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当今的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农民工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基于诸多历史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给高速公路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和安全隐患。为此,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很多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行业,比如高危行业,并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但是,高危行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加之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匮乏,相关培训工作没有有效地进行,安全事故频发,因此,高危行业中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落实到行动.  相似文献   

3.
石铁 《现代交际》2010,(12):26-26
农民工远离家乡进城务工,难免遇到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农民工要了解依法维权工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每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但他们中只有小部分接受过专业培训。由于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职业伤害造成伤亡人员中,多数是农民工,所以加强对高危险岗位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意义重大。提高安全生产培训效果,需要着力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建设,强调针对性教学,注意矫正经常出现的违章心理,提高企业领导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06,(10):50-50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就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伤保险、大病保障和养老保险等作出具体规定。就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意见规定要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及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逐、步将有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在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参保协查机制,进一步落实已有的农民工参保、工伤认定、劳动…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民工与城市联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农民工划分城市化的农民工、流动型农民工、季节性农民工三类,其中,城市化的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学习,有着相对稳定的职业、住所和收入来源,这部分农民工除了是农村户口外,实际上已经与城市居民没有区  相似文献   

7.
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由于他们未能均等享有就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而呈现"半城市化"的状况,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得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大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社区为平台构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畅通非营利组织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均衡性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非均衡源于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非均衡,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从市民化的对象、市民化的区域以及市民化的内容的非均衡循序渐进式地推进。  相似文献   

9.
龚斯喜 《职业》2015,(1):78-79
目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农民工市民化的五大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城乡"壁垒"虽然已被打破,但已经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的群体,未能完成到市民的转变。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形成合力使农民工无法摆脱固有的农民身份。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动态过程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104个主要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净成本。结果表明:(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需要巨额资金,政府和企业存在较大压力;(2)住房成本和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主要成本与收益;(3)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将提供农民工市民化的容纳空间;(4)农民工市民化后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与工资成本不相上下,用工成本提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日益凸显,新老农民工在成长经历、文化素养、利益诉求、职业取向以及对城市的认同等方面异质性差异要求我们对农民工相关制度和政策必须重新审视,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基于代际研究的视角,对1012名城乡迁移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每小时收入、收入分布层次均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男农民工比第一代男农民工的月收入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因素有异同之处。针对现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陈荣武 《社会学》2009,(2):34-42
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而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问题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致力于接受农民工向住子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后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和社会转型期的新型产物。本课题将上海市具有典型意义的A行政区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总体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受应有的义务教育平等权、通过“启动扶持金”等破解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窘境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问题范式是支撑既有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主导范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常常被当作一个“问题群体”在研究。本文基于对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之历程的阅读、理解和阐释,从社会认同角度探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方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并非一个问题群体所能简单概括.需要细致、冷静地观察与追踪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摆脱结构化的问题范式,走向一种过程性的理解范式。本研究认为,群体资格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新的可能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梁涛 《城市观察》2011,12(2):139-148
文章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视角研究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英国、德国、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进城农民工的基本住房应该主要由政府提供。鉴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具有强烈的排斥性,文章建议改革我国现有的廉租房制度,将进城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制度创新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7月5日,由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报社主办,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研讨会以“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为主题,来自各地政府部门、社会工作实务界、t岸界的人士与农民工代表对农民工城市化与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面临着自身素质低、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等方面的困境,这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和市民化的瓶颈。要突破这一困境,一方面要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意识,建立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化的就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职业》2008,(4):36-37
“农民工、农民工,你是我的姐妹弟兄!农民工、农民工,试验区的开路先锋!”2008年春节,农民工们唱响的《农民工之歌》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令人耳目一新歌颂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成为整台晚会的亮点之一,而小品《梦幻家园弧军嫂上岛》《公交协毒曲》等节目,都可从中引申出劳权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在婚恋行为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包括初婚年龄上升、婚恋对象更广、婚恋途径更丰富等。择偶观方面,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会比较注重异性的长相,而女性则会更加注重异性的能力和收入。频繁的职业流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负影响,而住房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西 《现代交际》2014,(10):1-3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时资金、技术、经验、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理性行为,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