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雨 《智慧健康》2022,(8):23-25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并分析药物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2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加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RS评分。通过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改善情况,观察用药安全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降低(5.12±1.63)(2.86±1.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mRS评分分别为(1.91±1.08)(2.85±0.9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观察组侧支循环血流改善11例,达到68.75%,对照组侧支循环血流改善4例,达到2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改善侧支循环血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6,(8):1102-1104
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性溶栓联合绿色通道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经传统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标准流程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选择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构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的构建能够缩短溶栓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rt-PA溶栓治疗,先以总量的10%于1~2 min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1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4 h、7 d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16.19±4.32)、(10.80±3.35)分]低于对照组[(18.35±3.06)、(16.94±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ADL评分[(80.35±12.09)分]高于对照组[(61.53±1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77.06±15.43)ng/ml]低于对照组[(90.84±12.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川芎嗪、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降纤酶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11.5±3.7)分、75.00%,治疗组分别为(7.2±3.3)分、91.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用舒血通注射液静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优化管理模式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治疗效果、治疗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执行急诊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救治时间、6个月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行优化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的60例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养生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养生干预措施。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抑郁维度测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维度测定量表、疾病认识维度测定量表、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生活质量维度测定量表评分,对比两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抑郁维度、神经功能缺损维度、疾病认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生活质量维度评分[(43.6±8.2、72.6±15.3、75.7±10.2、72.6±12.4、65.9±9.6和71.7±14.6)分]均优于对照组[(65.3±12.4、62.7±13.1、42.6±7.3、60.4±7.2、51.3±7.2和61.2±1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93.0%、2.0%)与对照组(72.0%、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医养生干预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维度、神经功能缺损维度、疾病认识维度和生活质量维度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出血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6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次,每日1次,丹参16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次(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每日2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按照《中国脑出血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治疗后30 d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1%和8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in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转氨酶轻微升高2例,尿素氮升高1例,给予相应治疗,不影响治疗结果。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出血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川芎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人院日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d,共4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4.87±3.15)分vs (2.98 ±2.83)分,t=2.27,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尤瑞克林随机对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9%NaCl溶液100~250 ml+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7.5±2.3)分降至(2.8±2.0)分,临床有效率为78.0%(39/50);对照组NIHSS评分由(7.4±2.1)分降至(5.2±2.6)分,临床有效率为42.0%(21/5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呕吐、面色潮红或心悸等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6%,治疗组总有效率91.2%。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舒肝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成药舒肝颗粒1袋/次,每日2次;对照组30例,只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0、60d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39/46)和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20±3.63)分比(26.50±2.19)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30、60d分别为(15.80±2.75)、(6.28±2.7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0 d为(12.98±2.9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肝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109/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天时两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保护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可靠、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连续治疗14d,根据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14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5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4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剖析尼莫地平和丁苯酞两种药物方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功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茌平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VD患者60例,按住院治疗次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选用丁苯酞胶囊(NBP)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总身体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 5、4.043 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MoCA、ADL以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ADL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是我国自主开发制造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类药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确认该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同时,与尼莫地平对比,NBP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年至2013年3月来自河南省建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压。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水平及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均优于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施普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加用施普善;对照组30侧未加施普善.两组均根据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水剂,控制血压和血糖,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维生素C,补充水电解质及对症治疗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治疗2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5.1±2.7)分.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20.4±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普善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姜艳红 《中国校医》2020,34(4):262-264
目的观察进行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91±1.01)低于对照组(7.69±1.97),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52±4.36)高于对照组(74.69±4.83),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P<0.05)。结论进行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日常自理能力提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