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Sextant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附加病椎椎弓根钉固定与跨病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7~53岁,平均年龄45.3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附加病椎固定组(A组,35例)和跨病椎固定组(B组,35例)。采用Sextant内固定系统,A组将病椎及其上下相邻椎体共同固定;B组仅固定病椎上下相邻椎体,不对病椎进行处理。分别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比值、腰椎后凸畸形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时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比(92.1%±6.9%vs 82.9%±5.7%)、椎体前后缘高度比(84.1%±3.9%vs 70.9%±5.7%)、腰椎后凸畸形改善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5.71%;B组断钉4例,疼痛3例,并发症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加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更好,并且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腰椎后凸畸形、维持椎体高度上明显优于跨伤椎固定。因此,对于单节段、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附加病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单向椎弓根螺钉虽然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中有不利于安装的弱势,但其具有比万向椎弓根螺钉更佳的力学传导特性和稳定性,实践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2种螺钉,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目的:比较单向与万向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选择下,经皮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25例采用单向钉复位骨折固定(单向钉组),21例采用万向钉复位骨折固定(万向钉组)。比较内固定前后2组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矫正率、丢失率等影像学指标,评价经皮单向钉和万向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2组在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组内固定后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角度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内固定后单向螺钉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角度、矫正度优于万向螺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丢失率优于万向螺钉组(P0.05),但内固定后伤椎后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结果说明,与万向钉复位固定比较,应用单向钉椎弓根螺钉经皮微创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更具有满意的骨折撑开复位疗效,后期矫形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29例和B组24例,A组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置钉准确率、手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无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患者均少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置钉准确率A组(99.1%)高于B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术后3月两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肌间隙入路椎弓根有效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分别采用长臂单轴经皮椎弓根钉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61例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长臂单轴经皮椎弓根钉固定,33例采用Sextant系统。术后临床疗效按VAS评分及Macnab标准评估。结果两组61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平均21个月,VAS评分:长臂单轴钉组(1.8±0.95),Sextant钉组(2.0±0.78);Macnab标准:长臂单轴钉组优良率89.3%,Sextant钉组87.9%。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椎体前缘高度,计算椎体恢复的高度值;测出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椎体高度差值即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统计两组数据。结论长臂单轴钉相比于Sextant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上能取得与之相同的疗效,且病椎复位程度更显著、复位后不易再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2组术后3 d出血量、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压缩程度轻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并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EK动态内固定组(A组)20例和坚强内固定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用PEEK棒安装于椎弓根螺钉钉尾予以动态稳定内固定,B组以钛棒安装于钉尾进行坚强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等.治疗效果评价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根据X线片和CT平扫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7~16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3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坚强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其中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术后椎间融合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优,因此更值得推荐,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不同置钉方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胸 96 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48)和B组(n=48).A组采用跨伤椎置钉,B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分析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指标、腰椎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 5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术后 3 d、术后1 d(P<0.05),两组术后 3 d VAS评分低于术后 1 d(P<0.05),但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y,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矢状面 Cobb 角均降低,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 1y,两组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跨伤椎置钉方式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矢状面Cobb角以及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12年2月至6月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7月至12月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四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 9、0.633 6,P=0.721 9、0.527 8),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5 7、2.840 2,P=0.008 0、0.005 5)。1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 7、0.464 6,P=0.362 6、0.643 2);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与对照组的1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0,P=0.045 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与对照组的8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77 9,P=0.013 2)。2组患者在12个月后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且无继发神经损伤加重情况。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可有效纠正成角畸形,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对脊柱稳定性有效地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创伤性和治愈率。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骨折100例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67岁;腰椎单节段压缩性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组(MP组,采用微创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开放组(TO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椎弓根置钉术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O组比较,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O组比较,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患者Cobb角均显著降低[24 h:(22.24±2.34)°vs (18.37±1.05)°;3个月:(13.67±2.65)°vs (8.4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O组比较,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均显著升高[24 h:(57.68±3.68)%vs (63.46±1.48)%;3个月:(78.97±4.35)%vs (84.2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显著高于MP组(8.00%)。结论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前者治疗方法对患者关节伤害小且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和28例采用后路椎旁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肌间隙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ODI和VAS评分。结果随访2组患者6~18个月,平均12.6个月。2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1年伤椎矢状面指数及Cobb角均获得良好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年的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2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肌间隙组,而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明显多于肌间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安全可靠,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为简便;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单椎间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单椎间与双椎间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比较,评价单椎间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16具新鲜小牛椎体(T11~L3)用于实验,随机分为2组,用MTS机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按AO分型,A3.1).分别行单椎间与双椎间椎弓根钉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和旋转活动,测固定节段运动范围(ROM),行疲劳实验并再观察固定节段ROM.结果 单椎间固定组ROM稳定指数(SPI-ROM)小于双椎间组,但除前屈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7),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抗疲劳性比较,在旋转和侧屈方向,双椎间组优于单椎间组(旋转:P=0.008;侧屈:P=0.02).结论 两种术式在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单椎间椎弓根钉固定术生物力学效果满足临床应用,但是,其在抗旋转、侧屈疲劳性方面逊于双椎间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显示院内固定手术失败率0%,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96±15.2%,术后Cobb角变化值17.5±5.65%,远期伤椎高度丢失率1.7±0.57%,远期Cobb角丢失值1.17±0.52%。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观察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55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名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组(n=8)及经伤椎置钉6钉固定组(n=6)。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所有患者纳入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个月),评估患者远期影像学参数及SF-36评分情况。结果 6钉固定组与单节段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6.8±19.5)min、(92.5±18.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5.7±56.3)m L、(208.8±18.3)m L,切口长度分别为(13.1±1.2)cm、(8.3±1.3)cm,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单节段固定组与6钉固定组的Cobb角、脱位率及伤椎椎管侵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单节段固定组及6钉固定组末次随访的SF-36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升高,末次随访时单节段固定组SF-36评分(126.35±24.03)显著高于6钉固定组(114.36±19.31)(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总体疗效优于经伤椎6钉固定组,但临床上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向与万向椎弓根螺钉经肌间隙入路置入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椎弓根螺钉分为单向组(n=18)和万向组(n=24),2组患者均行3椎体6钉短节段固定伤椎,其中单向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伤椎上下椎体均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结果术后随访1年。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不同时期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年,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而单向组患者的矢状位伤椎Cobb角均小于万向组,伤椎前缘高度均大于万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入万向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对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伤椎Cobb角有更好的复位效果,能达到更好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长期疗效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对4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病例,将其设为A组.同期40例采用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设为B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根据长期疗效改善率和影像学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以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长期疗效改善率,A组为(89.72±9.15)%,B组为(72.75±11.15)%.A组植骨融合率9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95%,B组植骨融合率8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70%,两组数据经t检(t=5.81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高,保持了椎间隙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皮入路行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微创手术方案,但两种术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尚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与局限。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试验组进行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疼痛程度、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②术后2周、1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试验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45例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运动障碍2例、植入物相关不良反应1例,总发生率为11%;试验组45例中发生运动障碍2例,总发生率为4%,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显示,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与微创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少,故在获取同等效益情况下其是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6例分别应用伤椎置钉﹙A组,n=12﹚和非伤椎置钉﹙B组,n=14﹚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后凸角﹙手术前、术后2周、随访末期﹚及骨折椎楔变指数,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A、B 2组在性别、年龄、Frankel分级、后凸角及骨折节段分布等无统计学差异﹙>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优于B组,但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在后凸角矫正丢失优于B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0.05﹚,出血量也多于B组﹙<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后凸矫正丢失,虽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增多,但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Sextant 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纳入55 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 年2 月至2013 年1 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 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 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 < 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 < 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 < 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单节段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对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不稳固定节段及其上下邻近节段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按4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完整组);B组(模拟L4~5不稳组);C组(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单枚cage);D组(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单枚cage)。结果L4~5节段除左侧弯外,C组与D组相比各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L5~S1节段除左、右侧弯外,C组与D组相比各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单节段腰椎在大部分运动方向上具有与双侧固定相似的即刻稳定性,邻近节段侧弯活动度较双侧固定后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