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K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降糖酮方。比较2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KA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D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益气养阴方治疗,治疗72 h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84.78%(P0.05);两组治疗后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和气短懒言症状及hs-CRP、BUN、Cr及CO2-CP理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对咽干口燥等症状及hs-CRP等理化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养阴方治疗DKA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缩短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中心接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方案,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恢复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恢复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具有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血糖恢复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消酮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0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2组均采用扩容、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消酮方治疗,2组均治疗72小时,观察2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及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倦怠乏力、口燥咽干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消酮方能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症状,较好地控制血糖,加快酮体消失,快速纠正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酮化浊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消酮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酸中毒纠正、尿酮体消失、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血清IL-6、IL-10、β-H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β-H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酮化浊汤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IL-10、β-HB水平,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情况、尿酮体缓解情况、酸中毒得以纠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恢复时间、尿酮体缓解时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应用洗胃联合负压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实施洗胃联合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恢复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恢复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期间发生低血糖、昏迷以及脱水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通过采取洗胃联合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较好的纠正酸中毒症状,消除酮体,且抢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变化、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平均低血糖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平均低血糖频率、平均住院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 0.05或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陈威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68-2269
目的 观察胰岛素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结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0%(P< 0.05),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所需时间、酸中毒纠正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要显著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脉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行常规DKA治疗方案)和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参脉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入院72小时期间血压波动及心电监护情况,血糖降至11.0mml/L时间及所用胰岛素剂量,尿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反复、突发心衰及继发感染例数,以及血糖(P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参脉注射液治疗组对老年DKA各时段血压控制,血糖降至11.0mmol/L时间及所用胰岛素总量,病程中发生心衰及继发感染的例数,以及BUN、Cr及CRP等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作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中有升高、稳定血压,协助胰岛素降糖并减少胰岛素剂量,有效纠正和预防心衰的作用,且不易致心律失常和其他毒副反应,并减少继发感染机会,可发挥一定的抗肾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制解酮汤联合胰岛素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入本院自拟解酮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治疗组血糖恢复、尿酮体分解、酸中毒纠正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解酮汤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要显著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其中观察组阴虚热盛证、浊毒内蕴证、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俱虚证有效率分别为100.00%、80.00%、80.00%、66.67%,阴虚热盛证有效率最高。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观察组的血糖、钠、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钾、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稳定,对缩短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尿酮体消失时间和酸中毒恢复正常时间有显著的效果,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药物不当和感染是DKA最常见的诱因,其次为饮食不当、创伤、妊娠手术、应激急性脑血管病例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口干、多饮、多尿、烦躁不安、意识改变、消化道症状及电解质紊乱;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105例患者抢救成功,且尿酮体DKA均消失,PH值、电解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均治愈.结论:DKA发病诱因复杂,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时早期诊断、恰当治疗是成功抢救DKA患者成功的关键;另外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预防及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梅坚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841-842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 DKA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实施持续静脉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治疗,治疗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持续静脉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治疗DKA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患者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2组年龄、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相似,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尿酮体均转阴性,但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为(10.9±4.7)h,较对照组(47.5±11.3)h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6±0.6)次/人,较对照组(1.3±0.7)次/人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配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仅给予胰岛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汤,比较观察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观察组术中血糖恢复时间、尿酮消失时间和酸中毒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汤配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够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患者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2组年龄、血糖和体质量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相似,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尿酮体均转阴性,但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为(10.9±4.7)h,较对照组(47.5±11.3)h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6±0.6)次/人,较对照组(1.3±0.7)次/人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小剂量注入胰岛素、补液、补充电解质,抗感染,去除诱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健脾和胃自拟方加减.结果 治疗组控制血糖、降尿酮、纠正酮症酸中毒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组(对照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观察组)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尿酮体和pH值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均有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SII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有效、更安全地治疗DK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血糖、血脂控制及延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我院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75例 ,分为治疗组 (37例 )和对照组 (38例 ) ,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10IU/ (kg·h) ,待血糖降至 13.9mmol/L时 ,对照组改为胰岛素多次注射 ,治疗组则继续使用胰岛素泵。观察血糖、血 pH或CO2 CP、尿酮体、血脂的变化 ,以及胰岛素剂量、平均治愈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 ① 2组患者的血糖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无显著性差异。② 2组患者的酸中毒在治疗后均得到纠正 ,血 pH或CO2 CP恢复正常 ,治疗组恢复正常时间 ((8.2± 2 .0 )h)短于对照组((14 .0± 3.0 )h) ,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9.6 6 ,P <0 .0 1)。③治疗组治疗后尿酮体转阴时间为 (9.2± 2 .2 )h ,对照组为 (14 .5± 2 .5 )h ,2组有显著性差异 (t=9.73,P <0 .0 1)。④治疗组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