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X光小角散射法研究了聚苯乙烯/顺丁橡胶合金体系的相结构及相容性。用Debye-Bueche光散射理论的结构参数,如相关距离ac.平均弦长l、旋转半径Rg和积分不变量Q等表征了合金中分散相的尺度及其分布在连续相中的均匀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定量测定了合金中分散相尺寸的大小和尺寸分布。结果表明:上述各光散射结构参数均可以在纳米尺度范围内表征合金体系的相结构,积分不变量Q可以表征合金体系相结构的均匀性。聚苯乙烯(PS)/颐丁橡胶(PB)合金是典型的不相容体系,无论PB还是PS处于稀相时均不呈现分子分散。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3,(12):34-37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POM/TPU)共混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仪(XRD)及动态流变仪对共混合金的相形态、结晶性能及熔体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共混合金呈两相形态,POM与TPU相之间具有部分相容性;TPU没有改变共混合金中POM的晶型结构及结晶度,但降低了POM晶体的完善性。  相似文献   

3.
PVC/ABS合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软质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试样断面结构以及两相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BS含量的增加,PVC/ABS合金的相容性和加工性得到改善;当ABS含量在20~30份时,随着AB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都有适当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PC/ABS共混合金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中丙烯腈(AN)、顺丁橡胶(PB)含量变化对聚碳酸酯(PC)/ABS合金相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计算合金体系中两组分的相互作用参数X12对PC/ABS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中AN质量分数为24%左右时,X12值最低,合金相容性最好;此时合金中分散相尺寸仅为0.5μm左右,且ABS均匀分布于PC基体中,ABS中PB含量变化对合金相容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对聚乳酸/聚碳酸酯(PLA/PC)合金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SBS用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SBS后,PLA/PC(50/50)合金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弯曲强度变化不大,而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合金的热变形温度略有下降,两相相容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作为聚氯乙烯(PV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容剂,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进而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适配比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和良好的流动性能,明显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并在保持PVC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具有较高保持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材料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7.
PVC/NBR/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叙述了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顺丁橡胶(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通过添加顺丁胶后,三元共混体的冲击回弹性、耐磨性及耐寒性均比二元PVC/NBR共混物得以改善,但拉仲强度、断裂伸长率及耐油性降低。获得最佳综合性能的共混比为PVC:NBR:BR=30:60:10(重量比)。实验表明,PVC/NBR/BR三元共混弹性体是复相体系,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注塑级聚氯乙烯(PVC)/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合金的加工流变性能.该合金采用挤出造粒、注射成型的方式制备,探讨了不同配比下合金力学性能、耐热性、相容性以及毛细管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PVC/ABS合金是半相容结构;合金的拉伸强度随着PVC用量的降低呈下降的趋势;PVC/ABS的质量比为40/60时合金的相容性最好,冲击强度最高;合金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都随着合金中ABS用量的升高而下降.合金的耐热性随着PVC/ABS合金中ABS用量的增大而升高.PVC/ABS的质量比为20/80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国内外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合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利用动态硫化硫化法制备NBR/PVC合金其相容性,形态结构,相界面的特点和各种组分对性能的贡献,介绍了两末技术路线和此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动态硫化法制备NBR/PVC合金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国内外NBR/PVC合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NBR/PVC合金的相容性、形态结构、相界面特点和各种组分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两条技术路线和此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国内外NBR/PVC合金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NBR/PVC合金的相容性、形态结构、相界面特点和各种组分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两条技术路线和此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作为相容剂对聚苯醚/尼龙66(PPO/PA66)合金及30%玻璃纤维增强PPO/PA66合金(PPO/PA66/GF)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对PPO-g-MAH和PPO-g-MAH添加量对合金体系的微观形貌、熔融结晶行为及常规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O-g-MAH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PPO/PA66合金中PPO分散相尺寸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步向低温方向偏移,而PA66相的熔融焓和结晶焓也明显降低,都表明两相相容性的显著改善;PPO-g-MAH不仅能改善PPO/PA66合金的相容性,还能够进一步改善PPO/PA66/GF体系中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宏观表现为PPO/PA66合金和PPO/PA66/GF体系物理力学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对聚苯醚/聚丙烯(PPO/PP)合金进行增容改性,并对改性后PPO/PP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相容性及加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g-MAH降低了合金分散相尺寸,使PPO在连续相PP中分散均匀,体系相容性增加。随着PE-g-MAH用量的增加,PPO/PP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缺口冲击强度则逐渐增大。DSC分析可知,当PE-g-MAH用量从0增加到6份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58.32℃升到167.01℃。随着PE-g-MAH用量的增加,PPO/PP合金的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增大,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郑昌仁  张军 《弹性体》1991,1(3):26-29
叙述了选择混炼型聚氨酯(PU)与分子量适中的Ⅱ型聚氯乙烯(PVC)树脂制备PVC/PU合金的过程,讨论了PVC/PU共混比、填充剂、硫化体系、共混工艺等因素对PVC/PU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PVC/PU=60/40(质量比),硫化剂TD15份,白炭黑30份,混炼温度140—160℃,可制得性能优良的PVC/PU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实验显示了PVC/PU合金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杨晓明  戴文利  姜娜  张平 《塑料》2007,36(5):16-19
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双峰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BMPE-g-MAH)作为PC/BMPE合金的增容剂,提高了合金的耐溶剂开裂性能和抗冲击断裂能力.用扫描电镜(SEM)对PC/BMPE合金的断裂面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BMPE-g-MAH的加入提高了PC/BMPE两相在界面处的粘合力,改善了两者的相容性.PC/BMPE合金和PC/BMPE/BMPE-g-MAH合金在室温下冲击的断裂面上都能观测到纤维状结构,但后者的纤维状结构更多、更均匀,这种微粘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赵伟  王丽 《塑料助剂》2010,(4):44-47
研究了聚氯乙烯/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VC/ABS)塑料合金的耐候性、ABS与PVC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VC的加入可有效提高ABS的耐候性,PVC/ABS合金体系在ABS与PVC不同比例时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一定区域内合金体系力学性能会出现极大值,极值随ABS和PVC类型不同,出现位置亦不同;PVC的加入可明显提高ABS的极限氧指数(LOI),但要达到UL94V-0级阻燃性必须添加阻燃剂。  相似文献   

17.
选取聚乳酸(PL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为研究对象,利用体积拉伸流变挤出机对其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不同配比的PLA/ABS合金。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微观形貌分析(SEM)、热性能分析(DSC、TG、DTG)、热机械性能分析(DMA)等手段来研究拉伸流场作用对不同配比PLA/ABS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ABS的增多,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趋势;SEM表明拉伸流场作用对两相的分散比较均匀,随着ABS的增多依次出现"海-岛"结构、连续相结构、发生相转变并再次出现"海-岛"结构;DSC表明不同配比的PLA/ABS较纯的PLA的冷结晶温度(Tc)显著降低,且随着ABS的增多对应的冷结晶焓逐渐减小,ABS的加入增大了PLA的结晶度且增大幅度先增大后减小;热稳定性分析表明ABS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金的耐热性;DMA表明随着ABS含量的增多合金中两相的相容性先由好变差再变好,其中PLA/ABS(30/70)配比的相容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四种不同的高分子改性剂:GOODYEAR CHEMIGUM P83、DU PONT EL-VALOY741、DIC PANDEX T5265以及本实验室自制的566TPU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聚氯乙烯树脂共混,对制得的改性聚氯乙烯的热力学和形态学的性质进行了测试(力学性能、耐热性、DSC、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566TPU与PVC的相容性在四种高分子改性剂中最好。该共混物(PVC/TPU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尤其是应用于医疗方面,不但显著地提高材料的许多性能,而且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迁移到人体内的健康方面的各种担忧。  相似文献   

19.
用粘度法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氯丁橡胶(CR)-环己桐(CHO)与PVC-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物(AS)-CHO两体系中PVC-CR和PVC-AS的相容性,并用反相色谱和相差显微镜进行了对比。用粘度斜率系数的实验值b_(23)~(exp)和理论值b_(23)~(the)的偏差△b_(23)以及特性粘数的实验值[η]_m~(exp) 和理论值[η]_m~(the) 的偏差△[η]_m 可以表征聚合物(3)-聚合物(2)-溶剂(1)体系中聚合物间的相容性。上述三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PVC一CR 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而PVC-AS则是热力学部分相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亚群 《化工进展》2007,26(2):249-252
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乙酰苯胺、己二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与聚氯乙烯(PVC)的相容性及对聚氯乙烯结晶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均与PVC有一定相容性,但己二酸与PVC的相容性较小。乙酰苯胺、己二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可以使PVC结晶度增大。混合体系中PVC结晶相的分子链均为平面锯齿状构型。乙酰苯胺和己二酸可以增大PVC无定形相的分子链构象的稳定性,而邻苯二甲酸氢钾则使无定形相分子链构象稳定性减小。三者对PVC的晶型无影响,均为正交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