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构建及其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同时将rt-PA静脉溶栓地点前移到急诊重症监护室。以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实施前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DNT60 min比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溶栓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DNT较短,DNT60 min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后24 h与72 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构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自就诊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DNT60 min比率,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的60例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晓波 《医疗装备》2020,(2):184-185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实施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溶栓时间窗、溶栓率、护理满意度及溶栓前、溶栓24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窗短于对照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早期阶段予以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1-1412
目的探讨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64例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针对性护理)和常规组(32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溶栓3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 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的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50%(P <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3%(P <0.05)。结论给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协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改良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0年1—1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急性脑卒中常规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绿色通道改良急救流程。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急救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室停留时间、完善CT等检查时间、从确诊到专科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急救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后遗症率、轻度功能障碍率高于对照组,而明显残疾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绿色通道改良急救流程可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明显残疾、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rt-PA溶栓治疗,先以总量的10%于1~2 min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1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4 h、7 d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16.19±4.32)、(10.80±3.35)分]低于对照组[(18.35±3.06)、(16.94±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ADL评分[(80.35±12.09)分]高于对照组[(61.53±1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77.06±15.43)ng/ml]低于对照组[(90.84±12.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CNFD)差值、并发症、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CNFD评分差值、总有效率、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45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王冰  吕关健 《现代保健》2012,(8):125-12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发病72h内住院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钠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15d,在治疗后测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探究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血管再通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 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恢复较好,且患者比较认可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L)和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原发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资料。结果 PAL38例(20.8%)、HAL42例(23.0%)。23.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LL)(尤其56.3%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6.9%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表现为PAL,髓外浸润较轻,全血细胞减少明显;73.7%的病例可在外周血发现数量不等的白血病细胞。早期病死率无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疗效与一般类型AL无差别。23.8%的AML(尤其51.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18.6%的ALL表现为HAL,肿瘤负荷大,髓外浸润重,早期病死率高,不易获得完全缓解,预后恶劣。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或高白细胞是AL患者常见血象表现。了解其特殊血象,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14.
Acute pancreatit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dnár Z 《Orvosi hetilap》2006,147(24):1136-1137
  相似文献   

15.
16.
17.
SOUPAULT R 《Concours médical》1956,78(34):3667-3668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for acute arrhythmias presents the physician with difficult and sometimes controversial decisions. Action may have to be taken quickly by junior staff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rapid haemodynamic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