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龙作为常用的动物药,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地龙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朝代更替、古籍版本的缺失以及地龙本身品种的庞杂,致使其药用品种混乱。为了溯本清源,理清其正统药用品种,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著作,对地龙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炮制方法等进行详细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地龙的名称、基原、炮制和主治功效、古今记载基本一致,而在归经、毒性方面,历代本草均没有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于地龙的毒性,历代记载不一,需要通过开展药理、毒理实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徐长卿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清  闫萍 《中医研究》2005,18(6):54-57
本文对徐长卿的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加工炮制、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名称众多,多源于人名、植物形态、功效等;其原植物曾一度发生混乱,可能曾包含有其同属多种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山东属于道地产区;本草记载主要以根部药用;各时期本草均称味辛、性温,但未见归经记载,功效主治多沿用<神农本草经>记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葶苈子现代研究奠定本草与文献学基础。方法 考查古今本草与文献记载,考证葶苈子的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时间、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葶苈子名称的由来与其利水功效相关,炮制后药性缓和,历代本草所载葶苈子的原植物来源复杂,其药性缓急和适应症不同。结论 建议对不同来源葶苈子的异同点进行现代系统研究,临床中明确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4.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5.
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有关中药茜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结果发现茜草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正品与伪品混淆使用现象。故笔者将本草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明确了茜草正品与伪品的异同之处,考订出传统药用正品和伪品,保证茜草用药安全有效。依托古籍,对茜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再研究,扩展了茜草新的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韭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常用中药。为了明晰韭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原、产地、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考证。韭在秦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药用来源为韭及其同属近缘种。宋代种植广泛,主流品种为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宋代及之前,以韭、韭根和韭菜子等部位入药,清代韭根使用减少,现代以韭菜子入药为主。宋明时期,韭的加工炮制方法增多,性味归经和功效增加。清代多沿用历代的记载。现代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韭菜子产量较高。建议加强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娟  刘美  李先宽  张坚  马琳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18-1321
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整理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对侧柏叶的植物名称、资源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药剂选方进行了考证。在本草中多以侧柏叶记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性味苦、微温、微寒,主归肺、肝、脾经。具凉血止血、祛风利湿、生发乌发等药效,现代临床多沿用其凉血止血的功效进行选方配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猪苓本草源流,为猪苓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猪苓的记载,对猪苓的名称、产地及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用、用药禁忌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对猪苓进行较全面分析,明确了猪苓的中药基原和应用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猪苓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采收季节为春秋二季;性味归经主要为“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水渗湿功效,可治疗水肿、淋浊、泄泻、带下、脚气等证;体内无水湿者忌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芦荟应用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而且品种繁多,但应用到临床中的品种较少,为了正本清源,理清芦荟品种,为其进一步探索提供本草参考,遂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对芦荟的名称、基源、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产地进行考证.发现芦荟起初记载为卢会,亦称为奴会、讷会、象胆、劳伟;芦荟最初为单基源植物,现代多部药典记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对枸杞及地骨皮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枸杞的主流基原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及宁夏枸杞L.barbarum L.,最早记载其产于河北,唐代确立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为枸杞道地产区并为历代认可,至清朝道地产区转移至宁夏地区。古代对枸杞子的性味认识由最初的苦、寒演变为甘、平,地骨皮则由早期的苦、大寒转为甘淡、寒。历代本草典籍记载枸杞子的炮制方式以酒浸为主,而地骨皮主流炮制方式则为甘草汤浸泡后焙干。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枸杞药材以宁夏枸杞L.barbarum为基原,地骨皮以枸杞L.chinense为基原,药用部位分别为果实、根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