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3例PVS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中早期10例PVS患者采用常规切开方法,后期有13例采用关节镜手术,观察滑膜的形态并完全切除增生的滑膜组织。比较术后病情改善和后期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早期症状均改善,关节镜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切开手术。但术后6个月~2年,均有多例复发,行2次手术。结论 对于早中期PVS患者,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对滑膜重度增生者,宜尽早施行开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31例PVS患者行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术前、术后对患侧膝关节进行HSS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治疗有效率为7.1%.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PVS效果良好,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19例膝关节PV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局部包块,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全部病例行关节腔穿刺,有关节腔积液11例。X线摄片提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3例;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7例。9例患者术前曾做MRI扫描,均提示关节滑膜肿胀肥厚。19例膝关节PVS患者均行关节切开滑膜全切术并行骨质破坏病灶刮除术。术后均行滑膜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滑膜肥厚,绒毛结节性增生,结节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15例疗效达优,3例良好,1例复发。膝关节PVS以滑膜肥厚、绒毛结节增生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临床确诊PVS的方法是病理活组织检查,应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7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脑电和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脑电和诱发电位在评价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疗效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入院的70例PVS患者治疗前根据PV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检查脑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经过促醒和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3个月及意识恢复后复查,并根据PVS评分量表评价疗效。每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分级评分,将治疗前后和意识恢复前后电生理结果进行对比(t检验),分析电生理对PVS的评价意义。结果:意识恢复率为32.9%,总有效率为77.1%。治疗前后及意识恢复前后脑电检查都无明显差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PVS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PVS)模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比值(PVVR)变化。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将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无PVS组及轻、中、重度PVS组(每组各24只)。对无PVS组大鼠仅行70%肝脏切除而不结扎门静脉,轻、中、重度PVS组则在部分肝脏切除基础上不同程度结扎门静脉。于术后1、3、7、14天超声检测PVV,PVS组测量并计算PVVR,结合术后3天核分裂指数(MI)和7天肝再生度(LRD),分析各组PVVR变化。结果 无PVS组及中度PVS组MI高于轻度PVS组(P均<0.05),重度PVS组MI明显低于中度PVS组;重度PVS组LRD明显低于无PVS组和中度PVS组(P均<0.05)。无PVS组术后3天PVV降至最小,7、14天回升。不同程度PVS组大鼠术后7天PVVR下降至最小,14天时有所回升,且术后1天和3天重度组明显大于轻、中度组(P均<0.05),术后7天和14天各组间PV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可准确观察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PVS血流改变;推测大鼠PVVR变化可能与肝细胞病理改变、核分裂状态、再生肝脏体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影像技术评估高压氧对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高压氧配合血液磁极化及药物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280例,根据功能影像技术及临床表现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因循环完全阻断心肺复苏后PVS患者清醒率占30.3%,明显低于无循环完全阻断的PVS清醒率86.0%(X^2=24.584,P&;lt;0.001);高压氧治疗30次PVS清醒率87.5%,明显高于30~100次高压氧治疗PVS清醒率12.5%(X^2=96.815,P&;lt;0.001)。结论 应用功能影像技术可互补有效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PVS疗效,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植物状态(vegetativestate,VS)是Jen-nett和Plum1972年首先应用于描述由各种原因造成脑严重损害后出现的一种没有感知的觉醒状态犤1犦。其发生机制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皮质广泛性神经元变性,丘脑坏死,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功能被阻断。目前持续植物状态(PVS)的治疗尚在探讨中,现就颅脑损伤后PVS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PV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高压氧使大脑内毛细血管血氧增加,改善缺血半影区的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使神经细胞功能得以恢复犤2犦。PVS患者病情平稳即…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其治疗包括:腹穿加输注白蛋白、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静脉转流术、门脉分流术及TPPS等。上述各种方法的优劣,尚无一致意见。为了了解PVS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我们率先在省内开展PVS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研究。现将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后门静脉并发症主要指门静脉狭窄(PVS)和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此外还有门静脉破裂.门静脉动脉瘘等罕见并发症。由于门静脉血管直径较上.吻合技术不复杂.成人肝移植术后PVS发生率很低,PVT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后果较为严重.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及受者死亡,同时.独特的解剖结构更增加了门静脉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并发症的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脑磁图(MEG)评价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手区体感诱发磁场(SEF)反应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例PVS患者进行MEG手区SEF反应检查并与8例健康受试者手区SEF反应比较。结果:8例PVS患者中,3例双侧半球无SEF反应。4例一侧半球无SEF反应,另一侧半球SEF有反应,其中1例潜伏期及波幅接近正常并经治疗6个月后意识恢复外;3例潜伏期明显延长,治疗6个月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两侧半球均有反应,但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PVS患者一侧半球或双侧半球SEF反应消失,此特征对判断PVS患者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影像技术评估高压氧对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高压氧配合血液磁极化及药物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280例,根据功能影像技术及临床表现评估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因循环完全阻断心肺复苏后PVS患者清醒率占30.3%,明显低于无循环完全阻断的PVS清醒率86.0%(χ2=24.584,P<0.001);高压氧治疗30次PVS清醒率87.5%,明显高于30~100次高压氧治疗PVS清醒率12.5%(χ2=96.815,P<0.001)。结论应用功能影像技术可互补有效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PVS疗效,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植物状态 (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是指一种持续觉醒而无意识状态 , 目前各国间对 PVS的诊断标准尚未达到统一 . PVS以脑外伤最为多见 ,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轴索损害、脑皮层弥漫性坏死及选择性丘脑坏死 .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目前检查 PVS最有意义的方法 . PVS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脑外伤后 PVS较其他原因的 PVS预后好 .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与植物人持续状态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培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43-1044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植物人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脑电活动、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方法:综合分析23例脑卒中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s,PVS)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并采用pullicinop方法计算脑内软化坏死体积,并与创伤性PVS相比较。结果:血管因素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者(PVS)较创伤因素引起PVS者预后差,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其EEG明显异常.头颅CT或MRI示多发梗死或软化灶,脑室扩大,脑萎缩,坏死体积多在50~150mL之间。结论:脑卒中所致PVS者目前无特效疗法,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可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儿意识恢复的重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43例PVS患儿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干预(如Rood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药物治疗以及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等。于治疗3个月后对其意识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将其意识恢复与否作为结局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从而探讨影响PVS患儿意识恢复的重要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入选43例PVS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共有29例患儿恢复意识,其意识恢复率为67.4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年龄、入院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分、治疗前PVS评分与PVS患儿意识恢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性别、损伤类型、脑电评分、发病后开始康复时间与PVS患儿意识恢复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PVS患儿年龄越大、入院时BAEP评分、治疗前PVS评分越高,则患儿意识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肺静脉狭窄(PV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心导管、MRI检查或心外科手术证实为先天性PV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右侧PVS 6例,超声诊断4例,诊断正确率为66.7%,漏诊2例,漏诊率为33.3%;左侧PVS 4例,超声诊断4例,正确率为100%;双侧PVS 5例,超声诊断4例,诊断正确率80%,1例患者左侧PVS漏诊。15例中单纯PVS 4例,占26.7%;其余11例均合并有其它心血管畸形,最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等畸形。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肺静脉的回流情况,能较准确的诊断PV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损伤类型、发病年龄、入院时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得分,以及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预后有无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根据PVS疗效评定标准,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3个月的PVS得分,按照病种、发病年龄、入院时PVS得分以及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时病程长短四个标准分类,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级别,使用Logistic回归对损伤类型、发病年龄、入院时PVS得分、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早晚对植物状态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预后与损伤类型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0.05)、入院时PVS评分(P<0.05)以及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早晚(P<0.05)有关。结论:影响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发病年龄、入院时PVS评分、综合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了防治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经验。方法:分析了14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出血15例,其中儿童患者6例,成人患者9例,术后出血以活动性出血多见,其次为凝血功能障碍。结论:术中严密止血,加强血液保护是防止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与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动脉偏侧优势及PVS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8~78岁(52.8±7.7岁)。依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有无患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分为偏侧优势组(n=26)和对照组(n=22),观察两组患者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显示的PVS差异。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提示梗死灶周围有无PVS将入组患者分为PVS阳性组(n=27)和阴性组(n=21),分别于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将偏侧优势组和对照组、PVS阴性和PVS阳性组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偏侧优势组出现PVS为42.31%(11/26),对照组患者出现PVS为72.73%(16/22),对照组高于偏侧优势组(P<0.05);偏侧优势组及PVS阴性组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PVS阳性组(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大脑动脉偏侧优势及PVS阴性提示侧支循环建立及良好的灌注状态,并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东  朱崇田  石娜 《中国康复》2009,24(2):126-12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PVS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采用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HBO组配合HBO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PVS疗效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HBO对于促进PVS患者意识恢复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