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沥青路面在堤防道路使用期开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沥青路面在铺筑使用后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由于路表水的浸入,裂缝量迅速增加,路基、路面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加快路面的裂缝产生,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李鹏程  梁浩 《中华建设》2012,(7):254-255
路基就是公路的基础、基石,它是公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部分。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维修简便等特点,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地应用。路面平整度是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反映道路综合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阐述了道路沥青路基路面的原因分析、影响路面因素等方面,提高路基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以及分析了特殊地基的处理方法。沥青砼路面为柔性路面,总体结构刚度较小,在车辆荷1.沥青路基路面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3.
路面裂缝是公路病害中较严重的一种。裂缝出现后,雨水会沿裂缝下渗至基层、路基,降低结构强度,使裂缝加大、扩展,路面的病害会有进一步加剧。本文以G218线K277-K325段沥青路面裂缝的修复为例,介绍了压缝带在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已建、在建的高等级公路中的普遍结构类型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这种材料的典型代表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当中。虽然这一材料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最为明显的就是其脆性大,易受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并最终反射至沥青面层,使路表水进入面层,形成反射裂缝,降低了路面强度和使用性能。随着面层材料、结构的设计施工逐步发展成熟,由半刚性基层带来的道路早期损害的问  相似文献   

5.
旧混凝土道路在维修改造时,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后主要存在路面反射裂缝开裂问题。该文针对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后主要存在的反射开裂质量通病,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铺土工合成材料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开裂。土工布和土工格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其各自的物理性质、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投资等选择合适的土工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水平,首先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辆轴载优化公式,随后探讨了其设计要点,最后依托某公路项目,利用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强度指标变化趋势。我国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工程建设速度不断提高,且国内公路的路面结构层大概80%以上均为沥青混合料路面。但是,如果沥青路面基层材料选择不合理,在车辆轴载影响下,会出现裂缝、凹槽等病害形式。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等优势,在沥  相似文献   

7.
正在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施工质量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沥青面层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但由于沥青混合料的不同性能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设计影响关联不是统一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加上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还有施工设备、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8.
乔向军 《长江建设》2012,(11):214-215
沥青路面的主要特点有噪音小、行车舒适、扬尘少以及便于维修等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然而,其也具有开裂等不可避免的缺点,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不仅造成路面的使用功能降低,质量下降,还会使得路线形成恶性循环,是公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果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过多的裂缝,就会使得路基在降水时整体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稳定性不足造成的水损害,是我国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工程实践表明,浸水马歇尔试验与路面的实际状况相差较远,其残留稳定度也未能反映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真实情况。适当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良好使用性能的前提,沥青混合料在掺加添加剂后,马歇尔试验的结果可能改变。本文在实验室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石灰、水泥石灰 水泥等无机添加剂对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沥青路面的广泛铺设进一步改善了交通运输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沥青路面病害的频繁发生给我国交通运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关沥青路面养护方面的探讨,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沥青路面病害以裂缝最为常见,当裂缝进一步蔓延就会造成沥青路面的功能性破坏,大大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经多年的沥青路面工程实践可知,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车流量大,超载严重车流量大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