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患者的肺V/Q显像与CTPA,比较二者诊断PTE的阳性率。结果40例PTE患者中,CTPA诊断PTE阳性率为55.0%(22/40),肺V/Q显像阳性率为97.5%(39/4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PIE各有优缺点,肺V/Q显像的敏感性高于CTPA,二者互补可提高PTE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rteriography,PA)为PTE诊断的经典参比方法。其敏感性约98%,特异性95%~98%。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技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现气急17例,咯血4例,发热5例,胸痛8例,晕厥3例。20例经肺增强CT或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1例为临床诊断。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易患因素,CT肺动脉造影可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MSCT-PA检查途径在肺栓塞疾病诊断方面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入我院疑诊为肺栓塞的病人71例,通过肺动脉造影(金标准)与MSCT-PA进行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MSCT在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疑诊为肺栓塞的71例病人中,通过肺动脉造影确诊为41例,而MSCT-PA能够检出的是38例,MSCT检查对肺栓塞疾病的灵敏度为92.68%(38/41),特异度为100%(30/30),正确诊断指数是为0.93,漏诊率为7.3%(3/41),误诊率为0。结论利用MSCT对肺动脉栓塞疾病进行诊断,能很好的对病变的位置、形态、血管堵塞的程度进行估计,具有非常大的临床诊断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所以在应用MSCT时要结合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在肺栓塞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肺栓塞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 :2 3例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比较 ,肺血管堵塞≥ 8支以上者 ,二者相关性达 10 0 % ;<8支者二者相关性为 90 5 %。 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 ,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栓塞。结论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临床肺栓塞诊断和病变定位的可靠依据 ,而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检查则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老年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可疑肺动脉栓塞而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扫描时间、肺动脉平均CT值及造影剂使用剂量等.结果 两种检查设备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0%;其中39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29例,右侧多发6例,左侧多发4例.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影像,256层螺旋CT扫描时间和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64排CT(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明显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放射剂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2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用Spearman法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每个危险分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低危组32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9例,三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26.2±16.4)%、(52.9±10.6)%和(85.6±5.4)%,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为0.881(P<0.01)。肺栓塞指数对危险分层中的高危组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5%,曲线下面积达0.929(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rteriography,CTPA)是由外周浅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造影剂经腔静脉回流,以首次通过的方式使肺动脉显影,通过CT扫描而成像的方法。CTPA通常应用螺旋CT机(spiral CT,SCT)或电子束CT机(electron beam CT,EBCT)进行扫描。由于CTPA检出肺栓塞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95%,多数学者认为,CTPA可以作为急性PTE临床一线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核素肺灌注/通气(V/Q)显像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疑似PE患者的肺V/Q显像和CTPA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对P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PA诊断PE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V/Q显像(81.2%vs 57.8%,87.5%vs 71.2%,74.6%vs 69%,均P<0.01)。结论核素肺V/Q显像相比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P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是PE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AE)在多层螺旋CT(MSCT)强化下扫描及后处理图象中的特征,评价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可疑PAE病人均行MSCT强化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35例受检者主干肺动脉至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为80.23%。在35例中32例可见到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充盈缺损,并有不同种类的间接征象。3例未见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各有1种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后处理是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31例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例,结缔组织病4例,肝肺综合征2例,纵隔纤维化1例,Takayasu动脉炎1例,房间隔缺损2例,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CT普通扫描结合CT肺动脉造影观察肺窗和纵隔窗以分别显示肺实质、肺血管、肺门及纵隔结构。结果 CT肺动脉造影诊断了96.77%待查肺动脉高压,同时对肺动脉高压原因做了有益的分析。结论 CT普通扫描结合CT肺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肺动脉高压,为明确病因或倾向性病因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Z种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与12-AECG联合、MSCT与TET联合及12-AECG与,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与,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将三种无创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对43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病人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分析肺循环时间、肺动脉终末单支血管计数、肺动脉分级、毛细血管像等指标,并与右心导管(43例)和肺病理(7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肺血管病变加重,肺循环时间延长;肺动脉终末单支血管计数、肺动脉分级减少;肺毛细血管象分布不均。结论: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肺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诊断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21例(女性19例,男性2例)经临床确诊的大动脉炎患者的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肺动脉造影证实有肺动脉受累的患者,肺灌注显像均不正常;在肺动脉造影正常的10例患者中,8例肺灌注显像正常,另外2例肺灌注显像提示有灌注受损.因此,从对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受累的检出上看,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0.5%(19/21,Kappa值= 0.81, P〈 0.0001).在对受累肺段的检出上(狭窄和闭塞性病变),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7.5%(331/378,Kappa值 = 0.74, P〈 0.0001).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诊断,99Tcm-MAA肺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肺灌注显像可以作为大动脉炎患者的肺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容积重建(VR)、多平面投影(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60例患者中28例有肺动脉病变,其中4例确诊为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附壁的和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管壁增厚、不光滑;24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附壁的和偏心性的充盈缺损.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无创性诊断肺动脉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诊断正确率,以探讨提高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收治19例肺动脉肉瘤的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通气灌注扫描及肺动脉CT造影(PACTA)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和特点。结果:14例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动脉肉瘤;5例未行手术治疗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显示为: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团块影。19例患者的PACTA均显示蚀壁征;对于前12例PAS,因为不认识肺动脉CTA"蚀壁征"而导致全部术前误诊;而后7例,因为发现PACTA"蚀壁征"均诊断正确。PACTA"蚀壁征"诊断正确率高于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结论: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均无特异性,均对PAS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而在PACTA中的"蚀壁征"征象具有肺动脉肉瘤疾病特征性,有助于肺动脉肉瘤与肺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Q/V)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诊断和定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78例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排除了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且既往无急性肺栓塞病史。所有患者均接受Q/V显像,并以肺动脉造影确诊,分别计算Q/V显像对CTEPH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肺动脉造影确诊为CTEPH患者的肺灌注显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并对PPDs%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以高度可能分级作为CTEPH的诊断标准,Q/V显像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6.0%,81.1%和86.9%;而如果将高度和中度可能分级均作为CTEPH的判断依据,则分别为100%,69.8%和79.5%。PPDs%与mPAP和SPAP均具有直线相关性,PPDs%与mPAP,r=0.538,P〈0.01;PPDs%与SPAP,r=0.456,P〈0.05。结论Q/V显像是CTEPH诊断和定量评价的有价值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的67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67例肺栓塞患者中大部分有基础疾病,其中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达45例(67%).D-二聚体升高61例(91.04%),超声心动图有异常表现者60例(89.55%),53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需结合多种辅助检查做出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快速、无创,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检查资料,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例冠状动脉CTA中,右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左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例(20.00%)。所有图像通过VR、MIP和CPR等重组图像显示异常血管与肺动脉的关系和位置。结论320排螺旋CT容积成像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可作为该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