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混凝土》2017,(12)
以"原真性"为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已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重要议题,具体实施的技术问题更是近年来探索之热点。清洗,作为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链条的初始环节,不仅有益于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更是后续修复工作的必要基础。以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混凝土为对象,提出具体的清洗原则,根据其劣化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洗方法,为近代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为专业的、科学的"原真性"保护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归纳天津近代历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以"原真性"原则和"不改变原状"原则为前提,探讨我国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与修复技术体系,并以天津望海楼天主教堂保护修复设计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侯建设 《建筑施工》2005,27(12):47-50
通过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实践,阐述了建筑室内石膏制品的修复方式、技术措施、制作工艺以及修复理念。其中着重考虑了设计与形式的原真性、修复材料与实体的原真性、修缮工艺返朴的原真性,使历史建筑的修复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4.
"原真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原真性"原则对于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由于"原真性"原则是西方的舶来品,用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还需因地制宜,理解该原则的真正含义。文章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定义进行了解读,分析原真性原则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当下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现状,希望通过探究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关于"原真性"原则的主流价值观得到一些启示。最后,文章阐述了以建筑遗产材料技术、场所精神的原真性来作为"原真性"原则的评价标准,并以保护借重利用的思路,发挥建筑遗产的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原真性"是历史建筑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以胡雪岩故居内的核心建筑"延碧堂"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修复细节和依据,以此反映故居的整体修复思路及修复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工法、理念,进而对胡雪岩故居这一历史保护建筑的"原真性"进行探讨,说明胡雪岩故居的保护与修复仍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兴国  陈林 《室内设计》2012,93(6):38-42
重庆梁平双桂堂被誉为"西南禅宗祖庭",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佛教界有较大的影响。双桂堂古建筑群既保持着传统佛教寺庙的基本形制,又具有浓郁的巴蜀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特色,是宗教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与演绎。本文在文物保护修复设计的原真性原则指导下,抓住双桂堂古建筑及其环境的特色,提出乡土特色的园林环境保护、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与院落空间治理、民俗装饰装修保护的重点保护措施,以及防潮通风、病虫害治理与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建筑的具体手段。结合双桂堂修复与完善整治措施,探索国际上可识别性保护修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做到既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又体现复原完善建筑及构件与历史原物的差异,以提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7.
《砖瓦》2021,(9)
文章基于资料分析,简要梳理了原真性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探讨了中西方语境下原真性修复的背景和探索过程,对原真性保护中"文献真实"与"作者真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整理了现有遗产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和评估体系,结合最新的修复理念提出了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的思考和启示,同时展望了原真性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苏州历史街区拥有大量控制保护建筑亟需维修,陈述控保建筑保护现状和维修中的问题,分析控保建筑维修的原真性尺度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应遵循原真性要求,提出"真实性""可识别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具体可采用改善、替换、共存等策略。不仅解决了控保建筑维修的原真性尺度问题,也实现了控保建筑生命力可持续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原真性原则在官式建筑的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论述原真性原则在国际与国内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渐进式发展,对原真性原则的本土化过程进行了结构性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官式建筑和古民居的机理差异,指出古民居比官式建筑具有更为广阔的背景价值,强调了原真性原则在古民居保护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并指出其原真性保护必须根植于社会地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国内外历史建筑修复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在遵循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理论原则的基础上,以广仁路23号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设计为案例,对芝罘区近代建筑保护利用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对芝罘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 , 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北京香山地区历史建筑的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以慈幼院建筑为代表的北京香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分布特征、使用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阐述香山近代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进而结合GIS地理信息分析,针对各类建筑的历史信息、风格特征、保护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提出以"点"成"线",延伸至"面"的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构想与空间架构,为此项目的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昌鸣  兰巍 《建筑学报》2015,1(2):55-59
以天津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修复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解决当前近代历史建筑修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药不对症""不当修复"等问题,指出在开展修复工作之前,必须依据近代历史建筑不同部位的保存状况和残损特征,分析其残损机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修复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阮仪三  李红艳 《华中建筑》2008,26(4):144-148
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古镇立面修缮要强调修缮后的原真性。近年来很多古镇在编制完成了古镇保护规划后,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古镇建筑的修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古镇修复后的效果失去了原真性,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本文以重庆市丰盛古镇为例,以恢复古镇原有风貌为原则介绍了该古镇进行的立面修缮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域建筑景观遗产保护的主要方法和原则,指出无论是风格性的修复还是原真性的保护,其实质都是对传统风貌的一种现代重构。但无疑整体性和原真性的保护方法更为尊重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此外正确认识和界定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范畴也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保护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5,(2)
以葡萄牙里斯本贝尔蒙特宫扩建项目为研究案例,探讨古城核心区域一般性历史建筑的遗迹保护与更新问题,并对历史建筑遗迹的"原真性"及其复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在该类历史建筑遗迹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应全方位发掘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部分,并通过"断代清晰"的更新思路使新建部分与历史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建筑》2017,(11)
<正>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已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被认可,但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保护的指导下,"原真性"的做法存在很多争议。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仍处于起步阶段。两个多世纪以来,欧洲一直在论证原真性原则,并一直在研究。在不断的争议中,产生了较为成熟的保护理论和学说,这对中国的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20.
陈国栋  王浩 《园林》2022,(6):4-9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是历史文化名村风貌保护长期被忽视的一环,而原真性原则是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原则。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结合文化遗产领域原真性相关知识,解析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风貌原真性的内涵,从古树名木景观和一般性植物景观两个层面分析目前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现状及问题,探究植物景观对于历史文化名村风貌原真性的重要意义,指出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相对性”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村风貌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