过检索文献,进行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人因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别嘌呤醇and药疹and临床分析"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5项临床研究中的31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236例,女7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8.65岁,平均潜伏期为29.70d。别嘌呤醇药疹中,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52.61%,以剥脱性皮炎型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中发热发生率为81.52%,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占51.81%,肝功能损害占57.38%,肾功能损害占47.13%。别嘌呤醇药疹的治愈率为84.42%,病死率为6.52%。最常见的死因是肾功能衰竭,占47.83%;其次是各种感染,占34.78%。平均住院时间为32.61d。结论我国别嘌呤醇药疹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潜伏期长,重症比例大,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29日至5月31日加拿大卫生部收到99份与来氟米特(leflunomide,Arava)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严重反应79例,死亡4例,涉及血液系统反应(20例)、肝胆系统反应(11例)、呼吸系统反应(11例)。此外,15例同时应用甲氨蝶呤,导致毒性增高。提示使用来氟米特时需严格监测肝功能和骨髓功能。来氟米特不良反应@边吉  相似文献   

9.
重症药疹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重症药疹患者潜伏期1~68d,平均28.8d。发病年龄20~82岁。发热30例,肝脏损害29例,黏膜损害26例。结论发热、脏器损害、黏膜损害是重症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较快的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陈茂蓉  童荣生 《中国药房》2010,(32):3043-304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4月收载的关于来氟米特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剂量、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文献37篇,符合标准的病例45例。女性ADR发生率(75.56%)高于男性(24.44%),50~60岁发生ADR最多,为28例。39例患者给予剂量10~30mg,qd。用药后最常见胃肠道ADR发生在1~15d。来氟米特的ADR以消化系统最多(75.56%)。用药时间短(10d内),ADR较轻的患者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无需停药;但用药时间较长(10d以上),ADR较严重的患者需要立即停药,对症处理。结论:临床医师在合理应用来氟米特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ADR,以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04,2(3):174-174
卡马西平作为抗癫痫药应用于临床。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有关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严重皮肤损害52例,其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3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例,剥脱性皮炎5例,并有1例死亡;血液系统反应9例,其中自细胞减少7例,全血红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3例。  相似文献   

12.
重症药疹临床上是指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 ,这些药疹是皮肤科重症 ,如护理不当 ,常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我科从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了 5 6例重症药物疹患者 ,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6例重症药疹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占同期住院药疹人数的 15 % ,其中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从 6~ 6 5岁不等 ,平均 34岁 ,原发病多为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科疾病及其他疾病。1 2 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5 6例重症药疹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雷公藤及其制剂相关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以提供预防措施。方法:以"雷公藤"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1990-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与雷公藤及其制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肝损害的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雷公藤及其制剂相关的肝损害共185例,多发生于0~16岁年龄组,用药后肝损害发生时间最短7 d,最长>6个月,多数发生于用药后的1个月内,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经过治疗,123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好转,3例无效,其余不详,没有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因服用雷公藤制剂导致肝损害,再次给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其中2例为雷公藤多苷片,1例为雷公藤片。结论:雷公藤及其制剂可引起肝损害,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药疹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收治的2例重症药疹发病及转归。结果:(1)例1患者男,52岁,31 d前因右面部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发热、全身皮疹,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升高伴肝功能损害,诊断:Steve...  相似文献   

15.
来氟米特可诱发肺炎新西兰学者Savage等报告,来氟米特可以导致肺炎发生,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MedJ[2006,36(3):162]上。在临床试验中,服用来氟米特的患者发生肺炎极为罕见,但其导致肺炎的证据的确在临床实践中频繁出现。Savage等分析了来自新西兰药物监测中心(NZPhvC)和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委员会(ADRAC)有关怀疑来氟米特引发呼吸道疾病的报告,并根据Searles和McKendry诊断标准判断这些病例是否属于肺炎。结果显示,NZPhvC和ADRAC共收到14份被认为在服用来氟米特期间发生肺炎的病例报告,2例完全符合Searles和McKendry肺炎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有关格列美脲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收集文献17篇,获取病例17例.格列美脲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较多.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严重脱发、眩晕、速发过敏反应、血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尿潴留等罕见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医务人员注意;严重低血糖反应、重症药疹、肝功能损害有报道.结论:格列美脲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应了解低血糖反应诱发因素,监测不良反应,注意患者用药教育,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2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来氟米特(LEF)+甲氨蝶呤(MTX);对照组20例给予来氟米特,两组均观察24周.结果 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压痛、晨僵时间、关节损害,ESR,CRP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可致外周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氟米特(leflunomide)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抗风湿治疗。在澳大利亚,来氟米特从2000年使用至今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接到了659例和来氟米特有关的报告,30例有神经或外周神经病变,其中24例来氟米特是唯一可疑的药物。这些病例的年龄在33岁到90岁之间,在这些有神经或外周神经病变的病例中有24例每日服用来氟米特的剂量为20mg,1例为30mg,1例为10mg,其余病例未说明剂量。有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是在用药后2周至20个月。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起病隐袭的双侧脚或手的麻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 7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 ,应用来氟米特连续治疗 3个月 ,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评价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 :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1.8% ;治疗 3个月后 ,在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休息痛、晨僵时间、握力及关节损害严重的病例数等方面均与用药前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类风湿因子 (RF)均与用药前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来氟米特能够显著缓解症状 ,改善病情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有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斯蒂尔病合并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52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中出现肝脏损害的37例,分析肝脏损害原因,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用保肝降酶、激素等治疗. 结果经治疗15 d~6个月,35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肝功能正常后加用来氟米特再次出现严重的药物性肝脏损害,停药治疗后好转,1例治疗原发病过程中自服两倍正常量奥沙普秦片3 d后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DIC、最终死亡. 结论 成人斯蒂尔病合并肝脏损害较常见,应重视合并肝脏损害的患者原发病治疗药物选择,避免在原发病肝脏损害基础上再加药物性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