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顺铂(DDP)同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二维后装组47例患者行IMRT联合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三维后装组39例患者行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分析评定两种治疗方式下对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受照剂量、2cm3受照剂量(D2cc)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三维后装组危及器官(小肠、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Dmin、Dmax、Dmean、D2cc均明显少于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后装组血小板减少23.09%(9/39)、消化道反应47.72%(19/39)、放射性膀胱炎71.79%(28/39)及放射性直肠炎56.41%(22/39)情况均明显低于二维后装组[70.21%(33/47)、65.96%(31/47)、82.98%(39/47)、80.85%(38/47)](均P0.05)。结论: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在剂量学角度可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盖诺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2-06-2004-12对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步放化疗组42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用盖诺联合顺铂化疗,同时行根治性放疗;单纯放疗组44例行根治性放疗.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2.9%,单纯放疗组7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副反应相近.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近期疗效,不影响放疗进程,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组50例,同步放化疗组5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前、中及放疗结束后给予CTB(卡铂加吡柔比星加博来霉素)腹壁下动脉灌注化疗,每周期间隔28天,共化疗3周期。比较两组病例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6%、72%,(P<0.05),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4%,(P<0.05),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及时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治疗。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近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疗效肯定,患者能耐受,与放疗联合应用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5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体外照射和腔内近距离照射的放疗方案:外照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每周5次,2GY/次/日。~(192)Ir腔内放疗A点量DT 70 Gy,B点量DT 50 Gy~56 Gy,6周完成。后装当天不行外照射。放疗同步顺铂40mg/m~2/次,每周1次。分为A、B两组均在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应用IMRT组靶区更精确,OAR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有明显减少。A组治疗有效率96.6%;B组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一种有效手段,可减少放射性损伤及急慢性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术前用药在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21例同步放化疗,21例新辅助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鳞癌:顺铂(DDP)+博来霉素;腺癌: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同步放化疗组化疗期间配合放疗,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结束后选择合适时间手术。观察两组间的近期疗效、手术率及手术切缘阴性情况、毒副反应、远期疗效(1、3、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率及手术切缘阴性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和胃肠道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高于新辅助化疗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术前用药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优于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放化组42例(A组)及单纯放疗组50例(B组).采用10MV-X射线根治性放疗,体外全盆腔大野照射DT50Gy,当外照射剂量达20Gy时.照射野中间4cm挡铅,192Ir高刺量率腔内后装放疗,后装治疗A点总剂量DT48Gy、A组在治疗第2、5周始行同步化疗,采用顺铂(DDP)25 mg/m2,第1~3天静脉点滴,5-FU 350mg/m2,第l一5天静脉点滴,3周为1周期,共2疗程. B组仅行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第5周后观察,A组CR4例,PR32例,总有效率85.7%;B组CR2例,PR28例,总有效率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A组CR30例、PR8例,总有效率90.5%;B组CR27例、PR9例,总有效率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过程中A组肿瘤消退速度快于B组.患者放疗结束3个月时,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7.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A组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患者经治疗后均可耐受.结论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肿瘤消退速度快,可增强疗效,副反应稍增加,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重大影响的毒副作用。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相对于单纯放疗治疗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病例23例为观察组,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步化疗,盆腔外照射肿瘤总量40~60Gy.并以同期采用盆腔前后野照射及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病例共29例作为对照组,盆腔外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意义,评估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对该治疗方案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期)101例,其中研究组(术前同步放化疗组)59例,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次联合腔内后装放疗2~3次(700~1200cGy/次),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42例予盆腔内外照射的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CC水平。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切除率达100%,病理有效率9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和92.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3.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的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及放疗消瘤后血清SCC阴性者有效率及病理完全反应率较阳性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A期宫颈癌中,应用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疗效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一致,副反应轻,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血清SCC对术前辅助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50例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 SM  Liu Z  Chen HW  Zheng W  Su J  Gao Y  Yang Y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27-72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0例宫颈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包括初治患者28例(初治组),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9例,放疗后未控13例;并将初治组与同期行常规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初治组近期有效率为96%(27/28),对照组为9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未控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有效率为92%(12/13),进展1例;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9例患者中7例症状缓解,有效率为7/9。初治组直肠反应发生率为46%(13/28),对照组为8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1%(20/28),对照组为63%(1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0和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膀胱反应发生率为7%(2/28),对照组为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与常规照射放疗的近期疗效相似,而近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放疗后未控、治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宫颈癌调强放疗时盆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步加量放疗(SIB)与后程加量放疗(LCB)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癌伴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宫颈癌调强放疗时采用转移淋巴结SIB与LCB,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放射性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SIB组54例,LCB组57例。治疗完成时间46~107天,中位完成时间61.1天。SIB和LCB组外照射和总体放疗完成时间分别为38.4±5.4天vs 49.5±7.3天(P0.01)和54.5±6.5天vs 67.4±5.4天(P0.01),SIB组均显著短于LCB组。放疗结束时两组淋巴结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vs 87.7%,P0.05);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在放疗结束时(61.1%vs 42.1%,P0.05)及3个月后(87.0%vs 70.0%,P0.05)SIB组均较LCB组显著提高。SIB组3年生存率和野内淋巴结复发率均显著优于LCB组(P0.05)。在放射性副反应方面,放射性直肠损伤和放射性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和Ⅲ度以上平均持续时间在SIB组均较LC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盆腹腔转移淋巴结SIB放疗方式疗效优于LCB放疗方式。SIB未明显增加胃肠道及泌尿系急性放射性反应,骨髓保护方面SIB方式优于LCB。  相似文献   

12.
放射治疗子宫颈癌5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照射加腔内后装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0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应用腔内后装放疗与体外照射相结合治疗子宫颈癌5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0例宫颈癌患者,I期2例(0.34%),Ⅱ期292例(50.34%),III期277例(47.76%),IV期9例(1.56%)。5年总的存活率为62.75%。临床Ⅱ、Ⅲ期中肿瘤直径≤4cm者5年存活率分别为73.91%及60.58%,明显高于直径>4cm患者的5年存活率40.32%及40.18%(P均<0.05)。Ⅱ、Ⅲ期治疗前血红蛋白<100g/L组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31.56%及29.60%,≥100g/L组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68.49%及68.5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临床II期中病理分级Ⅱ级者5年存活率为75.00%,Ⅲ级者为58.6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97%和5.0%。结论影响外照射加腔内后装照射治疗宫颈癌预后的因素是肿瘤期别、大小,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及病理分级。外照射加腔内后装照射治疗宫颈癌疗效肯定,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腹腔深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0例首次治疗的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放疗,外照射1周后同步行化疗,DDP 40mg/m2,1次/周,共6周期。另观察组于化疗当天行盆腹腔深部热疗,每次60min,1次/周,共4次。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外照射结束时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1年期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0.00%、97.14%、88.57%、62.86%、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1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两组各项早期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腹腔深部热疗加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宫颈癌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期13例,Ⅲa-b期23例,Ⅳa期7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107次,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近期有效率为72.1%,其中2例Ⅱb期经2次介入治疗后癌细胞消失,无需治疗,另2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断端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3例.结论介入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它能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步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2001至2004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2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2例和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在同样放疗基础上,同步放化疗组给予TP方案(卡铂+紫杉醇)化疗,3-4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0.4%,单纯放疗组有效率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疗组平均生存期32.33个月,单纯放疗组平均生存期31.21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能够耐受.结论 放疗同时联合TP方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2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放射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5例,其中IMRT组15例,常规放疗(CRT)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MRT组与CRT组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6.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0.0%,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Ⅲ、Ⅳ级胃肠反应及泌尿系反应。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肠梗阻、盆腔及腹壁纤维化发生率IMRT组分别为20.0%、6.7%、6.7%和6.7%,均低于CRT组(P0.05)。阴道粘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与常规放疗相比,IMRT未能改善近期生存率,但可明显降低急慢性放疗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及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由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5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6篇RCT,共1295例患者。结果显示:①热放化疗组在近期疗效(治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方面均高于放化疗组、热放疗组及单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有效率方面高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热放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较放化疗组及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及5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单放疗组及热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热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近期毒副反应(膀胱反应、直肠反应、干性皮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方面,热放化疗组较单放疗组和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能够耐受。远期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热放化综合治疗宫颈癌有提高疗效的趋势,并不增加其远期毒副反应,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近期及远期毒副反应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及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由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5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6篇RCT,共1 295例患者。结果显示:①热放化疗组在近期疗效(治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方面均高于放化疗组、热放疗组及单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有效率方面高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热放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较放化疗组及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及5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单放疗组及热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热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近期毒副反应(膀胱反应、直肠反应、干性皮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方面,热放化疗组较单放疗组和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能够耐受。远期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热放化综合治疗宫颈癌有提高疗效的趋势,并不增加其远期毒副反应,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近期及远期毒副反应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调强适形放疗加后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IIb期、IIIa期和IIIb)患者121例,其中59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IMRT组),6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3D-C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IMRT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32.2%vs 51.6%)、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2.4%vs 62.9%)、直肠反应发生率(27.1%vs 45.2%)均少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泌尿生殖道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18.6%、23.7%和16.9%,3D-CRT组分别为24.2%、25.8%和20.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IMRT组的局部控制率高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vs 70.1%,P0.05)。结论: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减少放疗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采用ICBT,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手术情况及高危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56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施行ICBT后,宫颈肿瘤临床完全缓解5.9%(3/51),部分缓解51.0%(26/51),无变化43.1%(22/51),恶化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是骨髓抑制、腹泻、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全部患者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ICBT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3.58±1.08)h对(4.46±0.93)h,术中出血量减少(395.1±219.8)mL对(999.1±637.4)mL,术后拔尿管时间缩短(11.47±6.48)d对(15.18±8.41)d,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37.25%对48.2%)。除尿潴留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适当剂量腔内放疗是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