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加药操作经常借助止血钳撬起液体包装拉环和启瓶器翘起药瓶盖。止血钳、启瓶器也就成了护士工作中必备的器具。传统的止血钳、启瓶器护士工作中应用不方便。因此,制作集止血钳的撬启功能和启瓶器启瓶功能为一体的医用启瓶装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中,静脉输液加药操作时,需要护理人员经常对输液袋或瓶拉环进行开启。随着中心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等的使用,肝素帽、输液器的更换,操作时常出现接口徒手打不开或者输液袋和瓶拉环拉断的情况。目前护理工作中加药操作均借助非专用工具止血钳撬起拉环和瓶盖以及启瓶器开启药瓶盖。医用钳式多功能启瓶器将止血钳的钳  相似文献   

2.
由于临床使用的输液瓶塞已经多样化,各式各样的启瓶器各具所能.护士急于完成配药任务,往往采用手工剥离或用剪刀撬,方法极不规范,而手工操作费力,易发生意外伤害;给输液量大的科室带来了一定不便.现笔者设计制作一种实用性强的不锈钢多功能启瓶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治启瓶器     
王秀平 《护理研究》2006,20(2):560-560
启瓶盖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每个科室都有专用的启瓶器。但在某些特殊或紧急的情况下,启瓶器不一定随时都在身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用废旧的单头门锁就能很方便的开启瓶盖,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治启瓶器     
启瓶盖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每个科室都有专用的启瓶器。但在某些特殊或紧急的情况下,启瓶器不一定随时都在身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用废旧的单头门锁就能很方便的开启瓶盖,具体如下。1制作及使用方法1.1制作方法将单头门锁不带头的那一半用螺丝钉固定在一面墙或木板上即可(或直接用手操作)。1.2使用方法使用时一手拿液体瓶(大小均可)把瓶盖部塞入门锁中,稍微向外旋转用力瓶盖既开启。2效果用这种方法开启瓶盖不仅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而且快捷方便、合理利用废物,尤其适用于基层乡镇医院或紧急状态下。自治启瓶器!037006$山西省大同…  相似文献   

5.
方香淑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41-2241
临床使用的输液瓶塞已经由橡胶塞改为丁级胶塞,给手术室等需使用大量液体冲洗的科室带来了一定不便.为此,我们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制作出简便、不带有刀具、实用性强的启瓶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00-3600
在临床上,留取动脉血气标本需要用到橡皮塞.而一般取橡皮塞的方法,通常是用剪刀或启瓶器将废弃输液瓶上封口用的橡皮塞取下来,此方法费时费力,如操作不当更容易伤到操作人员的手.  相似文献   

7.
我院现在静脉输液所用的液体全部是由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塑料瓶装液体,由于现在没有厂家生产塑料瓶装液体启瓶器,开瓶时护士常规用右手食指从拉环上面套入拉环开盖,科室集中配液时由于液体较多,护士连续开盖后手指极不舒适,甚至疼痛、红肿,有时用力不均,拉环断开造成开启液体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直径约2 cm、高约6 cm的不锈钢"S"型挂钩(超市可购买或自行制作)代替右手食指套入拉环,向着操作者的方向轻轻一拉即可开瓶.护士使用"S"型挂钩,开启塑料液体瓶盖时省时、省力、又不伤手,并且美观耐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不锈钢"S"型挂钩可作为塑料瓶装液体的启瓶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塑料瓶装、袋装液体陆续进入临床使用,玻璃瓶装液体已逐渐被淘汰,老式启瓶器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需要。护士每天开启大量的塑料瓶装液体,食指使用频繁,易造成皮肤损伤而且费力,若用力不均匀,还会造成开启塑料瓶失败;砂轮和玻璃启盖器体积小,易丢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折的安瓿,令人棘手。有的护士曾用手中的笔或者比笔更硬的物体,如启瓶器、剪刀等去敲安瓿的颈部,这样不仅会把整支的安瓿敲碎,浪费药物,而且也潜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如安瓿的碎渣会掉进瓶中污染药液,甚至会溅落到人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由于安瓿瓶没有科学理想且又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开启装置,操作人员一般是通过砂轮采用手工划印后对其进行开启,这种方法极易产生细小的玻璃碎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且易使得已消毒的制剂瓶被二次污染,徒手掰安瓿时易对医护人员造成手划伤的风险。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安瓿启瓶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e champagne bottle neck (CBN) sign refers to a reduction in the diameter of the proximal por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at resembles a CBN, and is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Moyamoya disease. A 43-year-old woman with an infarction of the posterior limb of the left internal capsule was diagnosed with Moyamoy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Graves’ disease. The CBN sign was observed bilaterally.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left-sided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During four years of follow-up, she maintained a euthyroid state and did not have any further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The CBN signs remained unchanged on both sides during this tim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CBN sign in a patient with Moyamoy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Graves’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塑料瓶盖液体瓶塞消毒与不消毒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塑料瓶盖的液体瓶塞进行消毒与不消毒的效果。方法 取塑料瓶盖完整、无裂痕、无松动的5%250ml葡萄糖液体66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液体33瓶,在细菌实验室将对照组液体的塑料瓶盖开启后消毒瓶塞,2min后采样;实验组液体33瓶,在细菌实验室将实验组液体的塑料瓶盖开启后,直接在瓶塞上采样,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液体瓶塞表面均无任何细菌生长。结论 塑料瓶盖的液体瓶塞是无菌的,开启瓶盖后即可直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的制作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并制作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将224个未消毒的氧气湿化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个,试验组在消毒、晾干过程中使用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简称晾干架),对照组不使用晾干架。比较两组在保存期间的细菌监测合格率和相应的护士工作耗时。结果试验组保存410d的细菌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相应的工作耗时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消毒晾干架能有效延长保存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医用输液瓶口贴消毒加药后输液袋口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输液瓶口贴消毒加药后输液袋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加药后输注的液体300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0袋。A组使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加药后封于袋口,B组采用0.5%碘伏棉球压于输液袋口,再用胶布固定。两组分别于10、20、40min进行输液袋口采样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消毒合格情况、护士操作时间和耗材。结果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覆盖输液袋口的操作时间分别A组3.12±0.64s、B组8.01±0.84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费用明显地降低。结论将一次性医用输液瓶口贴用于控制输液袋口污染,安全可靠,不仅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且能节约成本,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经干燥柜55℃烘干后的效果。方法将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湿化瓶统一消毒冲洗干净后,置于温度为55℃的干燥柜内烘干4h,并于每月随机抽取20个消毒后保存7天的氧气湿化瓶,进行湿化瓶内壁及内芯的细菌学检查。结果消毒后的湿化瓶经过干燥柜55℃烘干后湿化瓶完整无变形,且密封包装后第7天细菌培养阴性率100%。结论消毒后的湿化瓶用干燥柜以55℃烘干,既能保障消毒效果,又减少物品的变形损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降低胸腔引流水封瓶更换频率,减轻护士工作负荷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肺叶切除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48~144h的胸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 163例次48~144h的胸腔引流液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应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每周更换1次,可显著减轻护士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7.
熊涧秋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37-1637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下称胸瓶)在临床使用非常广泛,这种胸瓶及其连接管和成人胸管相匹配,和小儿胸管不易连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一种方法,经试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拉环式塑料瓶瓶口消毒与不消毒的效果。方法取塑料瓶盖完整、无裂痕、无松动的每瓶250ml的0.9%氯化钠液体80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液体40瓶,在病区治疗室内将其液体的塑料瓶盖拉开后消毒瓶口,2min后采样;其液体40瓶,在病区治疗室内将其液体的塑料瓶盖拉开后,直接在瓶口上采样,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液体瓶口表面均无细菌生长。结论拉环式塑料瓶瓶口是无菌的,开启瓶盖后无需消毒即可直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惠  SONG Zhen  倪语星 《检验医学》2008,23(4):412-416
目的比较BACTEC PLUS树脂需氧瓶与BacT/Alert FA活性炭需氧瓶对模拟菌血症的检测能力。方法选择烧伤科常用的抗生素与细菌病原体,将菌液、抗生素、新鲜无菌血注入各培养瓶内,记录5d内阳性瓶的检出时间及二者对万古霉素的吸附能力,对2种具有不同吸附剂的血培养瓶的阳性检出率及平均检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除替考拉宁组外,BACTEC PLUS树脂需氧瓶的细菌阳性检出率和平均检出时间均优于BacT/Alert FA活性炭需氧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替考拉宁组BacT/Alert FA活性炭需氧瓶的细菌阳性检出率和平均检出时间优于BACTEC PLUS树脂需氧瓶。结论在进行血培养时,应该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以前或F次使用抗生素以前采血。对已经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应选择具有中和、吸附抗生素能力的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20.
程莉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24-1924
<正>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地进入临床使用,有些注射剂剂量小、价格昂贵(如日达仙、迈普新等),在抽吸药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造成浪费、降低药效。为在抽吸小密封瓶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