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易感因素,以制订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探讨380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原因,观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早产儿、低体重儿、侵袭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新生儿感染高发疾病。结论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护理管理,积极防治新生儿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是降低或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任咏 《妇幼护理》2022,2(20):4672-4674
目的 研究分析将 PDCA 护理模式实施于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中接受治疗的 8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 PDCA 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病房指标达标情况、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满 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房指标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 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中采用 PDCA 护理管理模式,能改善新生儿病房 指标达标情况,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列出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结论:母婴同室是院内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之一,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健全并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是做好控制院内感染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策略,感染因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新生儿自身因素,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为加强培训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认为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全面实施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行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4年新生儿科住院病例采取有序调查,排除误报与漏报,资料重新逐一登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4年来共收治新生儿4 785人,发生医院感染207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由2007年的4.2%降至2010年的2.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新生儿病房布局流程、环境、医护人员、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优化布局流程、加强环境物品的消毒、做好侵入性操作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手卫生等护理措施,能较好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重视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47例患儿,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仅为0.9%。与实施预防及控制感染护理管理前感染率3.5%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学科的快速发展,危重儿、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大幅提升,侵入性操作大大增加,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长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加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能力较低,易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新生儿病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我院选用洁悠神脐部喷洒,较好地控制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的护理措施。先天性皮肤缺损新生儿的护理主要做好伤口的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加强疼痛管理等。 德湿洁水凝胶和美皮康泡沫敷料可以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理想的湿性环境,有效吸收渗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上皮细胞爬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同时,新生儿皮肤娇嫩,免疫力低下,皮肤缺损后极易造成创面感染,甚至全身感染,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9 324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率、主要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等。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4.8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7.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侵入性操作、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85、2.854、2.341,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能力低下,护理工作中侵入性操作多,住院环境拥挤等,导致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危害极大。因此,我院新生儿诊治中心认真执行卫生部的相关制度,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完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基础护理以及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PICC等特殊护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2007年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2007年9581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97例,感染率为1.01%,其中2005年37例、2006年32例、2007年28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占56.70%。结论预防与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需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01-2010-12在NICU住院的1 461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l 461例住院患儿中有8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5%.结论 加强了监护和护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安全,提高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使新生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主要发病和死亡原因。妇幼保健院属于专科医院,每年新生儿科均收治大量高危产妇娩下的或从外院转来的高危患儿,我们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加强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发现感染隐患,规范护理行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根据感染高危因素,确定监测项目,设计监测表格,制订各类监测人员职责,按照职责要求实施目标监测,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环节和过程控制能规范护理行为,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1.1%(108/8 624),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占50.9%;其次为大肠希氏菌,占33.3%。结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促进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新生儿病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做好院感防治是新生儿病室的"生存之本"[1].笔者对我院新生儿室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切断感染途径,早期发现感染征象,提高新生儿机体抵抗力,结果使全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增强,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更为主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眼部护理对预防新生儿眼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09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中分娩出生的新生儿68例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出生日期的不同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34例。参照组新生儿予以基础护理,试验组新生儿予以基础护理联合眼部护理,对2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眼部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 06%)明显高于参照组(82. 35%)(P 0. 05);试验组新生儿的眼部感染发生率(0. 00%)明显低于参照组(11. 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新生儿行眼部护理可为新生儿眼部感染预防提供保障,有效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2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新生儿及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期间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并在新生儿出院后对两组新生儿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总发生率为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对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阳  黄群  何红燕 《护理学报》2008,15(7):18-21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