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研制屏蔽电磁波纤维,讨论共混物的流动性及可纺性、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形态结构以及纤维的屏蔽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屏蔽剂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流动性变差;屏蔽荆的质量分数在50%以下,经过4倍拉伸后,纤维材料的断裂强度仍能达到2.34cN/dtex;随着屏蔽剂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结晶度、熔融温度都发生变化,混合材料的相容性变差,屏蔽电磁波性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偶联剂对杜拉纤维/呋喃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体积含量的杜拉纤维及同一体积含量的杜拉纤维经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掺入呋喃树脂砂浆中,其力学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掺入不同体积含量的杜拉纤维后,其劈拉、轴拉、抗折强度的最大增幅分别为9.6%、8.3%、9.7%;经硅烷偶联剂WD560处理后的杜拉纤维加入呋喃树脂砂浆后,其劈拉、轴拉、抗折强度的最大增幅分别为63.2%、153%、153%;而抗压强度都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甲壳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甲壳胺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热性能,保水值,研究表明:甲壳胺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与纺丝原液浓度,凝固浴组成,拉伸率有关,甲壳胺纤维的抗张强度可达1.5cN/dtex,热分解温度为288℃,保水值高达130%。  相似文献   

4.
以聚氨酯为基材,添加粒径为0.5~51μm的BaSO4粒子,采用熔体纺丝制成医用X射线摄影纤维,研究其结构与性能认为,随着BaSO4含量的升高,共混两相体系呈现“混凝土结构”;BaSO2含量对纤维Tg影响不大;纤维沸水收缩率随BaSO4含量增加而变小;在BaSO2质量分数为60%时,共混物的可纺性仍很好.且X光吸收率已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取未漂和漂白硫酸盐浆进行浆料复配和纤维回用实验,考察木素含量和纤维回用次数对漆酶处理改善纸浆性能的影响.漆酶处理后复配浆的强度性能提高,尤其湿强度提高明显,随着漂白浆比例的增加,浆中木素含量减少,经漆酶处理后纸浆强度增幅逐渐降低.漆酶处理后未漂浆的湿抗张指数提高33.45%,当漂白浆含量为40%时湿强的增幅减小为2.72%,说明适宜的木素含量是漆酶催化提高纸浆强度的必要条件.回用浆经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得到改善,但随着纤维回用次数的增加,漆酶增强幅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回用过程中纤维长度和宽度降低,针叶木细小纤维含量略有减少,阔叶木细小纤维含量变化与此相反,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检测说明漆酶处理后纸浆纤维间产生“黏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醇纤维和维尼纶纤维为增强纤维,研究了水化时间,养护方式和纤维对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水化的时间的延长,水泥石力学性能提高;养护方式影响素水泥石的力学性能,但较小影响纤维增强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少量纤维加入到水泥基体中,能有效地提高水泥石的力学性能;较高强度模量的聚乙烯醇纤维的增强增韧效果优于较低强度模量的维尼纶纤维。  相似文献   

7.
纺织废料再生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纺织废地毯再生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量为2%的纺织废地毯再生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力、抗剪切强力和抗弯曲强力等力学性能较普通混凝土有所提高;干燥收缩性以及由此引起的韧性及能量吸收性较普通混凝土均有较大改善.这种混凝土若能得到广泛使用,还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8.
将活性碳粉末和LiCl粉末分别加入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采用滚筒接收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定向排列分布的超细纤维。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纤维内部结构,采用KE孓G1拉伸仪测试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发现:添加剂的加入会改善纤维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但都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力;随着活性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加,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变差;而LiCl加入后提高了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排列程度,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含量为0.6%时,纤维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9.
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熔融纺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氨酯为基体、碳黑为导电介质共混得到导电母粒,通过熔体纺丝法制得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增强,但纤维的力学性能、可纺性下降,当碳黑质量分数为16%时,其导电性和力学性能较好;分散剂的含量对纤维导电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将圣泉集团生产的生物质石墨烯浆料与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共混纺丝,制备出生物质石墨烯改性海藻纤维,并对其力学性能、吸湿性能、阻燃性能、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力学强度先增高后下降,当石墨烯含量为0.5%,纤维强度可达1.72cN/dtex。纤维回潮率和极限氧指数(LOI)随石墨烯含量提高而进一步增大,当石墨烯含量为1.5%时,回潮率为23.36%,极限氧指数为41。少量添加石墨烯,纤维呈现较好的抗菌和远红外性能,且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纤维抑菌和远红外性能不断提高,当石墨烯添加量为1.5%时,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远红外温升为3.3℃,发射率0.9。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纤维是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简述了高性能纤维的基本分类,并介绍了芳纶纤维、PBO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四种高性能纤维的性能及应用,并分析了高性能纤维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三角形涤纶纤维、阳离子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特性,探讨三合一混纺纱在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Lyocell纤维一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Lyocell纤维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特点、纤维特性及发展前景。将Lyocell纤维与传统的粘胶纤维进行了比较,Lyocell纤维是一种比粘胶纤维性能更好的、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服装用和产业用纺织原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纤环形镜的掺铒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光纤环形镜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光纤环形镜和光纤Bragg光栅的掺铒光纤激光器,对其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在98nmLD泵浦下,最大输出功率为5mW,激光器的阈值功率为8mW,斜率效率为4.2%。  相似文献   

15.
Lyocell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yocell纤维的性能、特点 ,分析了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产生机理及利害关系 ,并对影响原纤化的因素和消除原纤化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认为采用纤维素酶是降低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结构和热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确认竹原纤维属于典型的纤维素Ⅰ结构,竹浆纤维属于纤维素Ⅱ结构,竹原纤维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型结构的1.5μm光纤型极化器。采用这种新型结构,器件最佳性能指标为:消光比大于55dB;插入损耗小于0.5dB;并成功地解决了光纤型极化器制作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方面的问题。目前已可实现1.5μm光纤型极化器的小批量生产,成品率高达90%以上,且制作周期短、成本很低;批量制作时器件指标为:消光比大于35dB,插入损耗小于1dB。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纤维及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纤维素纤维UF500增强混凝土的抗弯韧性,同时进行了合成纤维、钢纤维及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试验,测定了纤维混凝土梁的荷载一挠度全曲线.基于美国ASTM方法,分析了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钢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弯曲韧性.研究表明,纤维素纤维可提高混凝土抗弯韧性和变形能力,韧性指数I_5、J_(10)分别比素混凝土提高了3.0和5.8倍;在纤维体积率相同情况下,纤维素纤维混凝土抗弯韧性高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纤维素纤维和钢纤维混杂使用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韧性和变形性能,使混凝土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  相似文献   

19.
通过CF40,CF50,CF6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分数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不同强度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试验中,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0%,0.5%,1.0%,1.5%,2.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0,0.6,0.9,1.2 kg/m3,并考虑包裹钢纤维的水泥浆厚度为1.0 mm.结果表明:CF40,CF5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呈现出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CF60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呈现出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规律;在钢纤维体积分数不变时,随着聚丙烯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混杂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光纤通信中光放大器的发展,阐述了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放大机理、特点及应用,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对通信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