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PICC置管后的维护管理。方法:我院接收308例PICC置管患者,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根据患者置管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PICC置管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维护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强化维护管理。对照两组患者相关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2.6%,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置管效果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行PICC置管治疗,PICC置管成功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维护管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PICC置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效果观察.方法:将168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置管后护理,观察组给予PICC置管护理外加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给予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为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循证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结论 PICC置管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分析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PICC置管的60例新生儿,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为观察组,包括给予新生儿置管前的护理、在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给予置管之后的护理。将两组新生儿给予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给予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是侵入性的操作,如果有细菌侵入到血管,就容易引起感染。护理人员应掌握专业的置管穿刺技能,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新生儿进行置管前的评估并重视置管后导管维护,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期的防治工作。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PICC穿刺的5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的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导管脱落、导管异位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网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2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门诊PICC维护;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22例为观察组,行信息化网络平台PICC维护网进行维护管理,包括成立PICC维护小组、建立PICC维护网点、建立PICC患者信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化网路平台PICC维护网运行与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2%、护理满意度为97.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PICC维护网应用于PICC肿瘤患者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和对照组(未实施),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3月~2013年2月行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对照组),分析行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措施。成立PICC置管患者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有针对性地制定PICC置管评估量表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2013年3月~2014年4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PICC置管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前的57.14%降至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36.93%;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前的90.47%提升至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的94.88%,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工作模式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团队精神,有效地降低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理论.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导管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8%,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 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运用PDCA理论加以指导,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大部分患者对临床服务感到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期通过护理干预减少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方法:选取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及居家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妇科肿瘤行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在患者行化疗前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以"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化疗前的健康宣教、置管后的健康宣教、居家维护的健康宣教及出现并发症后处理;观察2组置管率、居家维护的依从性、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率、居家维护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居家维护依从性、降低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PICC置管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PICC置管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本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原因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引发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研究组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全程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全程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25.83%(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士宣教PICC知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宣教PICC知识满意度70.00%(P<0.01)。结论: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可以有效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刘艳  魏虹  谭建芳  伍燕 《西部医学》2011,23(12):2456-2457
目的探讨减少PICC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60例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参与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及考核,给患者发放PICC自我维护宣传册,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同时置管后1~5天予局部温湿敷。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发生时间明显延迟(P〈0.01)。结论通过改进护理干预方法,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程度,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延迟。  相似文献   

17.
王利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702-703
目的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详细观察记录68例PICC置管后患者的临床反应,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68例患者中共有1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6%.结论穿刺置管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置管后的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PICC继续使用率、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PICC继续使用率96.66%(29/30)优于对照组53.33%(16/30),护理满意度93.33%(28/30)优于对照组66.66%(20/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静脉血栓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83-8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PICC置管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且护理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乳腺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科治疗的100例行PICC置管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行纸质记录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50例应用信息化管理给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后原始资料的完整性、留管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按时维护执行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82%,平均留管时间(112.6±49.6)d,并发症发生率36%,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86%;实验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98%,平均留管时间(138.6±30.8)d,并发症发生率14%,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98%.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ICC信息化管理能保证患者资料的完整,延长留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导管维护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