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冈田酸(OA)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3周后银杏内酯腹腔注射,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结果:与拟AD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银杏内酯组海马CA1区Aβ1-40表达明显减少或消失(P〈0.01)。结论:银杏内酯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是抑制海马Aβ1-40的表达及tau蛋白磷酸化,减轻O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38MAPK在AD大鼠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Aβ25-35单次侧脑室注射诱导AD大鼠模型,Y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建模后4、7和14 d时痴呆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 Aβ注射7、14 d后,痴呆组的大鼠达到学习标准的训练次数(N)、错误次数(EN)和全天总反应时间(TRT)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增加(P<0.05);抑制剂组N,EN,TRT均比痴呆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痴呆组Aβ注射4 d起,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表达即增高(P<0.01),且随着观察时点的延长,这种表达进一步增高(P<0.01);抑制剂组p38MAPK的表达比痴呆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大鼠侧脑室注射Aβ 7d可成功诱导AD大鼠模型;p38MAPK的激活贯穿Aβ诱导AD大鼠模型的全过程;SB203580可抑制p38MAPK的表达,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Aβ1-40)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ax和bcl-2的表达的影响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大鼠AD动物模型。分别予电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28d后进行水迷宫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与假手术组(SC)比较,每天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增长(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小脑顶核电刺激(FNS)组与AD组比较,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齿状核刺激(DNS)组无此作用。结论:FNS可部分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GF对Aβ1-40诱导海马神经元周期素(Cyclin)A、B1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7d后,分别在Aβ1-40作用前后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活性和周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Cyclin A、B1免疫荧光检测:Aβ1-40组、NGF1组、NGF2组海马神经元内均出现蓝色颗粒(Cyclin A)和红色颗粒(Cyclin B1),但Aβ1-40组最多,NGF2组较NGF1组明显;对照组未出现上述颗粒。Cyclin A、B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IA值:Aβ1-40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GF1组较Aβ1-40组明显降低(P〈0.05),NGF2组与Aβ1-40组比较无明显降低。②ChAT免疫组化染色:Aβ1-40组仅见少量海马神经元内有棕褐色颗粒,而NGF1组、NGF2组及对照组可见较多含棕褐色颗粒的ChAT免疫阳性细胞,但对照组较NGF1组明显,NGF1组较NGF2组明显。ChAT免疫阳性信号IA值:Aβ1-40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NGF1组较Aβ1-40组明显增高(P〈0.05);NGF2组与Aβ1-40组比较无明显增高。结论NGF能有效阻止Aβ1-40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对Aβ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蛋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p)和载脂蛋白E(apoE)4对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影响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n13组注射Aβ1-40,apoFA组注射apoE4,Aβ+apoFA组注射Aβ1-40+apoFA。15d后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免疫组化法检测CA1区突触素的表达。结果apoE4组、Ap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B组与apoE4组比较,大鼠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B与apoFA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7.098,P〈0.01)。apoE4组、A13组比对照组突触素OD值下降明显(P〈0.01);Ap组比apoFA组下降明显(P〈0.05);Aβ+apoE4组比对照组、apoFA组及Ap组均下降明显(P〈0.01);Aβ与apoFA具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Aβ及apoE4均可损伤海马突触结构;A13对海马突触结构损伤比apoE4严重。Aβ与apoFA对海马突触结构的损伤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38在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 )大鼠嗅球及海马的表达差异及其在A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痴呆组、抑制剂组和溶媒对照组。采用Aβ25-35单次侧脑室注射诱导AD大鼠模型,应用Y-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嗅球、海马CA1区p-p38在活体的表达。结果:AD大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受到损害,与阴性对照组及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4d后痴呆组海马CA1区及嗅球出现明显的p-p38表达,在不同时间点痴呆组及溶媒对照组p-p38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抑制剂组,抑制剂组p-p38的表达在各时间点较痴呆组及溶媒对照组明显下降;在各时间点每组海马CA1区p-p38水平均高于嗅球区;p-p38在两部位的表达规律相似,但海马CA1区对损伤的敏感性要高于嗅球,SB203580可部分减少Aβ25-35引起的海马CA1区及嗅球损害。结论:Aβ25-35诱导的大鼠脑内p38表达可在海马CA1区及嗅球,但是CA1区更明显,p38抑制剂可减轻这种损害,有望成为治疗AD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蜂毒明肽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周龄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蜂毒明肽低剂量组、蜂毒明肽中剂量组、蜂毒明肽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小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rotein,Aβ25-35)法构建AD小鼠模型。造模14 d后,蜂毒明肽干预的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蜂毒明肽,连续5 d。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CA1区Aβ25-3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蜂毒明肽各组和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较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穿越平台次数降低,海马CA1区Aβ25-35阳性表达增强(P均〈0.05),而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蜂毒明肽中、高剂量组小鼠与AD模型组小鼠相比,前者逃避潜伏期有所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有所增多,海马CA1区Aβ25-35阳性表达有所减低(P均〈0.05)。结论蜂毒明肽能提高AD小鼠认知功能,减少海马CA1区Aβ25-35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海马β淀粉样肽1-42(β-amyloid peptide 1-42,Aβ1-42)及其降解酶——脑啡肽酶(neprilysin, NE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 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大、中、小剂量脑尔康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各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1-425 μL(2 μg/μL)制备AD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个剂量脑尔康组大鼠给予脑尔康[60、30、15 g/(kg·d)]连续灌胃28 d,吡拉西坦组给予吡拉西坦[0.375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内Aβ1-42和NEP的表达。 结果:大鼠海马注射Aβ1-42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内Aβ1-42表达明显增多(P<0.01)。用药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各剂量脑尔康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P<0.01),海马内Aβ1-42的表达下降(P<0.05,P<0.01),NEP的表达增加(P<0.05,P<0.01),其中以大剂量脑尔康组效果最佳。 结论:复方中药脑尔康可能通过上调AD模型大鼠海马NEP的表达来降低Aβ1-42的含量,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发挥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拟AD大鼠模型,观察海马CA1区Aβ1-40和nNOS的表达.方法:采用冈田酸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冈田酸末次注射2星期后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和nNOS的表达.结果:拟AD模型组大鼠定向航行试验的第二天开始,同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空间探索试验中原站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或偶见Aβ1-40表达,拟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多见;拟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nNOS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冈田酸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增加及nNOS表达减少,是导致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酯对拟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冈田酸(OA)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3周后银杏内酯腹腔注射,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结果:与拟AD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银杏内酯组海马CA1区Aβ1-40表达明显减少或消失(P<0.01).结论:银杏内酯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是抑制海马Aβ1-40的表达及tau蛋白磷酸化,减轻O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医学综述》2011,17(2):198-201
SPA-1为一种小分子蛋白酶激活蛋白,目前在细胞及肿瘤中研究较多。在细胞中,SPA-1通过与不同的分子或者蛋白相互作用,影响Rap1三磷酸鸟苷酶活性,从而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在肿瘤方面,SPA-1在乳腺癌和白血病中的研究较多,大量临床研究发现SPA-1与乳腺癌有重要联系,而动物实验发现SPA-1与白血病有关,还发现SPA-1-/-的小鼠部分发生了狼疮样肾小球肾炎,猜测SPA-1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一定作用。但SPA-1在这些疾病中具体作用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2.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鲍培培 《中国病案》2010,11(7):16-17
目的保护好甲型H1N1流感病案,为进行医学研究和攻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针对甲型H1N1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结合SARS病案的管理经验,甲型H1N1流感病案应实行病案消毒,设身专人管理,专柜存放,病案整份复印,作为特存病案严格规范对甲型H1N1流感病案的借阅制度。结论病案管理人员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病案的完整性,维护其原貌,保障和提高病案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璇  曾春  李咏梅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4):275-275,282
1 病例资料 女,65岁,因"发作性晨起心悸、抽搐15+年,再发1h"入院.入院前15+年,常于凌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大汗,继发意识丧失、抽搐,每次持续2 h~3 h,可自行缓解,无明显饥饿感,发作间期正常,入院前1 h再发类似症状.发病后体重增加约15 kg.无类似家族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300例生育期不孕妇女分为原发性不孕症135例和继发性不孕症165例,观察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和危险因素1ogistic逐步回归的分析结果.结果 原发性不孕组和继发性不孕组UU、MH及混合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1);宫颈糜烂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8.04%,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12.3%(χ2=3.99,P<0.01);1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人流、盆腔炎、输卵管病变、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E M7)、早年性交、支原体感染(宫颈分泌物U U+).结论 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率很高,且与宫颈糜烂密切相关.减少人流率,防治感染是降低继发性不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AP1对人CD226/PTA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及激活蛋白1(AP1)对PTA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RACE方法确定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将含AP1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含有PTA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HCC,培养48h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人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定位于ATG上游229bp处,AP1可以显地增强PTA1启动子P1和P2的活性,转录因子etsl对AP1上调P1和P2活性有不同的调控作用.结论:PTA1的转录起始点位于ATG上游229bp处,AP1可能参与调控PT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中1,1-二氯-1-氟乙烷的分析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FFAP,25m×0.2mm×0.33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空气中的1,1-二氯-1-氟乙烷,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1,1-二氯-1-氟乙烷浓度在61.8—309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227089C+0.781703,相关系数r=0.99999;方法检出限为1.4μg/ml。以750ml的采样量计算对应于空气中的浓度为1.9mg/m^3。溶液和空气中的定量检出限分别为4.8μg/ml和6.4mg/m^3。碳管的解吸效率范围为98.7%~102.3%,重复测定和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P,SD)均小于2.0%。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