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所占人口构成比上升,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呈日渐上升趋势.所报道,ARF病死率高达到50%~70%,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为老年病人ARF所占比例增高,以及老年人接受外科复杂手术增多[1].我院从1994年6月-2000年5月应用血液透析治疗50例老年ARF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技术的提高,老年人所占人口构成比例逐渐上升,老年人急性肾衰竭(ARF)临床越来越常见,早发现、早防治对减少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1992~2004年共收治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技术的提高,老年人所占人口构成比上升,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也在递增,我院2002—2004年血液透析治疗老年人ARF病人1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闭闵  吴新莲  唐业莹 《广西医学》2003,25(10):1976-1977
急性肾功能衰竭 ( ARF)是内科常见急症 ,随着社会老龄化 ,老年 ARF发病率逐渐增高 ,ARF患者平均年龄已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41 .3岁上升至 80年代的 60 .5岁 ,老年 ARF占全部 ARF的 35 %~78% (1,2 )。老年重症 ARF合并症多 ,病死率高 ,治疗难度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技术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最重要进展之一 ,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重症ARF的治疗。现就我院 2 0 0 1年~ 2 0 0 3年应用 CRRT治疗 49例老年重症 ARF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9例病人中男性 41例 ,女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化,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虽然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较多,但肾脏疾患,尤其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也较为常见,且近年内渐有上升趋势.我们回顾了近10年收集的60岁以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37例,对其病因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曾洪  谭焕源 《广西医学》2006,28(4):593-593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本文就我院1998~2004年住院的老年人ARF患者3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衰竭6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竭(ARF) 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及预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ARF患者病理学类型及肾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ARF的病理学类型包括肾小球疾病(15.6% )、肾小管-间质病变(60.9% )、继发性肾脏病如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等(23.5% ).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小管-间质性损害所致ARF最常见的原因.以出院时间作为观察终点,预后最好的是肾小管-间质病变,其治愈-好转率达89.2%;最差的是新月体肾炎和血管炎,好转率为40%,无效而行维持性血透的占60%.老年人极易发生ARF,本组≥60岁患者占25%,其病因以肾小管-间质病变占绝对优势(75%).结论: ARF 病理学类型多样,预后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及时肾活检对ARF的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分析27例60岁以上老年ARF患者病因、治疗及预后。结果血容量不足、药物因素是老年人ARF的主要病因,分别占48%、18.5%。2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愈率20%,好转率55%,病死率25%;7例非透析患者中,治愈率28.5%,好转率14.5%,病死率57%。透析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透析组。结论对于老年人ARF应在积极去除诱因、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尽早、及时进行血液透析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最常见,约占ARF的75%~80%,大多数为可逆性,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有肾缺血和肾毒素2大类,现将我院1996-2004年,外伤所致ARF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治疗ARF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RF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老年(≥60岁)ARF患者的发病情况、ARF的病因和死亡原因构成.结果:ARF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性别构成相对稳定,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RF分别占52.0%、36.0%、12.0%.200例ARF中死亡52例,总病死率为26.0%,其中肾前性因素所致ARF病死率占36.5%,明显高于肾性、肾后性因素所致ARF(P<0.01).结论:ARF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引起ARF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肾前性ARF病死率最高.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若明确ARF病因和死亡原因,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ARF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泌尿外科及血液净化中心自 1997~19 89年在救治特殊急性肾功能衰竭 ,共 44例 ,治愈率为 86 .36 % ,重症占 11.36 % ;1990~19 97年救治 5 7例治愈率为 78.95 % ,重症2 9 .87% ,多脏器衰竭 (MOF)占 10 .5 3% ;其中在 18例 19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 ARF 3例 ,治愈率 10 0 % ,今就几种特殊 ARF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探讨如下。1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US)  这是在儿童多见的 ARF ,近年发病率增加 ,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ARF三大临床特征。成人好发于口服避孕药及化疗后。本科近年收治 2例为 6岁、11岁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因、症状、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的ARF的住院病例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肾前性19.5%,肾实质性63.1%,肾后性17.4%;69.6%的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治愈率78.3%(完全恢复71.8%,部分恢复6.5%),未愈率8.7%.死亡率13.0%.结论 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占首位,透析可降低ARF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ARF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老年(≥60岁)ARF的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收治28例成年组ARF进行比较。结果老年ARF占所有ARF51.7%,其住院病死率43.3%。肾前性ARF、败血症、肾毒物质是引起老年人ARF的主要临床类型。感染、心血管合并症、呼衰并发症高于成年组。早期使用血透老年组治疗好转率56.1%,成年组92.8%。结论老年ARF患者原有慢性疾病与临床并发症是其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妊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危及母婴死亡的高危产科疾病之一.虽其发生率较低(大约为1/2000~1/5000)[1],但据大宗病例分析,妊娠并发ARF在总的ARF中仍占15%[2].如诊治不当,病死率仍较高.因此,加强妊娠并发ARF的防治,不仅是关系到妊娠期母婴的安全,也是关系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更深入开展的大事.现就川北医学院198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28例妊娠并发ARF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妊娠并发ARF的病因、临床特点、死因、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转归,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114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RF的病因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占15.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4.0%)和肾后梗阻(占13.1%).114例ARF患者中治愈55例(48.2%),好转42例(36.8%),死亡17例(14.9%).死亡的患者中以伴有多脏器衰竭、高龄、肿瘤的患者为主.结论 ARF的病因很多,内科中最常见的病因仍然是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北方地区结石的发病率高,引起梗阻性ARF的发病率高;ARF的病死率与是否伴有多脏器衰竭、年龄及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日或数周内迅速恶化,是临床危重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更易发生ARF。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本文对1999年至2003年我院收治的老年ARF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至2003年住院的101例ARF病人。ARF的诊断标准为:在数小时至数天的短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础值降低50%或血清肌酐(SCr)较基础值上升50%或肾功能急剧减退到需要透析程度[1]。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行分析,老年组32例,男1…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合并ARF,患者占同期慢性肾脏病患者(152例)的26.7%,其中男25例,女17例,合并ARF主要病因:感染,药物性肾损害,高血压未有效控制.结论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合并ARF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和预后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47例ARF的病因、发病年龄、发病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RF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病因中以内科因素为多,药物因素占首位。总体死亡率为29.9%,60岁以上老年人为35.3%,血液净化能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日。结论:引起ARF的因素较多,药物性ARF多见,需引起重视,尽早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预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邹建洲  滕杰  方艺  孙丽  丁小强 《上海医学》2002,25(5):292-294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973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住院的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伴MODS的ARF发病率占总ARF的6 0 .5 % (190 / 314例 ) ,死亡率 83.2 % (15 8/ 190例 ) ;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 ,ARF死亡率明显升高 ;引起伴MODS的ARF的原因中以感染性疾病、晚期肿瘤和胆道疾病多见 ;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透析患者。结论 MODS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MODS的ARF的发生比例高 ,死亡率亦高 ,对于伴MODS的ARF患者应进行早期预防性及充分透析治疗 ,可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进行前瞻性研究,总结ARF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内、外、妇、儿等科室的ARF住院病人,分析其病因,鉴别ARF类型(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以及分析各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治疗方法及预后,着重分析小管间质病变,药物性,及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所致的ARF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25例ARF病人中,肾前性ARF20例,占16%;肾后性ARF7例,占5.6%;肾性ARF98例,占78.4%,其中急性小管间质病变79例,占肾性ARF的80.6%(79/98)。感染、休克是主要原因;药物性ARF28/125例,占ARF的22.4%呈上升趋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1/125例,占ARF的8.8%,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25例,占ARF的22.4%,呈上升趋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1/125例,占ARF的8.8%,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ARF14/125例。占ARF的11.2%。肾活检32例,急性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小球、血血管病变约各占50%,ARF总的死亡率23.2%,肾实质性ARF的死亡率29.6%。结论 ARF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