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以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例,对温针灸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更高,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痉挛等级(Ashworth)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等级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解除下肢痉挛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30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150),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外采用针灸推拿手法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患者的痉挛程度、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患者上下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痉挛,提高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及四肢活动灵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郭严 《河南中医》2015,35(2):278-28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温阳活络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以及3个疗程后CSI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以及下肢FAC分级。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以及3个疗程后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以及3个疗程后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3个疗程后FAC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靳三针能减轻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温阳活络汤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乙哌立松片及复方牵正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记分法,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积分(上肢)、Fugl-Meyer积分及Barthe积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可显著缓解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下肢瘫痪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疼痛(0.89±0.31)分、下肢肿胀(0.87±0.29)分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63.45±3.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瘫痪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I指数、痉挛分级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温针灸能够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FAC及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分别为(73.47±18.66),(3.69±0.36),(47.23±13.86),(29.37±7.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3.21),(3.18±0.45),(39.48±14.13),(24.73±7.69)分](P<0.05,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能提高上、下肢运动能力,能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肢体运动能力、运动评定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研究组肢体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 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明显,对患者ADL评分有积极的影响,临床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实施推拿辅助针刺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硬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在组间对比上,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辅助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生活、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痉挛量表疗效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2个疗程时2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但同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103例小脑出血手术之后出现共济失调的患者资料,分研究组(68例),对照组(35例);两组皆行常规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加早期的针灸以及康复治疗,比对两组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ICARS是(18.24±9.23)分低于对照组(31.20±11.24)分(P0.05);总疗效研究组是94.12%(64/68)高于对照组68.57%(24/35)(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应用于小脑出血手术后共济失调中疗效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调查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评分升高(P0.05),但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1.82±2.13)分,高于对照组的(78.46±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提高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9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NIHS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44%(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采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促使肢体张力恢复,提升生存能力,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增加中药和针灸治疗,3个月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9.29±1.56)分,试验组为(14.57±1.06)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51.64±4.74)分,试验组为(66.01±6.20)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52.73±4.86)分,试验组为(68.39±6.47)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偏瘫较为高发,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促使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