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及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方法将144份HBV标志物不同组合阳性标本分为3组:HBV-DNA<103(阴性)分为一组;HBV-DNA104~106为二组;HBV-DNA107~109为三组。检测其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结果HBeAg阳性者53例,HBV-DNA检出率92.45%、含量7.63±1.63(拷贝数);抗HBe阳性者52例,HBV-DNA检出率42.31%、含量6.06±1.48(拷贝数),提示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然存在着病毒的复制。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r值均在0.2以内,P均大于0.05,说明HBV-DNA复制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HBV-DNA是否阳性及含量为标准分为3组,与肝功能8项指标经对应与阴性组相比后大部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之间)。特别是HBV-DNA含量中等水平的第二组较其他两组指标参数变化更为明显。结论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虽然无相关性,但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可直接反映机体中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肝功能与HBV-DNA病毒载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肝功能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的95例CHB患者为CHB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用生化仪测定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间接胆红素(IB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95例CHB患者按HBV-DNA病毒载量分三组(Ⅰ组:HBV-DNA〈103 IU/ml;Ⅱ组:103 IU/ml ≤HBV DNA〈104 IU/ml;Ⅲ组:HBV-DNA ≥104 IU/ml),比较各组间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BV-DNA不同载量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HB组ALT和AS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组TBi、DBi和I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和Ⅲ组ALT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20.5和 526.5,P分别为0.042和0.004),Ⅱ组和Ⅲ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38.5,P=0.360),HBV-DNA病毒载量在TBi、DBi、IBi、AST水平和A/G比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0.428、0.811、1.221、4.250、2.614,P均>0.05);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r=0.243,P=0.018),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肝功能指标正常CHB患者的部分人群仍可能存在肝细胞的损害,AL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最敏感指标之一,HBV-DNA病毒载量与ALT呈正相关,而与TBi、DBi、IBi、AST水平和A/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浆与血清中游离HBV-DNA含量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抽取乙肝患者静脉血2mL,其中1mL注入普通真空采血管,另1mL注入含EDTA-Na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并混匀,4h内分离血清和血浆,对二者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27例乙肝患者血浆和血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4.8%(95/127)和72.4%(9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05);两种标本检测为阳性者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5,P〉0.05)。结论血浆和血清标本均可用于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但由于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的收缩及红细胞的聚集,可能会将血液中少量乙肝病毒颗粒包裹在一起形成凝块,使血清中HBV含量略低于血液中的实际含量,加上抗凝血标本可快速分离出血浆,方便实验室工作,故建议临床工作中做HBV等病毒定量检测最好采用血浆标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并探讨其与乙肝五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现有450例血清标本,采用FQ-PCR检测(HBV-DNA)含量,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乙肝五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0例血清标本中,156例HBsAg (+)/HBeAg(+)/HBcAb(+)的标本,HBV-DNA的阳性为148例,阳性率为94.9%(148/156),平均病毒量为4.51×107拷贝/ml,75例HBsAg(+)/HBeAb(+)/HBcAb(+)的标本,48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64%(48/75),平均病毒量为2.42×105拷贝/ml.12例HBsAg(+)/HBcAb(+)的标本,HBV-DNA阳性为7例,阳性率为58.0%(7/12),平均病毒量为4.26× 104拷贝/ml;20例HBsAb(+)/HBeAb(+)/HBcAb(+)的标本,HBV-DNA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5%(1/20),平均病毒量为6.34× 103拷贝/ml;98例HBcAb(+)的标本,HBV-DNA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5%(1/20),阳性率为1.2%(1/98),病毒含量为1.35×103拷贝/ml,89例乙肝五项全阴的标本,HBV-DNA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1.1%(1/89),病毒含量为8.37×103拷贝/ml,测定结果表明,HBV-DNA的阳性率及平均病毒量在乙肝五项不同组合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FQ-PCR定量检测HBV-DNA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HBV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对694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V标志物(HBV-M)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结果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5.68%(299/537),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3.82%(6/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140/140),平均含量为4.67×107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1.43%(32/35),平均含量为2.46×107copy/mL;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4.66%(117/262),平均含量为2.58×104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1.54%(6/53),平均含量为1.54×104copy/mL;HBs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51%(4/47),平均含量为2.15×104copy/mL;抗-HBs(+)、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07%(5/123),平均含量为1.32×103copy/mL;抗-HBs(+)、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2.94%(1/34),平均含量为1.17×103copy/mL。结论临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判定有必要同时结合HBV-M和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4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作HBV-M测定,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及谷草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ASTm)测定,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组)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sAg(+)HBeAg(-)HBcAb(+)(小三阳组)(t=6.47,P〈0.05)和HBsAg(+)HBcAb(+)组(简称"1,5组")(t=2.25,P〈0.05),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0.8%(108/119)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32.4%(52/150)及1,5组的34.3%(12/35)(P〈0.05)。HBV-DNA定量与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部病例分析仅TBil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分组分析表明,大三阳组中TBil和γ-GT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而小三阳组和1,5组TBil、ALT、AST、γ-GT和ASTm与其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中,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1,5组间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乙肝患者血清学不同的HBV-M下,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γ-GT和ASTm的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68-2069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变化对孕妇早产发生的影响。选取我院接收的31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依据是否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分为对照组(正常孕妇)2897例和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孕妇)293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对孕妇肝功能变化和早产影响进行研究。两组在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早产发生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变化能够提高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影响孕妇肝功能变化情况,提高孕妇早产发生率,因此需要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进行充分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 64例 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 M采用 ELISA法.结果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 HBV 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而慢性中、重度肝炎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样肝组织炎症分级 G1、 G2、 G3随着炎症分级的增高,其血清 HBV DNA含量也逐渐增高,而在 G4级较 G3级反而有所下降;血清 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关系;血清 HBV DNA含量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血清 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与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及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表面抗原(HBsAg)编码区(S区)由S、前S1和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前S1和前S2三种主要蛋白,从而共同构成HBV外壳蛋白。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对31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 preS1-Ag、HBV-M、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定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IFMA法)测HBeAg,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160例患者中有11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0.6%;其中A组HBV-DNA阳性率为97.7%,B组为38.3%(χ2=96.4,P<0.05),HBV-DNA定量均值A组与B组(A组:6.59±1.34,B组:4.0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评定HBV复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HBeAg定量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HBV-M,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法(PCR)检测HBV-DNA.结果 在HBsAg( )、HBeAg( )、抗-HBc( )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及含量最高,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密切,并呈正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 )及抗-HBc( )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 单从HBV-M模式很难准确判断HBV病毒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而定量PCR的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更能真实反映HBV病毒的复制情况,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指标,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大量使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已成为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HBeAg定量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是以铕(Eu)作为荧光标记物,具有测量灵敏度高、示踪物稳定、定量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疗效观察、疗程确定上有重要意义[1],现使用DR6608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系统及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ABI-7300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对579份标本进行同时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含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众多。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本地区乙肝感染情况,为乙肝病情的临床判别和疗效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与HBV-DNA检测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392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HBV)两对半,用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乙肝两对半模式不同血清型的HBV-DNA阳性率不同,HBsAg( )、HBeAg( )、抗-HBc( )最高,其HBV-DNA检出率为96.1%,对数均值为7.8±2.25;HBsAg( )、抗-HBe( )、抗-HBc( )的HBV-DNA检出率为37.8%,对数均值为4.5±1.07;而HBsAg( )、抗-HBc( )的HBV-DNA的检出率为76.5%,对数均值为3.4±0.86.结论 3种血清型的HB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拷贝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HBV-DNA含量与AL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28例患者血清HBeAg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含量,并对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的HBV-DNA定量阳性率(94.78%)显著高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组(31.82%)和HBsAg阳性、抗-HBc阳性组(35.51%,P<0.01);HBeAg含量>4.0Ncu/ml患者中血清HBV-DNA含量>107组的阳性率(67.03%)显著高于HBV-DNA含量105~7组(44.45%)和HBV-DNA含量103~5组(7.69%),而HBeAg阴性患者HBV-DNA检出率仍较高;HBV-DNA(+)组与HBV-DNA(-)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HBV-DNA(+)组之间HBV-DNA含量高低与ALT无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停止复制;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量核酸释放剂(micro-nucleicacidreleasingreagent,MNRR)”,建立微量血清直接进行PCR扩增的“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情况,探讨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设计包含YIDD和YVDD变异区和无变异参照的三条下游引物,与同一上游引物和探针建立3管荧光PCR扩增体系,变异Ct值与参照Ct值之差在3.3之内判断为阳性变异。建立将血清标本直接加到含有MNRR的扩增管进行核酸处理和PCR扩增的“一步法”检测。将0.2ml的PCR扩增管按3管/份标本排放到核酸提取仪,每管加入3.5μl的MNRR和3.5μl待测血清,用带虑芯吸头的加样器轻轻吹打混匀,加30μl无菌石蜡油覆盖,于80℃静置8min和10℃静置1min,直接加入PCR扩增液,封盖后移至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扩增。对154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的乙肝患者YIDD变异发生率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YIDD变异率为15.9%;YVDD变异率为9.6%,YIDD和YVDD共生变异率为4.4%。发生YIDD/YVDD共生变异的患者其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单一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P〈0.05),发生YMDD共生变异的乙肝患者其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明显较单一发生YIDD变异者严重。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共生变异的患者其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单一发生YIDD或YVDD变异的患者;发生YMDD共生变异的乙肝患者其肝功能损伤的程度明显重于无变异或单一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