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8~2004-10收治的5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例。结果59例患者,存活47例,死亡12例。死亡率20.3%。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常规应用止血剂、H2受体拮抗剂及制酸剂,加强支持治疗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硫糖铝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是重症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选取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观察硫糖铝在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60例重型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8~2004-10收治的5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例。结果 59例患者,存活47例,死亡12例。死亡率20.3%。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常规应用止血剂、H2受体拮抗剂及制酸剂,加强支持治疗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2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7例(37.5%)。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12例;年龄13 ̄72岁,平均30.2岁。硬膜下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14例,多发脑内血肿10例,广泛脑挫裂伤11例,原发脑干损伤5例。1.2意识状态按GCS昏迷评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5分30例,6~8分12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的57例中,≤5分16例,6~8分41例。1.3应激性溃疡发生时间伤后7d内26例,7~10d25例,11d6例。1.4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糖升高。57例应激性溃疡者中,血糖≤8mmol/L11例,>8mmol/L4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89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早期留置胃管、鼻饲,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局部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结果 75例临床治愈,14例死亡,病死率约15.7%.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病死率高,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道内营养(EN)在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EN,取同期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肠道外营养(PN),动态观察其体重、白蛋白变化和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结果 伤后10dEN组与PN组体重、白蛋白无显著差异,EN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低于PN组,分别为12.5%和26.04%(P〈0.05)。结论 早期EN与PN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但在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洛赛克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防治与胃肠道感染几率增加之间的关系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存活30 d以上病人176例,测定不同时间胃液pH值并分析防治应激性溃疡与发生胃肠道感染的相关性以及相应对策。结果在126例持续应用洛赛克的患者中,持续应用>7 d的患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持续应用≤7 d的病人。其余50例间隔应用洛赛克患者与126例持续应用洛赛克患者相比,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间隔应用洛赛克患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较持续应用洛赛克>7 d的患者明显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防治>7 d者,由于胃酸分泌严重抑制,增加胃肠道感染发生率。间隔性应用洛赛克治疗在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胃肠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泰胃美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纳洛酮联用泰胃美给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给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预防应激溃疡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与泰胃美联用预防应激性溃疡,起到预防作用,又降低了泰胃美的神经毒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发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均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及抑酸药物,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索-冰盐水等治疗,并依据出血量多少予以输血补液治疗。结果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祛除应激因素,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探讨血清胃泌素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了重型颅脑损伤患受伤后24h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对治疗期间出在激性溃疡出血出血后进行血清胃泌素的动态观察。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24h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溃疡出血组出血后升高更显。结论 胃泌素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庆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2组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并发的应激性溃疡又称Cushing溃疡,因1932年Cushing等在临床上首次报道11例颅内疾病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及穿孔而得名。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且多见于丘脑下部、脑干损伤、广泛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重症患者,且病情越重溃疡发生率越高[1]。本文回  相似文献   

15.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1999-2001年底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198例,按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98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我们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relatedmucosaldamage,SRMD)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3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按照开始肠内营养的早晚分成两组,对比两组病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给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EEN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与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等。结果 SUH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生存者治疗前NIHSS、B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第45、90天时NIHSS、BI比较SUH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无合并SUH者不但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而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所有指标选取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最初24 h的平均值。并分析APACHEⅡ评分的高低与首次出血情况、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的关系。结果APACHEⅡ评分越高,应激性溃疡出血首次发生时间越早、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P<0.05)。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首次出血发生时间越提前、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及死亡率就越高,而且生存者治疗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了亚低温治疗.结果 76例中痊愈27例,中残16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者7例,死亡11例.并发症:肺部感染47例,应激性溃疡28例,肝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衰竭5例,心律失常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其中巨大者4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联用泰胃美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泰胃美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渍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纳洛酮联用泰胃美给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给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预防应激溃疡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与泰胃美联用预防应激性溃疡,起到预防作用,又降低了泰胃美的神经毒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