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运行中的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阳生 《北京农业》2011,(15):225-226
自2007年国家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通过调研,介绍了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情况,并从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方即政府层面、保险公司层面以及农户层面研究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运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于2008年,宣州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县,率先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几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该文借鉴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对宣州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的6个乡镇农户的实际调研,从农户的参与度、认知度、对现行农业保险的评价、对农业保险赔款作用的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宣州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因灾损失严重,农户御灾能力较差,急需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保障。文章通过对榆中县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意愿进行调查,运用Logit模型对受访农户投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是否重要、是否有保费补贴、农户受灾情况、理赔满意度和保险品种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这8个因素对农户的投保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而农户的性别、年龄、总收入以及农户自己承担保费的比例这4个因素对农户的投保意愿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贵州政策性水稻保险发展,给农业保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松桃县525户稻农为例,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欠发达地区政策性水稻保险的农户需求意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近3年受灾次数、对政策性水稻保险了解程度以及对政策性水稻保险保障水平的评价与农户对政策性水稻保险的需求意愿成显著正相关;农户中外出务工人数、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对农业保险公司的政策性水稻保险推广支持力度与农户对政策性水稻保险的需求意愿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政策设计与现实的差距、经营主体间的冲突、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农户投保意愿及保险边界定位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民受益主体、基层政府服务主体与保险公司行动主体的定位;以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相契合的特色农业保险、建立农业灾害预防与补偿的均衡机制、实现政策性险和商业性险良性互动为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构建与之配套的服务网络、专家库以及"智慧农险"平台。  相似文献   

7.
深入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改进产品、提升服务、激发农户潜在购买需求,发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利用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66.7%的农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仅有17.7%的农户非常关注农业信息,9.8%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54.2%的农户表示对保险公司不够了解,58.0%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6.1%的农户完全不懂保单条款,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公司服务、财政补贴力度及相关法规完善等方面满意度均不高。在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因素中,种植面积、农户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对公司了解程度、险种能否满足需求、农户对保障水平评价、财政补贴力度、相关法规完善程度等7个指标作用显著,且除农户对保险公司了解程度外,其余6个指标均对农户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研究阐明了为提升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购买意愿,应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三个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降低信息成本;创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险种,提高保障水平,降低谈判成本;分档设计补贴比例,完善相关法规,降低执行成本等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分支,可以降低农民的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经营目标,可直接性的对农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对不同结构不同规模的农户存在需求量不一的局限性。政府对保险公司没有太多的期待,在农业保险方面没有完善的发法律法规。农业保险投保群体中绝大多数均为小规模种植,对此农业保险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建议政策上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参保农户获得强有力地获取赔偿保障,同时可普及更好的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并提高农户参保意识,便可扩大参保群体,增加种养殖农户收入,确保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固,提高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百事通》2006,(22):6-8
由于受“桑美”等台风以及连续暴雨形成的自然灾害影响,沿海一带许多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了重创,而浙江1400多户受灾农民因参加了农业保险及时获得了6132万元保险赔付,给农户重建家园带来了资金支持,充分显现了农业保险的重大意义。 2006年3月浙江省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截至9月10日,全省共有4541户农户和4个农场参加了农业保险。浙江省在政策性农保工作中先行一步,有助于为我国全面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积累经验。为了让农民朋友及时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内容,我们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主要险种的具体条款、投保的注意事项等向大家逐步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从农户兼业化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省的"联办共保"模式为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户、政府以及保险公司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兼业化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兼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将会降低,在兼业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要实现有效合作,必须依靠政府的激励。  相似文献   

11.
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8-90,133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农产品参保种类少,保险理赔涉及部门及程序多,政策保险抗风险保障能力弱,保险收支不匹配影响农户等问题,而分别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蔬菜价格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蔬菜供给、保障农户收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保险试点情况及特点,指出保险实施具有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农户损失及稳定蔬菜市场供给等作用;系统总结了试点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财政资金、区域联动、结构与季节性协调及农户投保意识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健全蔬菜价格保险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及提高农户认识等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庆阳市西峰区自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承保范围、数量、承保农户不断增加,但与面临的严峻自然灾害形势相比,承保险种依然较少、投保农户比例较小。本文通过分析庆阳市西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风险防御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桦甸市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县级城市而言,深入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于调整农户种植结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53-156
在全国试点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近十年来,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对广东省试点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的成绩及其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立法;构建多层次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实行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投保方式;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由政府引导、组织和推动,以支农、惠农和服务“三农”为目的,按照保险规则运作,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或政策扶持的农业保险。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后.又一项重要的惠农新政策。全市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主要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几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全市承保面积逐步扩大,参保农户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农户增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险保障。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共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面积2161.6万亩。承保农户达32.53万户。受灾面积1050.4万亩,占保险面积48.6%。共为受灾农户16.32万户、赔偿损失22514.6万元.获赔的农户占参保农户总数的50.2%。  相似文献   

17.
小规模农户农业保险的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规模农户依然是中国农户结构的主体。提高小规模农户农业保险的参保率是推动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国外小规模农户农业保险发展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认为小规模农户不仅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服务体系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保险服务。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强化农业保险与农村服务组织、农村政策的协作性,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巨灾机制和再保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自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政府方面,保费补贴结构不合理,税收优惠不足,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缺失;保险公司方面,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滞后,经营管理欠规范;农户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为促使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必须完善农业保险政府支持手段,提高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切实增加农户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弱质性在于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经济、社会风险.农业保险是一种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分散农业风险给生产带来的不稳定性,促进农业再生产恢复的风险规避手段.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商业运作模式.文章通过详解这一模式中的三个利益相关方(政府、参保农户、保险公司)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江芸 《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0):166-172
【目的】为推动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 2007—2019 年广东省农业保险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的具体情况 ,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农业保险险种、财政补贴机制、发展水平、市场经营环境、农户风险意识和获得感等方面,分析广东省农业保险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仍偏少,农业保险补贴机制不完善,保险密度和深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存在明显垄断现象,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较低和获得感不强。【结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需从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完善承保机构遴选机制、优化提升保险服务入手,推动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