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急诊直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接诊病人90min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再梗死率、卒中发生率比溶栓治疗明显减少,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准备相关的急救护理预案及对策,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才能完成急救介入任务。  相似文献   

2.
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溶栓剂静脉溶栓是近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再通的有效指征。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多样 ,必须及时消除 ,以免演变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而致猝死。因此 ,加强监护 ,严密观察 ,及时处理至关重要。现将 3 8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经静脉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 5 8例中 3 8例发生了再灌注心律失常 ,男 2 4例 ,女 14例 ,平均 5 7± 5岁。梗死部位 :前壁 14例 ,广泛前壁 9例 ,前间壁 6例 ,下壁 5例 ,前壁 +下壁 4例。1 2 给药方法 给明确诊断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后 ,全方位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予以溶栓治疗的 3 2例AMI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临床确诊为AMI的病人 ,发病在 12h以内 ,近两个月无出血性疾病 (如溃疡出血、脑出血等 )或近期无手术及外伤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高血压等病史。共 3 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3 6~ 75岁。心前壁梗死 5例、前间壁梗死 7例、广泛前壁梗死 11例、下壁梗死 6例、高侧壁梗死 3例 ;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3 0例、房室或束枝阻滞…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2 0 0 2年11月~2 0 0 3年5月间为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现将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有8例AMI行急诊PCI,均为男性,年龄6 0~83岁。梗死部位:前壁和前间壁各2例,下壁4例。1.2 方法1.2 .1 人员要  相似文献   

5.
院前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我们对3 8例 AMI患者进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对 3 8例明确诊断为 AMI而无禁忌证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50~ 78岁 ,平均( 65.3 7± 5.71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 8例 ,前壁 7例 ,广泛前壁 9例 ,下壁 5例 ,下壁 右室 6例和下后壁 3例。1 .2 治疗方法 :医疗急救小组赶到现场后 ,经询问病史及心电图检查 ,确定AMI诊断后即参照文献〔1〕方案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嘱患者嚼服肠溶阿斯匹林0 .3 g;将尿激酶 (沈阳光大药厂生产 )50× 1 0 4U溶于生理…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目前对高龄 AMI患者的溶栓治疗多被视为禁忌 ,认为这类患者溶栓治疗病死率高 ,严重并发症多 ,利少弊多 ,为验证这一方法对高龄 AMI的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我科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科自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5月急诊收治的 81例高龄 AMI患者分为两组 :溶栓治疗组 38例 ,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6 5~ 87岁 ,平均 71.2岁。梗死部位 :前壁 19例 ,下壁 17例 ,复合壁 2例 ;常规治疗组 43例 ,男 2 0例 ,女 2 3例 ,…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治疗对早期再梗死的影响 ,本文对 16 2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6 2例均为本院 1992年 2月至 2 0 0 0年5月收治的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病人。 16 2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溶栓组 71例 ,其中男 5 3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6 2 .1岁 ,梗死部位以前壁为主 ,共 39例 ,高侧壁 1例 ,广泛前壁并下壁 2例。以下壁梗死为主 2 9例。未溶栓组 91例 ,其中男 6 6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 4.2岁。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为主者 48例 ,以下壁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8.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我们对 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小剂量重组链激酶 (r-SK) ,经冠状动脉内同步血流灌注法溶栓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符合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的溶栓条件 ,且无禁忌证。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8~ 6 6岁(平均年龄 5 1岁 )。梗死部位 :前壁和前间壁 2例 ,广泛前壁1例 ,下壁并正后壁 1例。溶栓时间距发病 4~ 13h。1 2 方法1 2 1 首先进行选择性双侧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管腔狭窄 >95 % 1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前降支管腔狭窄 >…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药物溶栓的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 ,溶栓距发病时间愈短 ,血管再通率愈高。为了缩短AMI发病到溶栓时间 ,我院急诊科开展AMI溶栓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急诊科有溶栓适应证[1] 的AMI病人 5 2例 ,男 36例 ,年龄 32~ 75 (平均 5 3)岁 ,女 16例 ,年龄 4 8~ 77岁 (平均 5 8岁 ) ,梗死部位 :前壁范围 2 3例 ,下壁范围 2 2例 ,混合型 7例。溶栓距发病时间 4 0分钟至 6小时。1 2 方法 嚼服阿司匹林 32 0mg(胃病可减半 ) ,尿激酶 (UK)…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疗法至今仍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期应用疗效确切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但溶栓后再灌注本身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命的 ,故RA的防治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报导 30例 (AMI)溶栓患者的RA防治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3月~ 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符合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3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5 2~ 72岁 ,平均 6 0 2岁。AMI部位 :前壁 18例 ,下壁 10例 ,前壁并下壁 2例。胸痛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为 1~ 6h ,平均4 2…  相似文献   

11.
脉络宁与硫酸镁对UK治疗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芳  庞明阳 《临床荟萃》2001,16(23):1064-1065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溶栓疗法的“净效应”,为提高这个净效应 ,国内临床研究上应用脉络宁与硫酸镁者兼而有之 ,但结果表明 ,虽二者均有益于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RA)的防治 ,但大量应用脉络宁效果更佳。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按 WHO标准确诊为 AMI的住院患者 15 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1组 (80例 )和 2组 (70例 )。 1组中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36~ 76岁 ,平均5 6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及广泛前壁 48例 ,下后壁 1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焦虑、血压低于90/60mmHg(1kPa=7.5mmHg)、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少于6h、心肌下壁梗死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相关护理指标的观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的再通标准4 1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和判断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情况 ,是溶栓疗法判断血管再通的金指标 ,标准的观察时间点为溶栓开始后 90分钟 ,TIMI2~ 3级血流灌注 △ 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或再通。4 2 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4 2 1 溶栓开始后 2小时内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 2 2 开始给药后 2小时内心电图ST段在抬高最明显的导联迅速下降≥ 50 %。4 2 3 溶栓开始后的 2~ 3小时内出现与胸痛缓解和(或 )ST下降相一致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 ,下壁梗死新出现的窦…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作者1990~1997年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或其它部位再梗死的患者共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54~76岁,65岁以上者6例,病程1~14h。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各6例,房颤5例。心肌梗死者均符合1996年7月太原会议修订标准。溶栓前AMI部位:下壁3例,下壁合并前间壁2例,广泛前壁3例,前壁合并正后壁1例,下壁合并前壁及正后壁1例。溶栓治疗前胸痛含硝酸甘油30min不能缓解。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体>0.1mV或胸…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上许多大规模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己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 ,实现梗死相关冠脉再灌注 ,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并改善患者愈后。我院在 1997年 6月~ 1999年 4月应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例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例AMI患者 ,男 15例 ;女 4例 ,年龄 45~ 72(平均 62± 7)岁。梗死部位为 :下壁 3例 ,下壁并正后壁 2例 ,前间壁 2例 ,前壁 7例 ,前壁并高侧壁 2例 ;广泛前壁 3例 ,其中并高侧壁 1例。 3例广泛前壁心梗患者均存在重度心力衰竭 (Kil lipsⅢ级 )。所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7.
泵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并发症之一 ,1999— 2 0 0 2年我们应用硝普钠治疗 AMI泵衰竭 5 0例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5 0例患者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 ( 5 6 .0± 15 .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所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心功能按 Killip标准分级。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15例 ,广泛前壁+下壁 2 0例 ,下壁 10例 ,下侧壁 2例 ,心内膜下 3例。全部病例心功能为 ~ 级。经止痛、吸氧、卧床休息、静脉溶栓(有溶栓适应证者 )、抗心律失常及去除诱因等治疗 ,同时每日 3次口服安体舒通 2 0 m g…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段桂琴 《护理研究》2004,18(2):126-126
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老年男性中增长较快[1] 。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较高。因此 ,一旦确诊 ,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 ,实施有效的护理 ,以改善病人的预后。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心肌梗死住院病人2 73例 ,其中男 182例 ,女 91例 ;年龄 3 8岁~ 70岁 ,平均年龄 5 4岁 ;住院日最短为 2 4d ,最长为 5 8d ,平均住院日 3 9d。2 护理2 .1 溶栓治疗的护理 通过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 ,恢复对缺血心肌的再灌注 ,缩小梗死面积 ,保存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AM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 57例行静脉溶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冠脉再通率、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采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方法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CCU收治的年龄≥ 70岁的高龄AMI病人共 8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 46例 ,其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3 2例 (甲组 ) ,静脉溶栓治疗 14例 (乙组 ) ,保守治疗 41例 (丙组 )。结果 :甲组介入治疗成功率 93 8%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6 3 % ) ,乙组溶栓成功率 5 7 1% ,死亡 1例 (7 1% ) ,丙组死亡 4例 (9 8% ) ,3组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 (14 3± 3 8)个月 ,随访率 87 2 %。结果 1年LVEF分别为 60 1± 3 1、5 6 4± 2 2、5 1 3± 1 3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 5 %、2 1 4%、3 6 6% ,P值均 <0 0 5。 1年心脏性病死率分别为 6 3 %、7 1%、12 2 % ,甲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丙组间比较P值均 <0 0 5。结论 :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高龄AMI病人预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