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64-2765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B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行主动脉重构的急、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随访24个月,评估内漏的转归情况以及术后复查主动脉重构情况。参与试验的5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成功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56例(96.55%),临床成功率为54例(93.10%),术后出现内漏为6例(10.34%),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例(20.69%),无死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长期随访结果,术后出现内漏的6例患者,4内漏逐渐消失,2内漏无显著变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可能,随着对医疗器械及技术的日益提高,更多的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得到治疗,并且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能有效的促进主动脉夹层腔的重构,为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出现1例逆行性A型夹层,15例体温过高,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Ⅰ型内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术后继续控制血压,做好并发症护理,加强饮食及活动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腔内治疗的83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手术成功,2例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昏迷,无截瘫发生.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31例,慢性主动脉夹层7例;均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的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3、6、12个月均行CT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63%;术后发生内漏2例,脑梗死2例,低氧血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35例随访3~1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假腔血栓逐渐形成。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1月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内漏、支架位置、假腔变化及脏器供血等。结果置入即刻造影示15例破口完全封堵,2例近端有中量内瘘,经用球囊扩张近端支架后内瘘明显减少,1例少量内瘘不需处理。2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小于0.5 cm者覆膜支架均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无脑及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安全、效果可靠,采用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距离,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52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患者介入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术期病死率为5.7% (3/52),Ⅰ型内漏2例(3.8%),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5.7%).随访37例,35例存活,术后1年随访时7例(18.9%)假腔完全吸收或明显缩小.其余病例假腔呈缩小趋势,主动脉最大平均直径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假腔内血栓形成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病变的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分析总结本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Stanford“B”型夹层分离1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包括5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1例感染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26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1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完全断裂患者,因导丝无法进入升主动脉真腔,微创手术失败,转开胸手术行降主动脉替换。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术后降主动脉破口均立刻消失,真腔扩大。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2周死于胃溃疡大出血);发生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无术后截瘫、感染、远端血管损伤栓塞等并发症。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4年,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真腔扩大,假腔缩小或消失。术后3个月CT复查,2例Ⅰ型内漏中1例内漏完全消失,1例内漏减轻(继续随访中),1例Ⅱ型内漏无变化。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胸主动脉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8例,均行胸主动脉内修复术,观察手术情况、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年,记录患者随访第1、3年时生存情况.结果 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无剧烈胸背部疼痛,表现为腰酸胀感及进食后腹胀各2例,活动后胸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及无自觉症状各1例。8例首诊均误诊,分别误诊为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2例,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各1例。8例均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主动脉夹层可能,进一步行相关检查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均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假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主动脉重塑效果满意。结论部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隐匿,无典型疼痛症状,应注意避免误诊、漏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主动脉隔绝术.结果:本组21例覆膜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引起术中深昏迷,急行双侧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神志恢复,术后2周CT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桥血管通畅.术后均未发生内漏、截瘫、无切口感染.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8例,发热1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2~50个月,患者生活状态均良好,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支榘均未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无血栓栓塞、截瘫、器官缺血、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室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22例杂交手术室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A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夹层破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利用杂交手术室的优势,配备高素质专业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观察患者在术中的情况,包括死亡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4.65%(2/43),住院时间为(18.32±8.2)d。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没有肾功能不全、偏瘫、截瘫现象出现,在3年期间总的死亡率为4.65%(2/43),其总体死亡率较低。结论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疗效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近、中期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关预防、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按常规要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共置入54枚覆膜支架。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6例(30.8%)。术前出现股动脉栓塞1例,先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后再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右下肢动脉通畅。术中即刻内漏8例,其中3例通过球囊扩张,增加支架与血管壁的贴附力,内漏消失,5例严密观察,术后3~12个月随访内漏消失;出现支架后移2例,于近端加用短支架确保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移位及内漏等;支架误入假腔1例,通过大球囊扩张破膜使支架重回真腔,术后10 d、3个月复查支架位于真腔。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予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生活可自理;上肢缺血2例,因不影响生活质量未干预治疗。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需重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对并发症发生机制深入研究、介入操作技术进步和医疗器械改进,可减少或避免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共51例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34例,慢性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11例,主动脉夹层Satnford B型37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外伤性头臂干夹层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远端术中支架置入术11例,行"Bentall手术"3例,"保留弓顶"1例,行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转流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3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 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患者,术前合并脑梗死,术后出现自发性脑出血,经手术治疗死亡;2例外伤性夹层动脉瘤经腔内修复术,术后痊愈;1例Stanford B型慢性夹层患者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其余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例随访2~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和单纯药物治疗近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和药物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研究文献,抽提不同治疗方法近中期死亡率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1 79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选(腔内修复组610例,药物治疗组1 1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0 d死亡率腔内修复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20,1.68),P=0.315];1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47,2.16),P=0.978];23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72,1.88),P=0.540];43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72,1.88),P=0.540];45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74,2.44),P=0.334]。结论当前的数据表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稳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与未行介入的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近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需更多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术后操作要点,存在时间长短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1年9月~2007年6月对180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腔内隔绝术,(即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手术在DSA下完成。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传统手术造成心、肝、肾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d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累及弓部分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原位开窗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例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采用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发生,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声音轻微嘶哑,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2)d,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累及弓部分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原位开窗腔内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科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经验,重点探讨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的2年间我科完成49例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术后近期死亡、无截瘫。严重的并发症有昏迷2例(4.1%)、内漏2例(4.1%)、上肢缺血2例(4.1%)。新发近端夹层1例。术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能够降低夹层治疗的病死率,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降低逆行性夹层、急性脑供血不足、内漏等并发症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总结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措施主要是术前做好专科查体、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控制血压、心率,评估肾脏功能,预防夹层破裂发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一期颈部血管重建术后护理及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术后有无脑缺血、急性上肢动脉缺血和脏器缺血表现,警惕和预防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2例直接行腔内修复术,6例患者一期先行颈部血管重建术,其中5例采用杂交技术、1例采用"烟囱"技术,再二期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并发内漏、体温升高伴胸腔积液1例,右上肢肌力下降伴间歇性跛行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无内漏、夹层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