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规律, 创建新的股骨头坏死分型方法。方法 基于Herring 对Legg-Perthes 病的三柱概念, 将冠状面股骨头分为内侧柱、中央柱及外侧柱, 选择MR 检查T1WI 冠状位正中层面图像, 依据坏死灶占据三柱结构的位置, 建立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CJFH)股骨头坏死分型体系。依据此分型方法及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 JIC)分型分别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股骨头坏死(153 髋)进行分型, 统计其自然转归, 比较两种分型方法的坏死塌陷率。结果 CJFH分型: 内侧型(A 型), 坏死灶累及内侧柱;中央型(B 型), 坏死灶累及中央柱和内侧柱;外侧型(C 型): 凡累及外侧柱的坏死。依据坏死灶累及外侧柱的不同位置将外侧型分为次外侧型(C1 型)、极外侧型(C2 型)及全股骨头型(C3 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自然进展显示, 两种分型方法的A、B、C三型股骨头塌陷率不同;CJFH分型C3 型塌陷率94.4%, C2 型塌陷率100%, 均高于C1 型42.6%;CJFH分型C2、C3 型合并塌陷率95.3%, 高于JIC 分型C2 型塌陷率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JFH 分型C2、C3 型预测股骨头塌陷的敏感性高于JIC 分型C2 型。基于三柱结构的CJFH 分型对股骨头坏死预后的预测准确性高, 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毁损性骨折的概念、分型及治疗对策.方法 借鉴肢体毁损伤的概念、结合临床病例提出毁损性骨折的概念:骨组织毁损严重无法修复而软组织及神经、血管损伤较轻的骨折.根据骨折处与外界是否相通及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毁损性骨折及相应的亚型.结果 对56例骨折严重的患者进行归纳总结分型为:a1型-闭合性骨干毁损性骨折;a2型-开放性骨干毁损性骨折.b1型-闭合性涉及关节毁损性骨折; b2型-开放性涉及关节性毁损性骨折;c1型-闭合性混合性毁损性骨折; c2型-开放性混合性毁损性骨折.对不同分型的毁损性骨折采取相适应的临床治疗对策.结论 毁损性骨折的分型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对毁损性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结果与西医肾功能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CRF各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作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西医肾功能的分期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有明显的关系.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积分值逐渐增加;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虚证为主者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分型多为Ⅰ型或Ⅱ型,而以邪实为主者多为Ⅲ型或Ⅳ型.结论:肾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能迅速了解病情、指导诊断和治疗,并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马尾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马尾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价值并对其分型进行改良。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因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而行MR检查的患者511例,选取椎管最狭窄层面的横断面MRI图像。按Schizas分型将患者分为A1、A2、A3、A4、B、C和D七型,测量各组的硬膜囊横截面积;对没有差异的组进行合并,制定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比较马尾沉降征二分法、Schizas分型、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比较新的分型方法各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差异。结果 Schizas分型A1型与A2型、A4型与B型、C型与D型组间硬膜囊横截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后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分为阴性、a、b、c四型。马尾沉降征二分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579,一致性为κ=0.254;Schizas分型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718,一致性为κ=0.171;而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法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分型法的相关性为rs=0.722,一致性为κ=0.381,较前两种分型均提高。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各组O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72,P=0.000);其中c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马尾沉降征分型与马尾沉降征二分法和Schizas分型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MRI腰椎管狭窄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主观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1993年1月~2003年1月,10年间共收治腰间盘突出症1 127例,从疼痛、直腿抬高试验、CT表现、MRI表现、椎管造影5个方面进行总结,对这5个项目进行评分,根据严重程度每项评为1~3分,诊断时只需将得分最高的一项临床分和一项影像分相加,根据所得分(2~6分)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Ⅰ~Ⅴ型;此方法简称为“6分Ⅴ型法“.2004年1月~3月在门诊应用该分型对159例门诊病人进行分型,并跟踪随访.结果:对159例病人进行分型,其中Ⅰ型15例(9%),Ⅱ型36例(23%),Ⅲ型54例(34%),Ⅳ型33例(21%),Ⅴ型21例(1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方法(简称为“6分Ⅴ型法“)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相结合进行了分型,综合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简单实用且便于患者理解的特点.根据作者的初步应用经验,Ⅰ型、Ⅱ型病人采取保守治疗;Ⅳ型、Ⅴ型需手术治疗;Ⅲ型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Tamai和Yamano分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方法选取98例末节断指患者(102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末节断指的区域进行Tamai和Yamano分型,比较不同Tamai和Yamano分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 Tamai 1型45指,成活30指,成活率66. 7%; Tamai 2型57指,成活41指,成活率71. 9%。Yamano 1型18指,成活18指,成活率100%; Yamano 2型24指,成活21指,成活率87. 5%; Yamano3型60指,成活42指,成活率70. 0%。不同Tamai分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29,P 0. 05),不同Yamano分型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583,P=0. 008)。结论末节断指离断位置显著影响再植成活率,Yamano分型更有利于评估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董家鸿等提出的新分型(以下简称“新分型”)对胆管囊状扩张症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8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13例参照Todani 2003分型原则选择治疗方式的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2013年董家鸿等提出的新分型对213例患者重新分析,评价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8月.结果 213例患者中,Todani Ⅰ型139例(新分型为C型);Todani Ⅱ型3例(新分型为C1型);Todani Ⅲ型1例(新分型为E型);TodaniⅣa型52例(新分型为D1型35例、D2型17例);TodaniⅣb型1例(新分型为C型);Todani Ⅴ-Ⅰ型8例(新分型为B1型5例、B2型3例);Todani Ⅴ-Ⅱ型9例(新分型为A1型5例、2型4例).18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195例手术患者中,C型和D型患者占多数.型患者主要采用胆囊切除、胆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内引流术.D型患者采用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对于肝内病变严重的D1型患者同时行左半肝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A1型行右半肝切除,A2型外院行劈离式肝移植后保守治疗,B1型行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B2型行胆管取石.E型施行胆管囊肿部分切除,胆管成型术.74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胆瘘、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炎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或取石后恢复良好.187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1~432个月).175例患者恢复良好,发生胆管系统癌变的患者中12例于随访1~282个月后因肿瘤全身播散死亡.结论 新分型方法简化了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的分型,细化了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的分型,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提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UFH)分型方法,并对分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收入院,具有完整诊治记录及随访资料的242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68例,女174例;年龄53~87岁.平均71.5岁.根据脊柱矢状位的平衡性、脊柱后凸畸形的部位进行分型,分析各亚型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治疗方法的特点.对分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PUFH分型方法对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男27例,女53例;年龄56~83岁,平均69.4岁)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诊疗.结果 将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4型(胸椎后凸畸形、胸腰段后凸畸形、腰椎后凸畸形和全脊柱后凸畸形)及8个亚型(每型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分析归纳相应的临床特点.两位观察者的一致性为87.5%,Kappa系数为0.859;可重复性为93.7%,Kappa系数为0.929.应用此分型指导治疗80例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VAS评分:治疗前(7.7±1.4)分,末次随访(4.1±1.2)分;Prolo功能分级:治疗前(5.2±1.1)级,末次随访(8.4±1.0)级;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UFH分型是一种针对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分型方法,其直观、简洁、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0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岁.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全组乳腺癌分型为:内分泌高反应型、内分泌反应不完全型、三阴型及HER2阳性型,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内分泌高反应型、内分泌反应不完全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2%(235/708)、23.6%(167/708)、21.3%(151/708)和21.9%(155/708).随访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2个月,100例患者复发或死亡.单因素分析示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分子分型、术后辅助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有关;多因素分析示分子分型和淋巴结状态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示内分泌高反应型乳腺癌的预后好于其他三型.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内分泌高反应型乳腺癌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分析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系统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8月经治疗的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40例,以临床形态特点为依据,结合既往已有的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解剖形态学改变的归为同一类型,归纳出新的分型特点.新的分型系统包括:Ⅰ型(IA、m),Ⅱ型,Ⅲ型(ⅢA、ⅢB、ⅢC、ⅢD、ⅢE),Ⅳ型,Ⅴ型,以及Ⅵ型.方果 在本分型系统中,包括了既往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系统中的所有内容,同时增加了新的内容,如ⅢC、ⅢD、ⅢE、Ⅳ型、Ⅴ型,并将Blauth Ⅲ型(Ⅰ型)分为两个亚型.方论 新分型系统详细、全面地涵盖了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形态学特征,为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Hoffa骨折CT分型,并对Hoffa骨折的CT分型与Letenneur X线分型的组间一致性进行比较. 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例Hoffa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股骨髁CT三维重建片),呈递给20位由高级、中级和初级临床医师组成的阅片者,以同样的流程分别根据Letenneur X线分型和新的CT分型对Hoffa骨折进行分类,采用加权Kappa系数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比较多个阅片者之间的两种分型的一致性. 结果 20位阅片者对20例Hoffa骨折患者的CT分型:Ⅰ型占66.0%,Ⅱ型占30.5%,Ⅲ型占3.5%.Ⅰ型骨折中涉及b区域的Ⅰb型最多,占50.0%,Ⅰa型占19.0%,Ⅰc型占31.0%;Ⅱ型粉碎性骨折中粉碎骨折块也多出现在b区域;涉及b区域的骨折在CT分型中总的发生率是67.0%.X线分型:Ⅰ型占31.4%,Ⅱ型占14.3%,Ⅲ型占28.0%,Ⅳ型占26.3%.多个阅片者之间CT分型一致性(Kappa=0.681)较X线分型更高(Kappa=0.261).结论 对于Hoffa骨折,新的CT分型一致性优于X线分型,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AO分型采用DHS或PFNA内固定.结果 ①A1型组采用DHS内固定18例,PFNA内固定25例,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②A2型组采用DHS内固定21例,PFNA内固定41例.DHS组失效4例;PFNA组未失效;③A3型组采用DHS内固定9例,PFNA内固定12例.DHS组失效3例;PFNA组失效1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AO分型采取相应内固定方式,可降低内固定失效概率.A2、A3型应用PFNA内固定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自斑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确诊膀胱白斑患者726例.女710例,男16例.平均年龄41(17~78)岁.随机取白斑边缘旁1.0、1.5、2.0、2.5 cm处膀胱黏膜共121例次,同期50例慢性膀胱炎膀胱黏膜标本作为对照,根据膀胱白斑的病理特点进行病理分型.并与传统分型法比较.结果 726例标本根据细胞变异程度、鳞状细胞角化程度、基膜形状等不同分为4型:0型30例、Ⅰ型42例、Ⅱ型585例、Ⅲ型69例.而按传统分型法其中60例难以确切分型.101例白斑边缘旁2.0 cm内膀胱黏膜标本中已存在病理改变64例.结论 膀胱白斑4型病理分型法可较全面地反映膀胱自斑的病理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根据病理分型可考虑改进膀胱白斑的传统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癌栓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栓的分型。方法 :以肝脏门静脉分支解剖为基础 ,结合癌栓生长特征 ,建立肝癌癌栓分型并比较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符合率。结果 :癌栓分型为Ⅰ0 ~Ⅳ共 5型8亚型 ,临床就诊者 85 %属Ⅱ~Ⅲ型 (110 /130 ) ,Ⅲ、Ⅳ型癌栓病人比Ⅰ、Ⅱ型自然病程短 ,且手术切除率低 (P <0 .0 5 )。结论 :癌栓分型对判定预后、协助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研究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方法及基于此分型的规范治疗策略.方法 对近5年来接受治疗的11例(16侧)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畸形的形态改变特点和所需治疗方案的不同,归纳新的分型系统.新的分型体系根据第四、五掌骨间夹角将先天性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分为3型,根据小指系列的长度将每一型再分为2个亚型.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都可按照本新分型方法进行分类,其中Ⅰ型2侧(均为ⅠA型),Ⅱ型9侧(8侧ⅡA型,1侧ⅡB型),Ⅲ型5侧(4侧ⅢA型,1侧ⅢB型).本组所有畸形病例都按照基于该分型的治疗策略得到恰当的治疗.文献中描述过的第四、五掌骨融合畸形也都可按本分型进行分类.结论 该新分型方法既可将不同形态特点的畸形进行明确区分,又可同时指导治疗方案,便于治疗决策的规范化和临床疗效的总结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出一种对单纯性肾囊肿的分型方法,并探讨该分型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及是否突出于肾表面,分为3型:Ⅰ型囊肿直径≤3 cm;Ⅱ型囊肿直径>3 cm且位于肾实质内,没有突出于肾表面;Ⅲ型囊肿直径大于3 cm且突出于肾表面.对搜集到的135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进行分型,对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Ⅰ型肾囊肿患者中44例未予特殊处理,6例行穿刺硬化治疗术后3例复发;Ⅱ型肾囊肿患者中30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复发;6例行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并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1例复发;Ⅲ型肾囊肿患者中43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6例行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均未见复发.结论 通过分型便于临床描述,可以为临床医生对单纯性肾囊肿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地术前评估标准.Ⅰ型肾囊肿建议定期观察,Ⅱ型大者肾囊肿腹腔镜肾囊肿去项减压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小者可以考虑行肾囊肿穿刺硬化并置管引流,Ⅲ型肾囊肿可以选择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项减压术或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亦称先天性胆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可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肝外胆管受累为常见。通常按胆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对其进行分型,分型方法较多,其中以Todani于1977年提出的临床分型最为常用。此分型将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分为以下5型[1]:I型:胆总管单发梭状囊肿;Ⅱ型:胆总管憩室;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IVa型:肝内、肝外胆管囊性扩张;IVb  相似文献   

18.
微创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2009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2例,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2~58岁.骨折AO分型:A型20例,B型9例,C型3例;开放性骨折8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余24例为闭合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10例.内固定材料选用胫骨中下段内侧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一种肩峰撞击理论以及肩关节Rockwood位片的肩峰形态分型法,探讨该分型法在肩袖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肩峰撞击症或肩袖撕裂行肩关节镜手术的101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67例;年龄34~76(56.31±9.6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三位片",包括肩关节前后位、Rockwood位以及冈上肌Outlet位。基于肩峰撞击理论以及Rockwood位片将肩峰形态分为3型:Ⅰ型(平坦型)、Ⅱ型(隆起型)、Ⅲ型(撞击型)。两位观察者分别对101例患者的肩关节Rockwood位片按照新分型法、对冈上肌Outlet位片按照传统肩峰形态分型法进行分类统计;冈上肌腱损伤依据关节镜下所见分为无撕裂、部分撕裂、全层撕裂。分别对新分型法、传统分型法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新肩峰分型法3种肩峰形态的平均肩肱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以及Gamma法分析比较新肩峰分型法与冈上肌腱撕裂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新肩峰分型法优于传统肩峰分型法(0.827 vs 0.278),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新肩峰分型法均优于传统肩峰分型法(0.921 vs 0.448,0.890 vs 0.539)。新的肩峰形态分型法3种肩峰形态的A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186,P>0.05)。所有101例患者撞击型肩峰占比最高为45.5%,隆起型肩峰次之36.6%,平坦型肩峰占17.8%。其中撞击型肩峰患者冈上肌腱撕裂发生率为95.7%,新的肩峰分型法与冈上肌腱撕裂程度存在Spearman秩相关(rs=0.719,P<0.001)。结论:肩关节Rockwood位片可以很好的显示肩峰前外侧骨赘,基于Rockwood位片新肩峰分型法可信度高,可重复性良好,其中撞击型肩峰与冈上肌腱撕裂存在密切关联。新分型法相比传统分型以及AHD对肩袖损伤更具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分型方法.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远端破口的分布位置并统计远端破口的数量,进而总结远端破口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提出远端破口的临床分型方法.结果 共查阅1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资料,其中有101例合并有远端破口(87.83%),共计有240个远端破口,平均2.37个/例.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好发于累及内脏动脉区域,提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分型方法,即:Ⅰ型:内脏动脉以上破口;Ⅱ型:累及内脏动脉的破口;Ⅲ型:肾下腹主动脉破口;Ⅳ型:髂动脉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