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认为 ,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劳动价值 ,而是效率价值。效率价值并不是劳动创造的 ,而是供求关系对某种复制率的认可。复制不等于创造。创造只能由人的劳动来实现 ,而复制 ,则既可由人来实现 ,也可由动物、自然力、自然条件、机器设备等来实现。供求关系赋予某种复制率的商业价值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导向和自然的选择 ,它无法还原为人的个体劳动 ,更不具有阶级的属性。把效率价值混同于劳动价值 ,使劳动价值论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 ,加之强烈的阶级意识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否定 ,更反证着这种理论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的相背性。因此 ,只有把超额剩余价值还原为效率价值 ,才能使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绽发出顺畅的逻辑力量。我们应历史地解读劳动价值论 ,更确切地说 ,应历史地解读《资本论》 ,它在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奥秘的同时 ,也以否定的方式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奥秘。在历史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的今天 ,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在于后者 ,而不是前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劳动价值,而是效率价值。效率价值并不是劳动创造的,而是供求关系对某种复制率的认可。复制不等于创造。创造只能由人的劳动来实现,而复制、则既可由人来实现,也可由动物、自然力、自然条件、机器设备等来实现。供求关系赋予某种复制率的商业价值,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导向和自然的选择,它无法还原为人的个体劳动,更不具有阶级的属性。把效率价值混同于劳动价值,使劳动价值论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加之强烈的阶级意识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否定,更反证着这种理论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内在规律的相背性。因此,只有把超额剩余价值还原为效率价值,才能使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绽发出顺畅的逻辑力量。我们应历史地解读劳动价值论,更确切地说,历史地解读《资本论》,它在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奥秘的同时,也以否定的方式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奥秘。在历史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的今天,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在于后者,而不是前者。  相似文献   

3.
超额剩余价值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机器设备运转,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距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决定了这些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取报酬。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前者解决的是价值创造问题 ,后者解决的是价值分配问题 ;认为物质生产要素或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评 ,是因为它模糊了价值的源泉 ,掩盖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对“三位一体”所描述的分配方式 ,既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肯定 ,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源泉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进步,特别是自动化生产对传统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但是直接生产劳动的减少并不能否定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价值主要有三个来源:“总体劳动”创造、复杂劳动创造价值和以超额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了其他企业的一部分价值。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因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管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还是超额剩余价值。这一点学术界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然而,在这个一致的基础上,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具体来源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看法,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通过变换劳动条件,运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本文对有关劳动价值论的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做了探讨,并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实践,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如使用价值对商品的质和量同样具有决定作用;物化劳动的运转可以代替人的部分劳动,从而参与了价值创造;某些非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非劳动生产要素既然也参与了价值创造,从而也要参与价值分配,分配的依据和数量都取决于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如: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资料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创造价值。这些观点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概括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而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应包括在内,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基石,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资本对广大工人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形式、劳动结构、并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劳动概念和价债来源、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并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开掘其内蕴。为此,有必要对有关的几个理论观点加以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这些理论观点主要是:关于财富创造及其形成要素的观点、关于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观点、关于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的活动也是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观点以及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是收入来源,但不是价值源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生产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市场经济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要和必然的选择。在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能用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也不能相反。马克思科学地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区别开来 ,在分析和论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瓜分剩余价值的同时 ,也分析和论证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借以实现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要正确评价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劳动能力发展史;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劳动能力发展为基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创造条件,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我们还能发现,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提高或降低),与劳动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生产要素价值论正在替代效用价值论在我国与劳动价值论相衡。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权威的报章,电视台,杂志和出版物上都可听到这种声音。要素价值论是百年前“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翻版。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有深刻的科学的批判。重温这一批判对认识要价值论是有益的。我国今天的按要素分配,其理论依据与要素价值论理论完全不同,但也含有某些“异化”因素。解决异化问题,只有利用包含异化因素在内的一切力量,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生产过程看,管理劳动是一种强脑力消耗的劳动,是一种劳动力自身价值高,其补偿也较高的劳动,管理及创新活动可以节约预付的资本,从而相对增大商品的价值总量,因此,我们认为管理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思维方法的认识,就能实现对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新理解。承认资本、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物具有价值,进而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例。使价值与商品的范畴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