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陈根芳 《国医论坛》1993,8(3):28-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或椎间孔附近的骨赘形成直接压迫其邻近的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孔纤维化使动脉固定,在颈椎活动时,动脉不能相应滑移而产生扭曲,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近年来用祛邪扶正法治疗该病5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最早提出来的,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差不多有2/3的中老年人中患有程度不同的脑供血不足,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近年我们应用西比灵和阿魏酸钠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本症 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3-06~2005-07应用经验方平肝益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5例,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  相似文献   

5.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如果对该病不予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笔者应用自拟通络供血汤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针刺结合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针刺结合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62例陈邦国(湖北中医学院武昌430061)关键词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药疗法针刺疗法脑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中药、针刺相结合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作了TCD治...  相似文献   

8.
简军 《河南中医》2005,25(5):69-7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2002年1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本病40例,并设30例给予尼莫地平片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属临床常见病,是眩晕、耳呜、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起病急,症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牛活质量,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用针刺结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本病疗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阐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并介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3.
樊建平 《河北中医》2010,32(6):940-941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1],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杜玉苗  刘素文 《河北中医》2013,35(8):1220-122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2008-10-2012-09,我们采用注射用川芎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并与采用香丹注射液联合右旋糖酐20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首端部分缺血症状,以发作性眩晕最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几年笔者采用大剂量纳络酮联合血栓通治疗该病,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舒  周颖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24-26
椎基底劝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肯定的疗效,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位于枕部,为治疗本病的主穴.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笔者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对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0例应用中药脑血康滴丸进行了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2例 ,男∶女 =2∶ 3,4 0~50岁 8例 ,51~ 62岁 12例 ,病程 1天~ 2周。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条件 :年龄 4 0岁以上 ,症状以眩晕为主 ,3D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为主要依据。除外冠心病、内耳眩晕症、前庭神经元炎、颈椎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分级。轻度 :有眩晕感 ,眩晕每天发作 1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杨宪煌 《光明中医》2007,22(6):45-4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以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使病人半身偏枯等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