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寒冷气候区的六例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性数据,并通过与传统公共建筑进行比较,得出了寒冷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各项节能技术在增量成本以及增量效益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使建筑项目取得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彩凤  陈梦源  彭莉  潘玉亮 《建筑科学》2021,37(10):170-178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寒地建筑内在需求,确定以低能耗为寒地建筑发展愿景,针对寒地建筑围护体系设计,提出推广清洁能源、减少能耗需求、提高能耗效率三个设计原则;结合设计中的具体设计措施,从整体设计策略层面,提出建筑设计整合被动式技术、围护体系形体采用集约化形态、围护体系材料选择地域化材料、围护体系运行使用智能化管理等4点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气候区几个典型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实践,结合部分建筑运行实测效果,对比、分析了气候适应型公共建筑在改善建筑环境性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并节约能耗的综合技术策略,研究如何与建筑空间平面设计相结合,进而总结、归纳了在建筑体型、空间平面设计与节能或环境性能提升技术融合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流程及经验。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被动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超低能耗、超低碳排放量、超高室内舒适度等特点的建筑技术体系。德国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并建造被动房对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围护系统作为被动房设计的重点要素,对建筑的节能效率有重大的影响。以寒冷、严寒气候区的被动房项目为例,对被动房外围护系统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以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住宅示范项目为例,进行能耗模拟与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寒冷、严寒气候区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零能耗建筑因其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技术策略不同。本工程以无锡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为例,介绍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探讨研究适宜于无锡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路径,为今后无锡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设计提供成功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问题,选用河北省张家口市供热调度大楼为模拟研究对象,分别调整其外围护结构、屋顶结构、楼面结构的保温层厚度,然后对其进行模拟计算,整理相关的节能数据,利用所得的节能数据分析调整供热调度大楼各部分保温层厚度对其节能率的影响,总结寒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寒冷地区建筑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能源消耗量较大,尤其是小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总量不容忽视。因此为降低寒冷地区建筑物能源消耗并提高建筑物环境质量,开展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文章就此针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建设进行研究,并以绿色建筑理念作为着眼点,从多个方面入手,展开了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要点的分析与探讨,希望推动公共建筑在节能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建筑的发展,建筑围护体系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建筑表皮不再只是填充建筑洞口的材料,而是展示文化内涵、地域特质、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媒介。寒冷地区的能耗有73%~77%是通过围护结构损失掉的,是寒地建筑采暖能耗流失的主要途径。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幕墙、门窗引起的能量损耗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当代建筑透明度越来越高,幕墙及窗户的面积越来越大,幕墙围护体系的生态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寒地气候环境特征,分析当前几种寒地建筑生态幕墙表皮的设计对策,展示了新的建筑生态表皮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希望能对今后的寒地建筑生态节能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st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在太原市选取部分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分析,得出了公共建筑各类能耗的比例,以及公共建筑保温节能体系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寒冷地区乃至全国的公共建筑的保温节能设计改造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热工性能评估的个别条款在夏热冬冷地区执行时的疑问,进行了探讨.标准未限定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强制指标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不应包括非供暖空调建筑和建筑中的非供暖空调区域;标准规定权衡判断以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依据,笔者建议供暖空调的设计负荷或全年的累计负荷也可作为权衡判断依据,以简化权衡判断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选择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南京的一栋高层居住建筑作为案例,对其进行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并通过结果分析,提出了改善节能效果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现阶段的建筑能源消耗指标,分析了建筑能耗与建筑功能、空调采暖冷热源、人员密度的相关性和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探讨了确定建筑能耗的模拟方法。借助模拟软件DesignBuilder,给出了不同建筑功能的节能工况、20世纪80年代工况的能耗指标。研究了建筑能耗定额的制定方法,给出了现阶段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定额。  相似文献   

14.
苑登阔  许鹏 《建筑节能》2014,(4):76-80,106
分析现行公共建筑能效指标及评价方法,按其对建筑用能效率的分析深度划分为全楼宇层面和系统层面,又将评估全楼宇能效的指标按照数据来源分为基于统计数据和基于模拟数据两大来源,而系统层面主要是针对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动力系统的评价。随机选取上海4栋大型公建的实际数据来测评全楼宇能效定额评估法,结果显示其并不能理想地为挖掘节能潜力提供指导。如今国内公建能效评估体系较为不统一,应从各地区能效标准逐步修改、扩展,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选择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两个不同气候分区的节能建筑作为案例,分析了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和优化设计,改善建筑节能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是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营造舒适微气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性设计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能进行优化。将设计条件与决策过程向数据和算法进行转化,是实现这一优化过程的关键。以建筑体量为研究对象,基于既往气候驱动下计算性设计的相关研究,针对工作流程中气候驱动因子的多维度整合、环境性能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影响因子的参数化建构三个核心环节,建立了由“特征认知-逻辑转化-方法择取”构成的决策框架,并对其中关键性技术方法进行解析。最终结合工程实践,验证计算性设计方法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西公共建筑空调能耗及运行管理的调查结果;对空调冷热源方式、装机容量、能耗水平、一些节能方式以及运行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广西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暖通空调方面的编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玻璃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玻璃窗模拟软件Window5.1和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ST2,以一个典型住宅建筑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9种典型玻璃窗的热工特性以及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的能耗,分析并评估了不同类型玻璃窗的节能特性和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从而可得出如下结论: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议采用中空高透射Low-e玻璃窗;在夏热冬冷地区选用中空 内遮阳窗户类型可比普通单窗节能近20%;而在夏热冬暖地区可以选择低透射Low-e玻璃窗、中空 内遮阳模式或者普通单玻 内遮阳模式均可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为将来的建筑外窗节能设计以及玻璃窗的合理选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