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顶端带吸声柱体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边界元法,分析在道路交通噪声等效频率400Hz时,对于顶端带吸声柱体声屏障,吸声柱体在不同直径时插入损失的变化规律。指出通过在声屏障顶端增加吸声圆柱体来提高声屏障的插入损失时,顶端吸声柱体的直径宜大于0.3m,其附加衰减可达2-5dB,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为声屏障优化设计提供定量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声屏障吸声作用对绕射降噪量贡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计算所用的公式,没有体现材料吸声对绕射声衰减的作用,只是反映屏障的隔声作用。探讨屏障的吸声性能对绕射降噪量的贡献,并推导出与吸声系数有关的绕射降噪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模拟研究声屏障结构对降噪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声学仿真软件RAYNOISE对Y形分叉形、多重楔形、T形弧形结构的声屏障在屏障后高度为30m,距离为50m范围内进行降噪效果的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与直立形声屏障相比,多重楔形声屏障具有较好的降噪性能,在距离声屏障50m,高度2m时插入损失达到14.5dB。T形弧形顶声屏障在高度较低区域具有较好的降噪性能。Y形分叉形声屏障的插入损失随着声屏障后敏感点高度的增加,下降较少。研究吸声材料对声屏障降噪性能的影响,在能够实现的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的条件下,吸声材料的布置对声屏障后声影区的降噪效果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声波在屏障和车体之间多次反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轨交通近轨低矮声屏障,为了量化分析其降噪特性和效果,以对称点声源模拟轮轨声源,考虑车体和轨道结构的空间几何构型及声学边界特性,采用声学边界元法,建立城轨列车车外噪声预测分析模型,对有无声屏障以及不同吸声处理方式下的空间声场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标准评价点(距轨道中心线7.5 m远,距轨面1.2 m高),0.25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为-1.7 dB(A);若其高度每增加0.25 m,插入损失将增加0.4dB(A)~2.9 d B(A);若在1.0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的屏体内侧以及轨道增设吸声边界条件,插入损失增加6.1 dB(A);若对1.0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增设Y头型,插入损失将增加2.7 dB(A)。相关研究可为城轨交通减振降噪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折角声屏障优化设计与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铁路噪声预测模型,提出了折角声屏障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声屏障成本为目标函数,以降噪要求为声学约束,综合考虑了设置位置、高度、长度和倾斜角;由列车1/3倍频程频谱插入损失计算,通过对有限长声屏障视角和车屏间反射影响的修正,提高了优化过程中插入损失的计算精度。经过与目前方法比较,验证了优化方法在铁路折角声屏障中改善经济性能和降噪性能的优越性,讨论了设计参数对成本和降噪性能的影响。根据效费研究,优化方法能够合理选择声屏障设计形式,结论对折角声屏障设计参数与形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几种基本常见的Schroeder扩散体并分别应用于声屏障顶端。应用边界元法对扩散体声屏障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所有扩散体型声屏障降噪效果显著,在低频均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且低频降噪量比传统的声屏障要高3~5 dB。同时发现素根序列(PRD)扩散体整体降噪效果最优,其在声屏障5 m后其降噪效果和其它类型的扩散体型声屏障比较,其插入损失要高0.61~1.52 dB,这为以后声扩散体应用于声屏障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盖晓玲  李贤徽  杨军  赵俊娟  刘彦琦 《功能材料》2013,44(13):1833-1836
为了研究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与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对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低频吸声性能有所降低,高频吸声性能变化不大。且随着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的增加,考虑声致振动时的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曲线逐渐接近未考虑声致振动的情况。当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时,随着穿孔板穿孔直径和间距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穿孔率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和结构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景观和视线无遮挡的现场需求,针对城际列车提出了一种C型近轨声屏障。基于铁路噪声原理,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城际列车车外噪声仿真预测模型,对比分析C型和直立型近轨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继而分析声屏障高度、弧长及其与车体间的距离等关键影响因素对C型近轨声屏障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型近轨声屏障相比于直立型近轨声屏障,插入损失平均提高0至2 dB,特别是在高架下方靠近车身的区域,插入损失提高更明显,平均可达4 dB至6 dB。关键影响因素中,C型声屏障高度最敏感,由1.0 m增高至1.4 m时,可使轨道上方的插入损失平均提高0至2 dB,高架下方的插入损失提高2 d B至4 dB,声屏障安装位置和弧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计算参数范围对于车外噪声的影响均在1 d B以内。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声屏障声学结构设计及城际列车的车外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微穿孔管消声器的性能,研究了背腔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基于一维声传播理论和微穿孔结构吸声理论,推导了渐变截面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声传播理论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求出声学传递损失,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等容积条件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穿孔管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曲线在背腔的轴向模态频率处有极小值;对于锥形体结构背腔,增加锥度能够拓宽吸声频带,提高背腔轴向共振频率处的极小值;对于弧形体结构背腔,减小弧形半径能够提高消声器的低频处的吸声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专线吸声式声屏障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屏障是隔断客运专线环境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方式之一,工程上常用的计算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方法是基于演算性质的方法,很难实现声屏障的精确设计。为了预测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降噪预测模型,对声屏障插入损失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声屏障对高频噪声辐射的降噪效果比低频噪声的要好;(2)客运专线声屏障由于吸附材料的不同,它们的降噪效果表现得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V型减载式声屏障可减小高速列车气动载荷对声屏障及其基础安装结构的动力作用,但其透气结构降低了单元板件的隔声量,通过现场试验,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其降噪效果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ISO3095标准,基于现场测试,对比分析了高速列车以250km/h~360km/h通过状态下,安装V型或传统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V型减载式声屏障和传统直立型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均有较明显的下降,但V型插入损失的下降相对缓慢,在250km/h时其插入损失为13.6dBA,而360km/h时为10.2dBA,降幅为3.4dBA。对3.95m高的V型减载式声屏障与直立声屏障,当速度小于350 km/h时,直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更好,插入损失要大0.1~2.4 dBA;当速度大于350 km/h时,V型减载式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更好,插入损失要大0.3 dBA。当V型减载式声屏障与直立声屏障的高度由2.95m增大到3.95m时,V型减载式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提高的更明显,在360km/h时插入损失要大3.5 dBA。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省内高速公路声屏障的实地调研,探讨等效频率、车流量等因素对理论插入损失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反应交通噪声特性的声源模型是合理评价声屏障声学性能的关键;同时部分声屏障工程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出现透声现象,导致声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在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的基础上,分析公路交通线声源对受声点声级的影响,提出线声源有效长度的概念。综合考虑位置,高度,长度等因素对声屏障降噪性及经济性的影响,建立以经济性为目标函数,降噪要求为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公路交通噪声1/3倍频程谱分析插入损失,使结果更精确。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考虑线声源有效长度的优化方案在经济性和降噪性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市某道路某处居民楼所存在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实际监测,根据声屏障声学设计的步骤设计出适合该区域的三个不同顶部造型的声屏障,采用声学软件Virtual. Lab Acoustic对三种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认直立型声屏障的设计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道路声屏障降噪理论的发展是新型高效声屏障设计的基础, 根据声屏障降噪理论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几何与波动声学理论、试验与半经验理论以及边界元理论三种,综述了各自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三种理论的特点和实用范围,为声屏障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车流量较低的高速公路声屏障进行声学测量时,发现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低于传统理论计算值。分析了车流量对这种偏差影响的原因,提出了等效时间模型和利用无限长线声源、有限长声屏障绕射损失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无限长铁路声屏障对运行列车噪声降噪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国家标准GB/T172 47.2— 1998中声屏障对点声源插入损失的计算公式 ,得到无限长声屏障对线声源的降噪模型 ,并针对一个特定问题在MATLAB软件中编制计算程序 ,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以及经典图表进行比较 ,证明模型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