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巩膜瓣松解缝线减少青光眼术后低眼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45例54只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1次使用0.3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其中23例28只眼术中采用松解缝线将巩膜瓣紧密缝合,术后5~55天拆除松解缝线。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7~26个月)。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持续性低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0.05)。表明本方法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低浓度丝裂霉素C在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暴露巩膜的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组为单纯胬肉切除术,术后加用0.02%(0.2mg/ml)丝裂霉素C滴眼,每日2次,连续5天。随访期为12~18月,平均14.2±1.2月。结果:对照组31眼中8眼复发(25.8%),治疗组中28眼中2眼复发(7.1%),两者差异显著(P<0.01)。无重大并发症出现。结论:低浓度(0.02%)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致前房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致前房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142眼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的情况,对术中未应用MMC与术中巩膜瓣上及巩膜瓣下放置0.3~0.4mg/mlMMC4~5分钟,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未应用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4.17%,巩膜瓣上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6.06%,巩膜瓣下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为37.84%,明显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巩膜瓣下置MMC组前房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能是MMC对睫状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长期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以降低眼压和减少并发症而应用丝裂霉素的作用浓度与时间之间的长期效量-效应关系。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为期1年的研究,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300只眼中,均等地分为安慰剂组;丝裂霉素0.2mg/ml作用2分钟组;丝裂霉素0.2mg/ml作用4分钟组;丝裂霉素C0.4mg/ml作用2分钟组。评价降低眼压和减少并发症的疗效。所有眼的垂直和水平径杯/盘比均大于0.  相似文献   

5.
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关怡 《眼科》1995,4(1):32-35
53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丝裂霉素(MMC)组与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时,MMC组于术中将0.4mg/ml的MMC棉片置于手术区结膜瓣下及板层巩膜瓣下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提示,MMC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辅助药物,能够显著延长滤过泡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使用时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据随机抽样原则,对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与Cairns小梁切除术各32眼的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Cairns小梁切除术后平均随访54.3月,平均眼压2.64kPa(20.3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12Cumm/min/mmHg;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组术后平均随访53.8月,平均眼压2.02kPa(15.5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80Cumm/min/mmHg。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证实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的降压效果及房水滤过作用均优于Cairns小梁切除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为明确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30例(4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随机分为MMC治疗组21只眼和对照组19只眼。MMC组在小梁切除术中1次使用0.4mg/ml的MMC,对照组不使用MMC。术后追踪6 ̄2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MMC组手术成功率为90.4%,对照组为26.3%,P≤0.0001。功能性滤过泡眼数,MMC组为17/  相似文献   

8.
陈璐  陈逖 《临床眼科杂志》2000,8(6):459-46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35例(43眼)难治性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中,辅助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眼压在正常范围内81.4%;局部应用适量降眼压药水,眼压在2.79kPa(21mmHg)以下7.0%;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8.4%。并发症:角膜上皮损害11.6%,早期伤口漏及浅前房4.7%,低压性黄斑水肿2.3%,晶状体混浊加重14.0%。结论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显著地延长滤过泡的功能及降低眼内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眼球按摩对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把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高于3.2kPa者随机分成单纯眼球按摩组及药物控制组,随访观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眼球按摩组眼压控制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占有率与药物控制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单纯眼球按摩对于小梁切除术后的高眼压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勇  罗正容  王建萍 《眼科研究》2000,18(2):167-168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治疗组42例(44眼)青光眼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50例(5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X^2=8.36,P〈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4.7,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能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冀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减少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31例(34眼)冀状胬肉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0.2mg/ml)术后随访2~7月,平均3.7月。结果 31例32眼治愈,2眼复发(复发率5.87%)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防止冀状胬肉复发的安全、简便、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34例晚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 中用0.2mg/ml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密缝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7.5月。结果 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为91.7%,≤15mmHg者占83.31%。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能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较好地保存患者残余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据随机抽样原则,对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与Cairns小梁切除术各32眼的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Cairs小梁切除术后平均随访54.3月,平均眼压2.6kPa(20.3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12Cumm/min/mmHg;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组术后平均随访53.8月,平均眼压2.02kPa(15.5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80Cumm/min/mmHg,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后2──46个月51侧(58只眼)原发性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青光康治疗组(25例29只眼)和对照组(26例29只眼)。治疗组服用青光康2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2片,均每天3次×6月,两组每月复诊1次,结果如下: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疗程视野计分方差分析,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第四疗程达最好疗效;对照组治疗前后视野计分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疗程视野计分净增值成组t检验,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6疗程后,治疗组视野进步率为93.10%,对照组为10.34%(P<0.05)。治疗组视野计分净增值与疗程、术后眼压下降幅度、术后眼压峰值呈显著性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6、0.8415、-0.5939(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视力进步率、C/D比值、血压、心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常规、血尿素氮等治疗前后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5.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施行小梁切除术的37例(46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5分钟组,2分钟组及对照组,均行以穹隆部分为基底的结膜瓣,结果表明,三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及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05),无一例发生结膜伤口和滤过泡渗及角膜上皮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三种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三种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对防止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83例11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丝裂霉素C的应用方法分别为术中应用(0.4mg/ml),术后一周内应用及手术一周后应用(0.2mg/ml)。结果: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8.3%,术后一周内应用组复发率为16.1%,手术一周后应用组为20.7%,三组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32.1%,与治疗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一周内应用丝裂霉素组角膜创面愈合延迟。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或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可防止术后复发。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方法简单,不影响角膜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对29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和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并术中用0.025%MMC浸泡胬肉切除后巩膜裸露区3分钟,术后应用0.01%MMC点眼,每日3次,共一周,将其与另26只眼患者术中不用MMC的眼压进行监测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且两组间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25%MMC局部应用对眼内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64例青光眼手术应用丝裂霉素的病例,所用浓度为0.3mg/ml,时间为5分钟,随访期1年。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满意,一般并发症较少,但有11眼的晶状体浑浊明显加重。结论丝裂霉素在滤过手术中的辅助降低眼压作用可靠,但对其可能的并发症须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前部视网膜冷凝术(anteriorretinalcryotherapy,ARC)对开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1例(12只眼)开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单独行ARC,22例(22只眼)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另选31例(32只眼)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单独行ARC或睫状体冷凝术作对照。随访6~26个月。结果单独行ARC可使92%(11/12)的开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恢复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与单独行ARC的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RC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使86%(19/22)的患者眼压恢复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明显优于仅行ARC或睫状体冷凝术者(P<0.01)。此联合术式可使90%(18/20)的患者眼痛消失,67%(8/12)的患者视力保持,与睫状体冷凝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为ARC单独应用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晚期患者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秋明  陆道炎 《眼科研究》1996,14(4):233-235
通过观察维拉帕米,肝素,地塞米松在体外对牛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和细胞内Ca^+的影响评价一它们抑制后囊混浊的价值。结果维拉帕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LEC增殖(P〈0.05(10mg/L)或P〈0.01(≥20mg/L)和降低细胞内Ca^+并能增强肝素的增殖抑制作用肝素500mg/L时可明显抑制增殖(P〈0.01)和降低细胞内Ca^++500mg/L以上抑制作用不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地塞米松对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