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植酸》2003,(4):46-47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一氧化碳、氟化物、铅及其化合物。 一、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  相似文献   

2.
1 前言含硫工业废气直接向大气排放,是造成大气硫氧化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曾对25个省、市、自治区作了酸雨普查,已有21个出现酸雨,根据监测结果,酸雨中SO_4~(2-)的含量很大,因此,可以认为,SO_2是形成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工业废气的 SO_2脱除应成为治理大气硫氧化物污染的重要研究课题。工业废气脱除 SO_2的方法很多,其中据文献报导,用软锰矿的水悬浮液处理含硫工业废气,基本上可将 SO_2全部脱除。而且利用吸收反应所得的吸收液还可以制取工业硫酸锰,收到了治理污染的同时又变废为宝的效果。与传统的工业硫酸锰生产方法比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物中主要为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尤其是二氧化硫,它不仅引起呼吸道疾患,且导致酸雨,  相似文献   

4.
铁基催化剂吸收液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对人体、生态环境均会产生较严重的危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为了控制SO_2污染,保护环境,低浓度SO_2烟气的脱硫净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广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对人们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国家对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限量规定。提出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测定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重要性。通过长期工业生产的实践,探索出一套检测二氧化硫气体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数据重现性好,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车间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操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化工》2006,29(12):64-64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能溶于水。大气中SO2主要来自含硫矿物质的燃烧。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发生过二氧化硫危害的严重事件,使很多人中毒或死亡。我国一些城镇的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普遍而又严重。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是指减轻或控制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的各项技术措施。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石油炼制、硫酸生产和硅酸盐制品焙烧等过程。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的SO2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约占70%以上。其中火电场排烟中的SO2浓度虽然低,但总排放量却很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不但会造成湖泊酸化、森林毁灭,还会腐蚀文物古迹,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了解酸雨的形成,从而防止酸雨。  相似文献   

9.
赵晓燕  张盛 《广州化工》2011,39(6):136-138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绝大部分与燃烧有关,而且主要是由煤炭的燃烧所产生,二氧化硫转化为酸雨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文章综述了烟气脱硫中几种重要的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欧洲SO2排放治理与含硫肥料需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欧洲不断加强对大气排放硫的治理,使得从大气中沉降到地面的硫日益减少,从而引起近年来欧洲较大范围内出现植物缺硫的现象和农业对含硫肥料需求的大幅增加。因此,欧洲的化肥行业除了增加传统的含硫肥料产量外,还不断研究开发了许多含硫肥料的新品种。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国家快速迈进,政府部门正在按照欧洲发达国家的标准积极治理排放到大气中的SO2,以便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近年来欧洲SO2排放治理、含硫肥料需求和生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有助于预测中国对硫肥的未来需求,以便正确指导硫肥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硫肥的正确施用。  相似文献   

11.
酸性气田开发会对地层造成破坏,引起地面下沉甚至诱发地震灾害;钻井液会对土攘、农作物、地下水造成危害;井下作业废液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气田水会对农作物、水生生物、地下水、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含硫的天然气净化过程排出的二氧化硫对树木、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本文以普光气田为实例对上述危害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 酸雨是由煤、石油等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在空气中变成硫酸和硝酸,遇水蒸气而形成的。酸雨这个名词是在五十年代后期提出。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排放到高空,也许散布到几千里以外,往往会住未受雨、雪、霜、雹冲洗之前转化成为硫酸和硝酸,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酸雨     
酸雨即“酸性降水”,通常以PH值的大小作为判别标准,PH值小于5.6时的降水即为酸雨(如雨、雾、雪、雹)。其产生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的来源及其在大气中浓度的大小;二是降水酸化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条件。大气中硫酸及其前体物二氧化硫(SO_2)主要由石化燃料燃烧产生;硝酸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_x)主要由汽车尾气和煤、油燃烧产生;盐酸的天然发生源有火山喷发、海盐等,人为发生源主要是含氯产品的工业(氯碱、聚氯乙烯生产等)。降水酸化的主要酸性物质是硫酸(包括硫酸盐),其次是硝酸(包括硝酸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大气中二氧化硫对人体、牲畜、农田危害极大,已成为环境污染主要控制成份之一。国家标准规定居民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容许量为0.15毫克/米~3。车间定为15毫克/米~3。为了监视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並随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研制一种便携式大气二氧化硫检测仪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纯净的雨雪降落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溶入其中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弱酸性。空气中的CO2浓度约316ppm,这时,降水的pH值可达5.6。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pH值降到5.6以下造成酸性降水。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厂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废气,转化成为硫酸、硝酸,  相似文献   

16.
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生产所需原料气的煤化工工艺,其原料气中一般都含有1000-4000ppm的硫元素,一般以硫化氢以及其他的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排入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高效的脱硫工艺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无在线炉硫磺回收技术就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无在线炉硫磺回收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避免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形成污染,另一方面,在脱硫过程中利用硫化氢气体的不完全燃烧可以做到高效率回收硫磺,脱除原料气中硫元素98.5%以上,达到有效脱除的目的。本文以下主要针对无在线炉硫磺回收工艺中的反应平衡进行研究,从风气比调节与优化入手,提高设备硫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燃煤电厂燃烧煤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其中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均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了酸雨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原有的脱除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针对原有脱硫工艺进行改进,达到高效脱硫的目的和超低排放要求的研究成为热点和方向。本文主要对二氧化硫的产生、危害及其脱除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纺织品中的重金属铅、镉元素的来源及毒性;综述了纺织品中铅和镉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纺织品中铅和镉含量的传统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基于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方法有固体直接进样技术、基于金纳米颗粒目视比色法、胶体金层析试纸条、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对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进行了阐述;指出研制试样用量少、耗时短、成本低、简单便捷可靠、便于实现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纺织品试样的前处理方法是纺织品重金属铅镉元素安全快检技术的关键点;建议将高效便携仪器及车载仪器,溶剂提取、微波技术等试样快速前处理技术与纺织品快速检测技术联用,以便实现现场快速便捷、灵敏、准确地检测纺织品中重金属铅、镉含量。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状况二氧化硫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及酸雨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促进了烟气脱硫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也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中NO2、SO2等污染物的超标极大的增加了酸雾、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概率,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收到过酸雨的侵害。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及时、准确的检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