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韩瑞芹  秦纲 《中医药研究》2011,(12):1419-142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mg/d组(A组)与瑞舒伐他汀10mg/d组(B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变化,同时观察UA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强于瑞舒伐他汀5mg/d(P〈0.05),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升高HDL-C,并降低TG,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但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5mg/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痛泰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的血脂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120只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心痛泰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瑞舒伐他汀钙组,采用高脂喂养加免疫损伤造模,造模同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60 d后,采血测定血脂,取胸主动脉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NF-α、IL-10,用Rt-PCR法测定NF-κB-p65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心痛泰各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降低血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痛泰中、高剂量组和瑞氟伐他汀钙组动脉组织中的NF-κB-p65、TNF-α、IL-10的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痛泰能减轻AS炎症反应,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减少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提高抗炎因子IL-10,从而减轻血管炎症,达到治疗AS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mg/d组(A组)与瑞舒伐他汀10mg/d组(B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的变化,同时观察UA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强于瑞舒伐他汀5mg/d(P<0.05),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升高HDL-C,并降低TG,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但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5mg/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均在晚餐后服用5 mg瑞舒伐他汀钙,B组患者均在晚餐后服用10 mg瑞舒伐他汀钙,C组患者均在晚餐后服用20 mg瑞舒伐他汀钙,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 A组有效率为76%,B组82%,C组92%,3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3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以C组最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方案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蒲参胶囊治疗高血脂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实验组加服蒲参胶囊,对2组患者进行血脂指标测定。结果治疗第6,10周后,实验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0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蒲参胶囊治疗高血脂症较单一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提倡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他汀10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和安慰剂,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和心血通胶囊,2组均治疗6月。治疗结束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率、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对照组13.33%,治疗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效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胆宁片与应用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对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 64例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口服胆宁片5片,tid;对照组32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mg,q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降脂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胆宁片对胆囊摘除后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 将164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4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B组50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C组60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3组均予低脂饮食,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对各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组血清hs-CRP、MMP-9均明显降低(P均<0.05);A、B组HDL-C明显增高(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②治疗后,A、B组HDL-C明显高于C组(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A组hs-CRP、MMP-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芪蛭通络胶囊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治疗组(49例).对照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1口服;治疗组:加用芪蛭通络胶囊2.0g,口服,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治疗后第8,15天的hs-CRP水平,均为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8,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第15天总有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芪蛭通络胶囊对血脂水平正常急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优于瑞舒伐他汀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正常)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川蛭通络胶囊(0. 5 g,3次/d)联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治疗,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定疗效标准,统计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且显著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青年(年龄<45岁)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后血中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血脂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70例发病时间在72 h内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治疗,A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B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20mg,疗程均为6周,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含量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B组hs-CRP、TNF-α及Mn-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B组较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或0.01);A组、B组TC、TG、LDL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或0.01),而HDL无明显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青年脑梗死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服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评价各组临床疗效、IMT值、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临床疗效、IMT值、血清hs-CRP水平、血清IL-10水平、血清IL-17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ALT水平升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T升高3倍以上时停药后逐渐恢复;3组治疗前CK、BUN、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肝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理想,安全性好,可显著改善患者IMT值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1年后脑梗死的再发生率,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IMT)、hs-CR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脑梗死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G、TC、LDL-C及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具有缓解高血脂症、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陈皮黑茶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在饮食指导、健康运动指导等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加用陈皮黑茶频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HDL-C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皮黑茶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能够改善血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5mg,1次/日,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瑞舒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瑞舒伐他汀的浓度,计算瑞舒伐他汀的肠道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考察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在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联用瑞舒伐他汀吸收速率常数、表观吸收系数与单用瑞舒伐他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给予灯盏乙素不会影响瑞舒伐他汀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L组)、模型组(M组)、丹蒌片组(DL组)、瑞舒伐他汀组(RS组)、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IT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S组[1 mg/(kg·d)]、DL组[0.5 g/(kg·d)]及IT组[0.5 g/(kg·d)]加[1 mg/(kg·d)]除高脂饲料喂养外喂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及内膜增生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腹主动脉中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组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度均显著高于CL组(均P0.05);NO和e NOS显著降低(均P0.05),病理学显示内膜增厚,斑块面积增加。Western blot显示腹主动脉组织中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L组(均P0.05)。DL组、RS组和IT组与M组相比均降低TC、LDL,升高NO、e NOS水平,上调PI3K、p-Akt的蛋白表达(均P0.05),IT组的效果最佳(均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强化降低兔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均治疗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S100β、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神经功能状况(NIHSS评分)测定。同时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S100β、尿微量白蛋白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头痛头晕、皮疹、恶心呕吐、肌痛、肝肾功能异常与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预防脑血管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将90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脑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20 mg组(A组30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B组30例)、瑞舒伐他汀20 mg组(C组30例),于支架置入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血脂、hs-CRP及TNF-α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3组血脂水平均较前降低,尤以LDL-C下降明显,C组较A组、B组下降明显;C组术后3个月HDL-C较前升高。24 h 3组hs-CRP及TNF-α均较术前升高,但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3组hs-CRP及TNF-α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下降,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支架置入术后hs-CRP及TNF-α浓度升高,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使无脂代谢紊乱的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对脑血管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