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与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RVI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80例,分为心力衰竭组46例和心功能正常组34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8例。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RVID、LVEDd、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型钠尿肽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及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血浆B型钠尿肽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心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血浆B型钠尿肽与RVID(r=0.714,P<0.05),LVEDd(r=0.732,P<0.05)呈正相关,与LVEF(r=-0.606,P<0.05)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型钠尿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心力衰竭的辅助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12例,根据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分为心力衰竭组16例与非心力衰竭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MIA),STEMI患者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心绞痛病史、舒张压、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使用率、尿酸(UA)、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脑钠肽(BNP)、白细胞计数(WBC)、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梗死、右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其他部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MIA大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4.402,95%CI(1.682,12.734)]、收缩压[OR=1.092,95%CI(1.084,1.185)]、GGT[OR=1.183,95%CI(1.023,1.368)]、FBG[OR=2.146,95%CI(1.125,4.033)]、MIA[OR=1.655,95%CI(1.164,2.362)]为STEMI患者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GGT、FBG、MIA为STEMI患者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33例为CHF组,另选正常体检者116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超声进行心脏功能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Tei指数及NT-proBNP明显升高,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LVEDD、LVESD、Tei指数以及NT-proBNP明显升高(P<0.05),LVEF、LVFS及E/A比值明显降低(P<0.05)。NT-proBNP与LVEF、LVFS、E/A比值呈负相关,与Tei指数、LVEDD、LVESD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LVFS、心功能分级和Tei指数是影响NT-proBNP的主要因素。结论 NT-proBNP升高与老年CHF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为心衰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06例,根据美国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衰组55例和非心衰组51例,检测其血浆galectin-3和B型钠尿肽(BNP)表达,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心衰组冠心病、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galectin-3、BNP表达明显高于非心衰组,LVEF明显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lectin-3与BNP(r=0.890,P<0.01)、左心房内径(r=0.966,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905,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galectin-3增高与心衰有关,galectin-3可能作为生物标记物帮助早期识别心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后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A组溶栓再通6h后进行PCI术,B组溶栓再通延迟10d后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病人心肌血流分级(TIMI)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变化,均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高于B组(P0.05)。PCI术后,各组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降低,Ⅲ级所占比例升高,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后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早期PCI术治疗,可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促进心肌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开通时间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开通时间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46例(发病<6h)、晚期介入组(发病612h),2组患者均给予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脏功能(LVEF)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缩小程度、LVEF升高程度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A组)、血栓抽吸+PCI组(B组)、PCI+冠脉内正向溶栓组(C组)及冠脉内逆向溶栓+PCI组(D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基线资料、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2 h ST段回落率(STR)≥50%的比例、无复流/慢血流(NR/SF)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峰值。记录随访3个月的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TIMI出血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D组与A、B、C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2级发生率、CTFC、NR/SF发生率、cTnI及BNP峰值显著降低,术后2 h STR≥50%的比例、LVEF显著升高(P<0.05);(2)随访3个月D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显著低于A、B、C组,且LVEF显著升高(P<0.05);(3)随访3个月,4组TIMI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时间窗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74例。早期组患者于发病6 h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晚期组患者于发病6~12 h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溶栓后2 h、4 h、6 h及12 h ST段回落率,溶栓后即刻、12 h、1 d、3 d及7 d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溶栓后即刻、7 d、3个月、半年及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4 h、6 h及12 h早期组患者ST段回落率高于晚期组(P0.05)。溶栓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 h、1 d、3 d及7 d早期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晚期组(P0.05)。溶栓后即刻、7 d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个月、半年、1年早期组患者LVEF高于晚期组,LVESD和LVEDD短于晚期组(P0.05)。治疗期间早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发病6 h内溶栓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优于发病6~12 h溶栓治疗,其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其余60只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将制模成功35只大鼠又分对照组(C组,9只)、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D组,9只)、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E组,9只)和阳性药物对照组(F组,8只),采用灌胃法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ET-1、ADM水平。结果 A组与B组用药前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无显著差异。与B组用药前比较,C组、D组、E组、F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LVEDD、LVESD明显增加(P0.01);与C组用药后比较,E组大鼠LVEF明显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5),D组、F组LVESD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ET-1、ADM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C组比较,D组、E组、F组大鼠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组ADM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血供,进而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并起到了有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73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普伐他汀,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血浆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0.31,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87,P<0.05).提示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