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确诊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病灶局限于甲状腺4例,超出甲状腺包膜外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较困难,应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MLT)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是指以甲状腺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主要见50岁以上妇女。在全身恶性淋巴瘤中,20%患者可累及甲状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也可侵犯至包膜外发生扩散,常可侵及胃肠道。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2%~3%,其对化疗、放疗比较敏感[1]。而且治疗上亦与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有所不同,所以应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6,(8):1123-1126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6例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1例ⅡA期例弥漫大B细胞型甲状腺淋巴瘤经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及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及放疗,38个月后因淋巴瘤的复发与扩散死亡。1例ⅡB期例弥漫大B细胞型甲状腺淋巴瘤经甲状腺肿物切除+峡部切除术及R-CHOP方案化疗4个周期,16个月后因淋巴瘤的复发与扩散死亡,其余4例经手术+化疗(加或不加放疗)或单纯手术,随访至今,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其早期诊断、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中仍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治疗应以放、化疗为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约占甲状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本文总结1980~1999年收治的11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曾被误诊而收治于血液科的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因误诊贫血收治于非内分泌科,经过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患者症状及临床指标均基本恢复。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易被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至4年,5例患者均健康生存,生存期分别为5、11、25、38、48个月,术后未出现声音嘶哑、呛咳等并发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未见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困难.治疗宜采取综合治疗.术后的放疗、化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腺瘤,1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淋巴瘤.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例行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4例因肿块巨大侵犯气管后和食管,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1例患者术后给予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方案化疗.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病珲均证实为甲状腺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随访1~50个月,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结论 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手术切除肿块是目前确诊的主要手段,联合放化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占原发性子宫颈肿瘤的0.008%、女性结外型淋巴瘤的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0.6%。原发性宫颈淋巴瘤以B细胞系为主,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于40-50岁女性,77%为绝经前女性,宫颈原发后乳腺复发的,国内未见明确报道,国外也很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明确诊断并经正规治疗的原发性宫颈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并不少见,以发生于鼻咽喉及消化道者为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为各类专科常见病。我院外科误诊8例少见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在内科疾病中并不少见,但若病人症状不典型或对其不 熟悉,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维甄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99-6199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仍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状况,为以后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极易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保持平行,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较为广泛且呈现出多形态以及多中心的变化,手术切除胃周围的淋巴结能够较高的效率,化疗效果相对于胃癌患者要有优越性。结论:医生需要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概率,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其预后效果较好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中针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常见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误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7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诊原因。结果在37例误诊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胃痛、恶心、呕吐、便秘、乏力、胸闷、气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为主;分别被误诊为冠心病13例,胃炎7例,心包积液6例,抑郁症3例,慢性肾炎5例,贫血2例,老年痴呆1例;在给予系统治疗后均没有明显效果,后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减,并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能够对机体的重要系统造成损害,而且临床症状复杂,极易误诊为消化、神经、泌尿、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耽误治疗最佳时机。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缺少明确原因的乏力、贫血或浮肿等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谢锋  钟荣国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18-111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均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H)病史,超声表现4例双侧叶增大,7例单侧叶增大。主要特征是: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一侧或双侧回声明显减低,内可见极低回声结节,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其中7例患者同时伴有颈部同侧多发肿大淋巴结,4例浸润气管,1例同时浸润气管及食管。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帮助筛查可疑病例,最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类型,以助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42例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初诊即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余24例被误诊,误诊率达57%。结论老年人原发性甲减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医生要对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类型有所认识,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确诊的40例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值在38岁左右,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者最多,为28例,占70%,早期误诊为结核病、慢性淋巴结炎15例,占37.5%。全部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结论原发性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早期易误诊,尤其是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易误诊,及早获取组织病理标本做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疾病、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变化原因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检验、及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心肌酶升高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心肌酶可反映病情的转归并且随甲状腺功能改善和临床症状缓解而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匿,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心肌酶异常增高的老年患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 11例患者经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垂体病变,经内分泌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体增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随访3~12个月,内分泌检查均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患者复查MRI发现病变明显缩小.结论 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应进行内分泌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结核复燃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及合并肺结核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处理。结果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骨活检证实,而合并存在的肺结核最初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误诊为淋巴瘤胸膜转移,后经CT引导下组织活检证实,避免了临床的误诊和误治;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同时,未出现结核播散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抗结核药物与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持续加重,随访无淋巴瘤未复发。结论病理组织检查对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确诊至关重要,PBL诊治过程中需关注特殊感染的合并存在以及对原发病诊治的影响,PET-CT检查结果分析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黎冰  巴红娟 《现代保健》2011,(17):169-17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冠心病、慢性肾病、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病、结核性心包炎、垂体瘤,确诊后给予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甲减的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极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