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X97003音频子系统集成了单声道扬声器放大器和立体声耳机放大器.耳机和扬声器放大器具有独立的音量和开/关控制.其四个输入可配置为两个差分或四个单端输入. 为了大限度地减少输出噪声,无论是耳机和扬声器输出都采用向下扩展器/噪声门,在没有所需的输入信号时,衰减噪声. 扬声器的输出采用可调的动态范围压缩器(DRC)和失真限制器,以保护扬声器及响度较大化.这使得低层次信号具有高增益,而不影响大信号质量.  相似文献   

2.
耳机放大器无须大功率输出,但对音质音色要求很高,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耳机振膜非常轻,灵敏度远远高于普通扬声器,以输出95dB声压级为例,扬声器通常需要数瓦的输入功率,而耳机一般只需几个毫瓦的功率就足够了,仅为扬声器所需功率的  相似文献   

3.
《今日电子》2007,(2):90
LM49270为立体声D类音频放大器,具有自动耳机检测以及155mW的无输出电容器立体声耳机放大器;有耳机及扬声器的音量控制功能,音量大小共分32个步级,可以借着控制输出功率加以调校;采用耳机模式时,静态电流为4.7mA;采用5V的电源供电,可驱动4Ω负载,总谐波失真及噪声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4.
Maxim推出MAX97000/1/2系列单声道音频子系统。该系列器件集成了带限幅器的高效率D类单声道扬声器放大器、DirectDriveIIH类立体声耳机放大器以及噪声极低的模拟旁路开关。Maxim的DirectDrivell技术采用—个双模式内部电荷泵,在信号电平较低时输出±0.9V电压,仅在需要较大输出功率时切换至±1.8V电压输出。  相似文献   

5.
概述 AN2906FJM是一种专门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和语言芯片(IC-Recorder)等而设计的音频输入/输出(I/O)接口IC。这种新型IC内置一个扬声器放大器、一个耳机放大器、一个麦克风放大器和电子音量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等电路。AN2906FJM的主要特点如下: (1) 采用44脚QFNO44-P-0606A,高度是0.8mm的小薄型封装:  相似文献   

6.
Maxim公司的MAX9704是一款小巧高效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它具有完全平衡的输入以及D类输出.使它可作为一种很方便的芯片来直接驱动扬声器。但是,您有时也许需要耳机输出来保持办公环境的安静。D类功率放大器通常在每条声道上都拥有完全平衡的桥接输出。如果放大器驱动单独的扬声器,那么您可使用衰减电路(图1)。但是此时.接地的耳机会出现问题:立体声耳机使用三针插头,  相似文献   

7.
《电声技术》2008,32(3):94-95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推出一款全新的专业级音频系统缓冲器,其特点是具有很低的噪声及谐波失真。这款LME49600的缓冲器芯片可提供足够的输出电流,驱动多个低阻抗耳机,且电压摆幅足以驱动多个高阻抗耳机。这款缓冲器除适用于线路驱动器、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入驱动器及频率范围较广的低噪声稳压器外,也可用来驱动混频器控制台的耳机放大器输出级及低功率音频放大器的电容负载。  相似文献   

8.
MAX9765是美国美信公司采用BiCMOS工艺制作的含有4829个晶体管的高集成度750mW立体声桥接负载(BTL)扬声器放大器。该放大器芯片还带有64mW立体声头戴耳机放大器和单端(SE)输出麦克风放大器,并通过I^2C兼容、两线串行接口控制。MAX9765主要用于立体声扬声器重放系统中,应用领域有PDA音频系统、笔记本电脑、台式PC、数字相机和电话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半导体生产的LM49343D音频子系统是为便携式电话和PDA等而专门设计的单片IC。LM4934集成有立体声扬声器放大器、立体声头载式送受话器放大器和单声道耳机放大器及单通道线电平输出。LM4934带有National3D增强功能和FS串行接口及FS/SPI兼容接口,它还按规定路线发送和混合立体声与单声道输入进入到不同的输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电路边缘陡削的语音滤波器、集成功率放大器和电源等三部分组成,可为8Ω扬声器提供1.2W 输出功率。在接收机受到干扰而使音频输出信号产生严重失真时,它可以提高话音信号的可懂度,适合用作通信机和远距离接收机的外接音频放大器。如图1所示,电位器 P1是本放大器的灵敏度调节器。当输入端接到接收机的耳机或外接扬声器插座等强信号输出端时,可以调节 P1适当降低本放大器的灵敏度。因此,本放大器可直接用于通信接收机而无需对接收机作任何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子管SRPP电路的高保真耳机放大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电子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为基础,设计了一款以驱动高保真耳机为目的的耳机放大器.该放大器以共阴极放大器为输入级,SRPP放大器为输出级,驱动耳机工作.分析了该放大器的开环和闭环参数,并采用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的方式对该放大器的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海时  张波  孙江 《半导体学报》2012,33(8):085005-5
“喀哒” 噪声是一种在上电、关机、连接等过程中出现于喇叭或者耳机上的瞬态噪声。相比于A/B/AB类线性放大器,D类放大器更容易产生“喀哒”噪声。本文分析了D类放大器产生“喀哒”噪声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单端输入的D类放大器,“喀哒”噪声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输入级的输入电压差,即输入电容上电压与参考电压之差;另一个是调制级在建立偏置和反馈电压过程中的非线性开关动作。本文在输入级引入一个快速充电回路,将输入电容上电压快速充电至接近参考电压,而后,一校正回路对输入电容进行充电或者放电,从而使得输入电容上的电压与参考电压相等;在调整级的偏置和反馈电压没有建立好前,驱动喇叭或者耳机的功率开关将保持关闭,在此过程中,一对虚拟负载开关提供建立内部偏置和反馈电压所必须的开关信号。采用0.5 ?m Bi-CMOS工艺验证上述改进措施,测试和傅里叶分析显示,集成上述改进措施的双通道D类放大器不会出现可以感触到的“喀哒”噪声。  相似文献   

13.
《电子与电脑》2011,(8):82-82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飞兆半导体(Fairchild)开发出带有集成降压转换器的FABl200立体声Class-G接地参考耳机放大器,以及带有立体声Class-G耳机放大器和12WClass—D单声道扬声器放大器的FAB2200音频子系统。FAB1200的特性是带有能够生成负电源电压的充电泵,可让耳机以接地居中输出且无需电容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款用两节内阻很低的12V铅蓄电池构成放大器电源的MOS—FET耳机放大器,由于铅蓄电池的内部阻抗在高频时仍然低,所以可以提高耳机放大器的信噪比。该耳机放大器的输入级选用FET上下对称差动电路,驱动级为双极型晶体三极管,输出级为MOS—FET。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很低,1kHZ时为0.5Ω。残留噪声也极小,为4uV(JIS—A曲线校正)。该机还可以用作线路放大器。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与超低音扬声器的连接,是否直接将接收机的音频输出与其输入端相连即可? 这主要取决于超低音扬声器的型号以及它是否有自己的分频器。无论超低音(无内置放大器)一般都设有与放大器或接收机输出相连的接线端。如果超低音扬声器内设分频器,那么,用户就可直接将接收机的输出与该扬声器输入端相连,如果没有,那么就得添置外接分频器。无源超低音扬声器的分频器无论是内置还是外接,一般都有两个输入端,只此.左右两个通路的低音均可通过该分  相似文献   

16.
《视听技术》2005,(8):65
八达新款的PH-12耳机放大器采用铝合金配搭有机玻璃,外形别致,面板没有电源开关,音量旋钮和2个耳机插座,底板设4个铝合金锥形脚,整机为单端纯甲类输出设计,从输入到电压放大及电流驱动都是使用6N8P电子管,功率放大是选用大功率场效应管J200/K1529,  相似文献   

17.
WM8903是一款高性能超低功耗立体声编解码器,其针对便携式音频应用进行了优化. 该器件具有采用Wolfson W级放大器技术的立体声地标耳机放大器,该技术整合了创新型双模电荷泵架构,可以在回放过程中优化效率和功耗.地标输出消除了耳机耦合电容器.耳机和线路输出包含共模反馈通道,可以消除基底噪声.  相似文献   

18.
于晓权  范国亮 《微电子学》2020,50(6):784-788
针对CMOS运算放大器存在的输入失调电压高、噪声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极结型场效应晶体管(BiFET)工艺的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采用P沟道JFET差分对作为输入级,实现了pA量级的极低输入偏置电流/失调电流和nV/Hz量级的极低输入噪声电压谱密度。采用双极晶体管构成的共集-共射增益级和互补推挽输出级,实现了100 dB的开环增益、10 V/μs的输出电压转换速率和10 MHz的带宽。该运算放大器适用于对微弱模拟信号的采集和放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LM4930单片IC是支持语音和数字音频功能的音频子系统。LM4930含有一个高品质I2S输入立体声数/模转换器、一个音频带编解码器、一个立体声耳机放大器和一个大功率单通道扬声器放大器。其应用领域是移动电话、PDA和其它便携式音频设备。内部结构及引脚功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直接耦合立体声放大器IC可以直接驱动耳机和扬声器,省掉了体积庞大而昂贵的输出耦合电容器。很多这类放大器还带有一个电荷泵,用于产生内部负电压轨,这样在使用单一正电压供电时,可以提供一个双极性输出摆幅。但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