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波     
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最近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共有美、英、日、德、加、法、意、波、澳、瑞典及我国等11个国家209名代表出席。会议录用学术论文139篇,特邀了6篇论文在全体会议上宣读,其余论文分别在4个分会上宣读,它们是“煤燃烧理论及模化”(33篇),“流化床燃烧理论及技术”(35篇),“粉煤燃烧理论及技术”(27篇),“煤燃烧废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已成为互联网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词语,究其所在,只因其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温室气体和中国能源结构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按照煤炭燃烧的顺序列举了国际和国内开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和试验研究现状,其中整体式煤气化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IGCC)是燃烧前脱除CO2的成熟技术,CO2/O2循环燃烧是有待工业试验的燃烧中脱除技术,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是极具开发的燃烧后脱除技术。若将“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二者结合,将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绿色电力,是当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洁净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3.
《电力设备》2006,7(8):121-121
火电厂煤燃料产生的烟气中NOx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的有害气体,降低NOx的方法有多种:低NOx燃料器、空气分级燃烧等。其中,燃料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效果更好,该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工业应用报导。早在1980年,日本三菱公司就将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应用于电厂锅炉,使NOx排放减少50%以上。美国能源部的“洁净煤技术”也包括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示范项目分别采用煤及天然气作为再燃烧料,NOx排放量减少30%~70%。  相似文献   

4.
我国低挥发分煤燃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全面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低挥发分煤燃烧技术的发展,指出“W”型火焰锅炉的大致适用范围是Vdaf=10%~15%的较难着火燃尽的贫煤,其中属中等着火性煤仍可采用常规燃烧方式;应避免特性相差很大或不同煤种的混烧,若不得不掺烧时,应特别注意燃烧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调试.认为当前应强化低挥发分煤的不同燃烧技术的研究,着重“W”型火焰锅炉的完善化、不同煤种混烧和液态排渣炉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以适应低挥发分煤燃烧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在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基础上辅设一套煤的干馏工艺系统,从而实现热、电、煤气“三联产”的构想。干馏煤产生煤气的小型热态试验,证实了“三联产”这一集燃烧和气化工艺为一体的复合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中小城市民用煤气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可大大提高我国煤的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链条炉改循环床锅炉技术经济分析□湖南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何相助1链条炉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一般来讲,煤的燃烧方式主要有层燃、悬浮燃烧及流态化燃烧三种。层燃燃烧是最原始的燃烧方式,入炉的煤不需经过处理,煤与煤之间也没有相对运动。固定炉排的锅炉、链条炉...  相似文献   

7.
“先进燃烧技术应用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于热能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涉及煤燃烧过程,描述其中污染物NOX、SOX等的生成。课程最终阐明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机理及相关各种先进燃烧技术过程及其方法、设备及实践。结合上海理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特色以及国家核电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特点,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主要教学内容为先进燃烧技术的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清华大学、太原锅炉集团联合开发制造的节能型环保循环流化床锅炉,“吃粗粮”、用电少、效率高,具有可燃烧煤矸石、洗中煤、垃圾等劣质燃料,节省煤耗6%以上,节电30%以上的特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于2008年10月13日通过鉴定组的技术鉴定。这项锅炉制造技术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对大力促进节能降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氨作为一类技术成熟、储运成本低廉的零碳燃料,部分替代煤可以成为“双碳”目标下火电机组前端减碳的有效途径。针对氨作为替代燃料开展研究,利用一维火焰炉和着火炉等试验设备研究了氨与典型烟煤混合燃料的燃料特性,详细研究并分析了氨/煤混合燃料着火性能变化、不同比例氨混合燃料强化燃烧与污染物控制技术,发现氨与煤预混燃烧不利于NOx控制,通过燃料分级、燃烧过量空气系数或氧量控制、空气分级燃烧,可以实现氨掺混时较低的NOx生成和较好的燃烧效果,试验得出热值比例25%氨分别与典型烟煤混合燃烧时运行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煤气化间接燃烧联合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煤为燃料,通过气化和间接燃烧等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CO2分离。水煤浆增压后,利用间接燃烧过程热源气化。以金属氧化物为载氧体,实现间接燃烧(CLC),即载氧体与煤气的“燃烧”和载氧体与空气的再生,“燃烧”气相产物为H2O(汽) CO2,冷凝水后,可分离出CO2。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构成新型煤气化间接燃烧联合循环,实现燃煤高效和CO2分离。文中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对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预测煤气成分,研究载氧体还原比率、循环倍率、煤气成分等参数对间接燃烧性能的影响,为间接燃烧技术的实验研究和系统概念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煤燃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重要的一次能源 ,煤燃烧引发的技术和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煤燃烧机理、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迁徙、排放和抑制规律、新型煤燃烧技术和低费用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文章介绍了其发展动态和新成果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欧盟煤燃烧技术专家讲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根据中国—欧盟1996年度能源合作计划,旨在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煤燃烧技术,借鉴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交流国内的研究成果.以提高我国锅炉设计、制造和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的中国—欧盟煤燃烧技术专家讲学研讨会。由中国...  相似文献   

13.
卧式煤无烟燃烧锅炉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煤无烟燃烧技术是一种将移动床煤气发生炉与层状燃煤锅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燃烧技术。撞击流技术被创造性地应用于所开发的煤无烟燃烧锅炉的二次风系统中,其目的是在炉内形成稳定的湍流流动,加强炉内的混合、燃烧与传热,同时实现炉内的消烟与除尘。该文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用SMPLE算法进行炉内三维流场的计算,模拟结果定性地体现了撞击流的特点,揭示了卧式煤无烟燃烧锅炉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4.
1电力工业与环境保护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中约占3/4。电力工业所需燃料以煤炭为主的局面一时很难改变。发电厂是耗煤大户,其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烟尘,SO2,NOx,CO2等)量大面广,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国际和国内都对煤的洁净燃烧技术(CCT)非常重视,但是它  相似文献   

15.
燃煤工业锅炉无烟燃烧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际应用表明对于普通层燃锅炉采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即采用“薄煤层低风速气化”及在煤层上部空间采用“多孔分层错列射流式”二次风组织燃烧,可实现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通过对同一台“0.5t,h立式锅炉”的煤气化一无烟手烧和普通燃烧两种运行方式的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方式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且具有相当高的炉内自除尘效率,其相对除尘效率高达96.09%,从而与普通的手烧炉的黑烟滚滚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燃煤工业锅炉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低挥发分煤的燃烧与"W"型火焰锅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传凯 《中国电力》2004,37(7):37-40
基于低挥发分煤燃烧特性的分析及国内外低挥发分燃煤锅炉的设计经验,针对现有“W”型火焰锅炉运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锅炉燃烧及制粉系统的设计与低挥发分煤燃烧特性的良好匹配是运行性能优劣的关键所在。为确保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必须将燃用煤质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对部分“W”型火焰锅炉燃烧系统的设计宜作进一步改进;在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的选型设计时,应留有足够裕度,保证满负荷运行中合理的煤粉细度R90=0.5nVdaf。  相似文献   

17.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罗毅说,中国将大力发展煤洁净燃烧技术,通过在火电厂安装脱硫脱硝装置,降低煤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概述煤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燃烧技术是煤能利用的关键。由于我国煤燃烧技术水平不高,因而燃烧效率低、浪费很大。目前,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受到高度重视,设立了许多课题,并建立了一些煤燃烧试验基地。在国家科委、经委和机械工业部等领导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先后筹建了煤燃烧特性分析试验室、煤粉制备试验研究系统、煤燃烧试验装置和燃煤设备流动特性模化实验室等较完善的试验研究装置和设施。研究内容包括: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力》1999,16(4)
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电站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新策略及安全能效调控装置的研制”项目,日前通过山西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鉴定认为,这一成果为电站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投入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的燃烧控制方法,是以炉膛内氧量变化为基准,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的。由于煤种变化、漏风等因素,难以准确算出给煤量和风量。山西电科院有关专家依据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一定的负荷对应一定的燃烧能量,燃烧能量可以通过火焰的光强予以测量、判定。以此理论为指导的燃烧控制系统,省去了繁琐的煤量精确测量,也无须测风量,根据炉膛光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煤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煤的燃烧技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固定炉排燃烧,相继发展到机械炉排燃烧,煤粉和颗粒的室燃烧,现在又出现了煤的气化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