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诱导缓解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SCI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BM和CNKI等数据库,查找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8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OR=1.49,95%CI(1.10,2.02);OR=1.67,95%CI(1.08,2.57)],但两组在部分缓解率、完成诱导治疗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药物不耐受比例、感染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霉酚酸酯组腹泻的发生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9,95%CI(1.87,4.78)]。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Ⅲ型、Ⅳ型、Ⅴ型)的总诱导缓解疗效优于环磷酰胺,但腹泻发生率高于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2.
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06.2)、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1966.11~2006.2)、EMbase (1975~2006.2)和SCI(1985~2006.2)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选择临床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作为近期疗效指标,肾脏存活率、患者生存率及狼疮肾炎复发率作为远期疗效指标,治疗期及随访期发生感染、闭经、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副作用的患者比例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4.2.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9篇(512例)。对近期疗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存活率、肾病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评价各项指标的Meta分析提示,霉酚酸酯优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结论霉酚酸酯在改善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的近期疗效、肾脏存活率及防止肾病复发方面并不优于目前常规的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疗,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药物安全性方面可能优于后者。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够高,加之例数有限,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证实霉酚酸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VIP、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全面收集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2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42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31例,对照组195例。试验组均采用激素加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来氟米特、硫唑嘌呤或者单用激素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环磷酰胺比较,6个月时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与其无明显差异[OR=1.36,95%CI(0.67,2.73),P=0.85],但在治疗12个月时其疗效优于环磷酰胺[OR=6.58,95%CI(2.45,17.70),P=0.002]。与硫唑嘌呤比较,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仍有优势,但与来氟米特组和单用激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霉酚酸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环磷酰胺组[OR=0.25,95%CI(0.13,0.45),P<0.00001]和单用激素组[OR=0.26,95%CI(0.09,0.79),P=0.02],而与来氟米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方面优于环磷酰胺;在安全性方面,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和单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4.
78例Ⅳ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分为A和B组各39例。A组应用霉酚酸酯治疗,B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比照两组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缓解率。结果 A组其完全缓解率为51.28%,显著高于B组的30.77%;尿蛋白缓解率41.03%,显著高于B组的28.21%;A组尿红细胞计数好转≥50%比率为82.05%,显著高于B组的53.85%。IV型LN应用霉酚酸酯进行治疗比应用CTX方案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冲击与连续口服环磷酰胺,用于原发性中小血管炎诱导缓解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比较静脉冲击与连续口服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中小血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提取资料后,应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论文合计32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激素加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与对照组(激素加连续口服环磷酰胺)相比:复发率较高[RR=1.64,95%CI(1.06,2.54)],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RR=0.51,95%CI(0.36,0.73)]较低,诱导缓解失败率、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女性患者闭经、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中小血管炎与连续口服相比诱导缓解效果相似,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唐泰 《临床医学》2016,(7):31-32
目的观察多靶点治疗膜性相关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膜性相关狼疮性肾炎,给予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补体C3水平、SLE-DAI积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有2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7例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64.9%;治疗6个月后,有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2例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88%。结论多靶点治疗能有效降低膜性相关狼疮性肾炎的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提高患者的缓解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VIP、CNKI数据库,评价纳入实验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显示,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较口服环磷酰胺复发率高(RR 0.73,95%CI 1.24~2.42)、白细胞减少率低(RR 0.51,95%CI 0.36~0.73),诱导缓解失败率、感染、终末期肾衰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冲击用环磷酰胺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与连续口服相比诱导缓解效果相似,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狼疮性肾炎免疫学指标及活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7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多靶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活动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双链DNA阳性率、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红细胞沉降率、CD3~+、CD4~+及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及血尿素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两组患者感染、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及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霉酚酸酯联合他克莫司多靶点治疗可有效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情,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检索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文献截止时间为2013年7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为:有效性指标包括:完全缓解率、有效率、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收集国内6个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47例患者,结果显示,LEF与CTX对比,尿蛋白下降有统计学差异,[SMD=-0.41,95%CI(-0.65,-0.18),P=0.006],血清白蛋白升高有统计学差异[SMD=0.43,95%CI(0.20,0.67),P=0.003]。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更低[RR=0.11,95%CI(0.04,0.37),P=0.003]、[RR=0.23,95%CI(0.12,0.45),P=0.0001]。完全缓解率、有效率、血清肌酐、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中国患者,LEF与CTX治疗IgA肾病疗效无显著差异,LEF与CTX对比,治疗效果相似,但LEF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TX,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激素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发生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治疗及护理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狼疮性肾炎进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出现副作用的护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骨髓抑制、粒细胞下降12例,占19.0%;感染10例,占15.9%;胃肠道反应20例,占31.7%;脱发23例,占36.5%;肝损害2例,占3.2%。无1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及静脉渗漏。结论:激素大剂量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是目前治疗狼疮性肾炎最有效的方法,但环磷酰胺有一定副作用,积极给予相应处理可防止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使治疗得以顺利完成,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环磷酰胺治疗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的效果及对性腺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对环磷酰胺治疗出现性腺抑制(闭经、血雌二醇小于39ng/L、促卵泡激素大于40IU/L)且狼疮肾炎仍处在活动期的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随访1年,运用配对t检验判断更改治疗方案前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变化;用生命表法和Kaplan-Meier函数计算尿蛋白转阴率和月经恢复率,以及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月经恢复的可能因素。结果:23例更改治疗方案时和6个月后狼疮活动指数积分差值为5.23±2.21,P<0.0001;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后,尿蛋白继续得到控制,有11例(48%)在更改治疗方案后6个月尿蛋白转阴性;有9例(39%)的病人在1年之内恢复月经;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和月经过期后的环磷酰胺累积量为影响月经恢复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环磷酰胺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患者,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可以继续发挥诱导缓解的疗效,并且有利于性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环磷酰胺(CTX)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ACP Journal Club、PubMed、OVID、EBSC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尽可能获取所有CTX治疗儿童HSPN的文献。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依据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423篇,英文176篇,中文247篇。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8篇。8篇RCT文献均未对随机分组方法作详细描述,均未采用分配隐藏,未采用盲法,未提及退出和失访,亦未提及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但都采用了公认的诊断方法,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1)CTX/激素(GC)联合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用GC组:RR值为1.58(95%CI:1.3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X/GC联合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量均优于单用GC组,MD值分别为:-2.04(95%CI:-2.92,-1.71)和7.61(95%CI:4.69,1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发生率:CTX/GC联合组的激素不良反应低于单用GC组,但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和脱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联合CTX治疗儿童HSPN比单用GC治疗临床缓解率高,降低蛋白尿和升高血清白蛋白效果更明显,对重症HSPN患儿疗效优于单用GC治疗。除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激素高外,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肝功能损害和脱发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但确切疗效仍需要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型狼疮性肾炎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重型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均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缓解率为56.67%,治疗后1年缓解率为90.00%;治疗后2年缓解率为75.00%;发热发生率为93.3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8.33%,黏膜炎发生率为66.67%,骨痛发生率为61.67%,腹泻发生率为51.67%,皮疹发生率未43.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1.67%,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5.00%,死亡率为3.33%。结论重型狼疮性肾炎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病情,促进相关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但感染属于死亡的主要因素,应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最佳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MEDLINE(1990~2006.12)、CMB(1980~2006.12)、CNKI(1979~2007.10)和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2006年第2期),收集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并对所获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共纳入4篇系统评价和6篇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A级证据)。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表明霉酚酸酯联合激素用于诱导期及缓解期能有效治疗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与环磷酰胺相比毒副作用较少。结论据患者意愿,结合我们的经验与当前最佳临床证据,制定出霉酚酸酯起始用量为1000mg/d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86-2087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疾病缓解率及血清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LN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比两组疾病缓解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补体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可提高疾病缓解率及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来氟米特(LE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59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活检显示为狼疮性肾炎,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补体c3等,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来氟米特治疗LN尿蛋白缓解率为72.4%,高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缓解率(57%),LN活动性指标缓解率也高于后者。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狼疮活动且副作用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非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23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给予霉酚酸酯1.5g/d、复方甘草酸苷0.1g/d及拉米夫定0.1g/d,治疗6个月,每2~4周复查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血常规。结果: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损害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霉酚酸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和吡柔比星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采用P-CA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BD方案治疗的36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方案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P-CAD组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85.7%(24/28),治疗有效率(CR+PR)为75.0%(21/28)。中位PFS为16.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0.6个月;BD组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63.9%(23/36),治疗有效率(CR+PR)为55.6%(20/36)。中位PFS为13.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6.7个月。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乏力、皮疹等,经过对症治疗以及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能明显提高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缓解率,并有延缓病情进展及延长生存时间趋势,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尿毒症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治疗措施,方法:收集1981 ̄1995年符合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共32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基础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总有效率为78.1%,死亡率为21.9%,结论:需要透析的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并不等于终末期肾病积极治疗肾衰有好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肖洁  张路家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5-2367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2月,全面收集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章进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临床缓解率(RR=0.92,95%CI:1.08 ~ 1.45)和完全缓解率(RR=0.79,95%CI:0.85~1.62)高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远期复发率率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RR=1.32,95%CI:1.75 ~ 11.75).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CTX治疗组的IgG (MD=-0.78,95%CI:-1.38 ~-0.49)、24 h蛋白尿(MD=-0.68,95%CI:-1.54 ~-0.32)、Scr(MD=-4.26,95%CI:-12.38 ~-0.79)、BUN(MD =-1.48,95%CI:-10.07~-9.35),ANA(MD =-0.83,95%CI:-1.12 ~-8.35)显著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激素和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