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岩心图象系统自动聚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专用岩心扫描仪获得的高清晰彩色岩心图象是判断地层是否含油的重要信息资源.而要获得清晰的图象,聚焦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成为图象采集系统中比较关键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自动聚焦算法,选取其中高频分量能量作为聚焦评价函数.实践证明,该算法在岩心扫描系统中聚焦效果良好,与基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具有更快的聚焦速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的快速自动聚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采集系统存在噪声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快速聚焦算法。该算法采用5点数据拟合方法以及较大步长来降低聚焦搜索时间。算法中的聚焦测量函数在存在较大的噪声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性能,与其它的聚焦测量函数如Laplacian能量聚焦测量函数、梯度(Sobel)能量聚焦测量函数和图像灰度方差测量函数等相比较,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聚焦分辨力、抗噪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由于兴趣区域为前景图像区域,聚焦区域选择算法需要选择前景图像区域作为聚焦窗口,目前大多采用对前景图像区域进行估计的方案.论文分析了中心取窗、多点取窗等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图像非均匀采样窗口区域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图像块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宏  敬忠良  李建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1):1743-1746,1750
针对多聚焦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分割的图像融合方法,采用块区域局部对比度将多聚焦图像分割成三部分:聚焦清晰区域、聚焦模糊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边界区域,对于清晰区域和模糊区域,直接选取清晰块区域作为融合后相应块区域;对于边界区域,建立了基于对比度的像素选取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算法和离散小波变换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同一场景两幅严格配准的多聚焦图像的融合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区域能量的多聚集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利用金字塔变换得到图像的多分辨序列,采用基于区域能量的融合方法,在图像的相应层次序列的各级金字塔图像上进行融合,以获取最终的融合图像。从目视效果来看,采用本文算法进行图像融合,能够将两幅多聚焦图像融合成一幅比较清晰的单一聚焦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同类其它算法相比较,熵提高了0.01%~4.4%,交叉熵降低了52.93%~95.77%,互信息提高了3.13%~26.55%。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提升的自动聚焦评价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经小波变换后细节部分包括水平、垂直、对角3个方向的高频分量,构造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聚焦评价函数.该算法首次通过优选小波基,将小波提升应用于自动聚焦领域,相对于传统小波变换减小了计算量,实现了整型运算,便于在DSP上实时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跟现在广泛应用的聚焦函数对比,曲线更加尖锐,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翟丽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71-5774
信号子空间变换算法(SST)的聚焦矩阵是利用各频率点与参考频点之间信号子空间的关系导出的。针对传统的宽带DOA算法存在的计算复杂度高和估计偏差大的问题,利用聚焦的本质,提出了SST改进算法。改进后算法的性能分析优于传统算法,能正确的分辨出信号的方位,降低了运算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光学CCD传感器深度特性的限制,不可能得到一幅场景的全聚焦图像.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研究,到目前为止,一种较好的方法是将多幅多聚焦图像通过某种融合策略汇总成为一幅图像,该幅图像充分表现场景各个位置的全聚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方差分析方法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对每一幅聚焦图像,求取每一个像素点的方差分析对比度函数.融合过程是根据这一对比度系数确定融合策略,得出融合结果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显示了融合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自适应边缘聚焦的新方法;通过直接对扩散方程进行数值求解,避免了高斯卷积操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新算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聚焦操作可以一直进行到无平滑边缘图象,实现了精确的边缘检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字多波束合成技术在超声成像领域应用中存在逐点聚焦延时参数的存储容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四波束逐点聚焦延时参数的压缩存储与实时生成算法。首先将四波束的聚焦延时问题转换成单波束的聚焦延时问题,然后对转换后的单波束聚焦延时数据进行量化、压缩和存储。在聚焦时,将压缩存储的延时参数进行解压,实时生成四波束所需的延时参数。以8通道128阵元的平阵探头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相关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自动对焦中的优化爬山搜索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图像对焦越准确,高频分量的能量越多,系统的对焦评价函数反映了图像高频分量的能量。自动对焦的过程就是运用爬山搜索算法求取对焦评价函数最大值的过程。普通的爬山搜索算法会受到对焦评价函数局部极值的干扰而不能准确对焦,优化的对焦评价函数能有效地排除这种干扰,使系统可靠地对焦。本文详细介绍了优化爬山搜索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视线追踪系统对捕获的瞳孔图像的质量要求很高,而这对瞳孔的精确聚焦又非常重要,为此,首次提出了一种在大视场及光圈、焦距未确定条件下的自动聚焦算法.依据图像灰度信息控制光圈,依据图像中光斑信息调整焦距并实现眼睛定位,使用FSWM算子实现自动聚焦.系统能够在不同光强条件及大小视场情况下实现自动聚焦.实验表明,在不同光照条件及用户不同使用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自适应调节,可获得清晰的瞳孔图像.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题分析的网络信息资源聚焦服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服务是解决网络中海量信息资源的个性化精确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给出了一种基于主题分析的信息聚焦服务方法,将用户兴趣度与文档分类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改进的TF-IDF-IM算法,并构建了主题树与主题关系图,为实现精确的信息聚焦服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磁聚焦线圈阵列设计与场分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平面和圆环面聚焦线圈阵列实现磁聚焦的方案.使用经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注入阵列各子线圈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进行了优化,在目标区域内较好地实现了磁聚焦.通过计算,显示了线圈阵列在优化后的电流组态下产生的磁场在计算区域内的归一化幅值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表明了聚焦线圈阵列可在目标区域产生具有良好聚焦性能的磁场分布,并具有可同时聚焦至多个靶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合成孔径聚焦的超声SH导波成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SH)导波成像检测旨在解决平板检测中检测距离增加时分辨力降低的问题。该文运用合成孔径聚焦原理,构建了16通道超声SH导波成像检测实验系统,通过分析阵列信号时频域特征揭示了声波与缺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SH导波合成孔径聚焦成像算法进行了讨论,阐明了导波阵列信号时空域信息合成在聚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聚焦可用于超声SH导波成像检测,所成图像能够表征钢板中检测距离2 m以上、尺寸当量大于5 mm的缺陷信息,为深入开展工业在役大尺度结构板材的缺陷成像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图像测量技术中几种自动调焦算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几种常用的自动调焦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验对各种调焦函数的灵敏度、一致性、稳定性、计算速度等指标进行测试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灰度变化率之和函数具有较大的调焦范围,且近似为线性变化,同时计算速度适中,稳定性较好,因此适于大范围粗调焦;Laplacian函数和Tenengrad函数峰顶宽度相对较窄,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因此适合于小范围精确调焦,但是计算速度较慢;Roberts梯度函数的灵敏度居中,既有一定的调焦范围,在焦点附近又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而且稳定性好,计算速度快,因此适于中等范围的自动调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自动对焦算法不能实现最优对焦,以及易受清晰度评价函数局部峰值影响,从而导致重复性和稳定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的清晰度评价算法和全局最优拟合算法,应用于工业影像测量的自动对焦.该算法用模糊熵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可降低噪声以及放大倍率和光照强度变化对自动对焦性能的影响,结合多尺度全局搜索和微尺寸曲线拟合搜索算法,避免局部峰值的干扰以实现最优对焦.该算法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尤其是针对光照不稳定和变倍精度不够高的环境下,具有很高的聚焦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有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工业影像测量对自动对焦的要求.通过实际工业影像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基于CPLD的多光谱数字遥感相机调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使用VHDL硬件语言作为CPLD的输入方式。重点介绍了串行接收模块,控制模块的设计方法。经过仿真验证了该系统可以完成相机调焦的功能。该设计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卷积-脉冲响应法来模拟线性相控阵换能器的近场声场,并分别计算了阵的声束纯聚焦和偏转聚焦时的脉冲响应,以及峰值声压的轴向包络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对近场声场进行分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