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要心系民众     
“心系民众”,对于民政工作者来说,既是天职所需,又是道德所在。民政工作是代表着党和政府去做“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谋福利”的工作。我们所从事的如拥军优属、退伍安置、救济救灾、五保供养、社会保险、残疾人福利事业等,没有一样不是“心系民众”的。、如何做到心系民众,从民政干部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而言,我认为,应努力做到四个“要”:要关心民众疾苦。时刻把民政对象放在心上,时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用自己温暖的手,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我们是公仆,是勤务员,是为民政对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场主的话:又是一年农闲时。春节刚过,新的一轮民工潮开始涌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背着行囊、带着憧憬离开了故土,去一个个陌生繁华的都市找寻梦想。   于是,招工!招工!哪怕一个小小的讯息都会让他们激动。渴望工作的急切心理让他们无暇去分辨其中的真伪,他们也想像不到打工路上设下的种种陷阱,他们甚至顾不上翻看一下报刊上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那上面披露的“招工”者的骗局和打工者的凄惨:原本单纯的农村女娃,因听信朋友或他人“介绍工作”的谎言,最终沦落为风尘女子或遭遇被拐卖的下场;淳朴的农村小伙儿,被“招工者”种种“美丽”的承诺所迷惑,欣然前往却被骗进“黑厂”,过着食不果腹、没有尊严没有自由的日子。   为了帮助善良的农民朋友识破这些“招工骗子”的花招, 3月初,我们安全试验场的记者假扮经理,先后奔赴河南省驻马店、南阳、许昌等地,在一些村庄上演了一出出“招工骗局”。情况如何?请看──  相似文献   

3.
“村官”,虽然没有列入正式的职务序列,却是中国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小事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然而,有的“村官”却忘记了为广大村民谋利益的职责,想方设法“勤捞致富”。  相似文献   

4.
匡升相 《人权》2002,(5):56-56
好干部我们就不说了,“有花自然香,何必当风扬”,他们尊重人,体贴人,极有人权意识,说多了他们反而脸红。坏干部、“土皇帝”我们也不想说,他们野蛮霸道,践踏法律,毫无人权意识;他们利令智昏,穷凶极恶,不碰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说也白搭。我们只说“土皇帝”身边的那些人:当初吆吆喝喝,推涛助浪,听命于人,怎么就没有一点人权意识呢? 今年8月上半月的《家庭》杂志载文《把“土皇帝”拉下马,反腐伉俪何惧明枪暗箭》说: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前县委书记杜保乾“滥用国家扶贫款”,“不惜耗资数亿元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捏造罪  相似文献   

5.
车辆没取得营运资格就“兼职”做客运,即谓坊问所称的“黑客运”,这一群体在我省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营。由于这些黑客车司机和车主没有办理营运手续,没有缴纳营运费及税费,因此节省了很多成本和费用,所以。他们的黑营运收入颇丰(每个司机每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倾听农民的意见,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关键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首先要下去,倾听农民的意见。农民和干部互相理解,首先是干部理解农民,要农民支持干部的工作,首先是干部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干部下去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就是理解的开始。各地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促进了大批干部下乡。多年来,许多干部已经生疏了这种工作方式,他们以为没有必要了,但…  相似文献   

7.
欲要人爱必先爱人樊作礼“欲要人爱,必先爱人”,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句颇有哲理性的大实话。在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只埋怨别人,不埋怨自己;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只求别人爱自己,而自己却不爱别人。一旦自己的“一厢情愿”没有实现,心理就极不...  相似文献   

8.
姚文元病死的消息发布后,有网友问“姚文元是谁”,有的说“这是一位老人的逝世”。这是一群不知道“文革”。不晓得“四人帮”的年少者。他们身上没有“伤疤”。  相似文献   

9.
球场上有球星,影视界有影星,歌坛有歌星。他们都凭借自己高超过硬的技能和实力吸引众多观众拜倒于他们膝下,成为他们的球迷、影迷、歌迷、偶像。作为老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课星”,让学生崇拜你、折服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星”却没有“课星”呢?说明“课星”的要求远比其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上司的“脸色”。上司的“脸色”晴,他则说话滔滔不绝,办事利利索索,尽力发挥表现;上司的“脸色”阴,他则说话胆颤心惊,办事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冒犯。因此,他们活得非常累,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对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当群众的“脸色”好看时,他们生产积极性高,工作劲头大,说明你的决策或言行是正确的;相反,当群众的“脸色”阴沉时,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无精打彩,干劲锐减,说明你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有许多人说话、办事总是先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领导的“脸色”。他们时时揣摩领导的心思,把领导的好恶作为办事的出发点,领导“脸色”的“阴”和“晴”,决定他们办事的心情和效率。按说,看领导脸色并没有错,一位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领导干部,他的心必然与群众相通,脸  相似文献   

12.
郭松民 《半月谈》2005,(7):63-63
今年“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曾向媒体抱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敷衍本地人大代表.致使他们的建议和议案屡遭冷遇。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固然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心不强有关.而一些人大代表没有运用好手中权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当代广西》2009,(6):41-41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下,各级组织部门对党建调研异常重视,形形色色的党建调研“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调研过后,却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只开花不结果”。凡此种种,造成党建调研一定层面上“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让调研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三讲”教育的逐步深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三讲”教育重大意义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自我改造的动力得到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投入不够,随便应付的情况。有的人一看到“必读篇目”,便认为这些文章都已读过,随便翻一翻了事。有的人一听到讲政治,便认为平时政治已讲得够多,自己又没有出现过什么大问题,因而对‘讲政治”不以为然。至于“讲正气”嘛,可能存在点“哥们”义气等小问题,改了就是了。其实,这些领导同志需要端正认识,否则会成为“三讲”教育的“擦边球”,“三讲’教育对他们真的是“徒有形式”。为什么一些领…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1995年第5期上发表李学注同志的文章,其中提到:“走出思想政治课的低谷主要靠政治教师自己。”我以为这常说的一句话: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深刻的体会、十分高明的见解。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同感。归纳起来,也就是具体分析”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例就在身边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典型例子,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让学生对这些成语进行讲解,并让他们各举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以加深他们对这个观』安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爸…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他们能拖就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他们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这些统统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创造》1993,(6)
一、兴邦之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应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是非标准、民族气质,并持之以恒,流传后代,成为振兴中华的巨大物质力量。我们有些同志沾染一些很坏的风气,他们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谈使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阔论使他们耽误了许多事情。有些同志“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他们习惯于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是不说怎么样才对;他们总喜欢说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就是不说自己行不行,他们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只吹哨不上场,谁“进球”吹谁“犯规”;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他们涣散了别人斗志,污染了周围的风气,误事、误国、误人、误己,此患不除,四化难矣。  相似文献   

19.
改变求全责备的用人观,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针对领导干部在人才选拔使用上存在求全责备的问题,多次作过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人才是有的,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他在谈到人的缺点时指出:“人都有缺点,我们在座的人都有缺点,别人一样也有缺点。各有各的缺点、弱点。当然缺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他还强调“你们觉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本没有“行业人大代表”这样一种角色,尽管在选举过程中,可能考虑到行业的代表性。但是,一些人大代表被他所在的选区选民选举出来后,方才觉得自己是“行业代表”。类似这种情况和意识,反映着一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人大代表的利益与选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