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7,(2)
蜈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众多医家将其配伍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本文从临床应用及药理毒理研究方面阐述蜈蚣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进一步的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蜈蚣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作为中药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蜈蚣的加工炮制主要可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类,为减弱其毒性多炙焙后应用,常采用烘焙法。蜈蚣主要化学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以及酶、糖类、脂肪酸等。蜈蚣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和通络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和顽固性头痛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具有抗肿瘤、抗惊厥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通过归纳和探讨蜈蚣的炮制方法及作用、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蜈蚣加工炮制的研究,为其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蜈蚣咸、辛,温,有毒,入肝、脾经,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功效。研究证实,蜈蚣含蜈蚣毒(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酷胺酸、蚁酸及胆甾醇等,有对抗惊厥、抑制多种皮肤真菌及结核杆菌、抗肿瘤等作用。蜈蚣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多种疾病,举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蜈蚣是我国传统动物药材之一,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药古籍中对其有详细记载,蜈蚣具有止痛、拔毒、活血等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疔疮、小儿急慢性惊风、痈疽等疾病,多与全蝎防风、麝香相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衰老和抗肿瘤的作用,在继承了传统功效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蜈蚣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MTT法测定两种蜈蚣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生长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将小鼠接种S180实体瘤后检测两种蜈蚣对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两种蜈蚣均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多棘蜈蚣和少棘蜈蚣0.2,0.4,0.6 g.kg-1对小鼠S180实体型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抑瘤率分别为60.95%,63.68%,69.01%和48.52%,50.18%,50.83%。结论:两种蜈蚣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无论体内和体外试验,多棘蜈蚣均有优于少棘蜈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蜈蚣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2种,高温以杀菌去腥、矫臭矫味、解毒,通过炮制能改善药性,提升药学价值,提高疗效。蜈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蜈蚣走窜力强,入肝经,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心肌作用和保护血管作用,镇痛作用,提高消化酶的活力有促消化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有调节免疫力作用等。临床普遍用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面神经麻痹、破伤风、溃疡等症等。  相似文献   

7.
蜈蚣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种,高温以杀菌去腥、矫臭矫味、解毒,通过炮制能改善药性,提升药学价值,提高疗效。蜈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蜈蚣走窜力强,入肝经,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心肌和保护血管作用、镇痛作用,提高消化酶的活力有促消化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有调节免疫力作用等。临床普遍用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面神经麻痹、破伤风、溃疡等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蜈蚣多肽对正常裸鼠和皮下移植性H22荷瘤裸鼠肝毒性的差异。方法分别对正常裸鼠和皮下H22荷瘤裸鼠予以蜈蚣多肽灌胃给药14 d,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肿瘤生长情况、肝毒性。结果低剂量蜈蚣多肽对荷瘤裸鼠的抑瘤率为32.74%。低剂量蜈蚣多肽使正常裸鼠ALT增高,高剂量蜈蚣多肽使正常裸鼠AST增高。低剂量蜈蚣多肽作用下,荷瘤裸鼠的ALT较正常裸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蜈蚣多肽高剂量作用下,荷瘤裸鼠的AST、AST较正常裸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蜈蚣多肽有一定抗肝细胞癌作用。相同剂量蜈蚣多肽对荷瘤裸鼠与正常裸鼠的肝损伤存在差异,蜈蚣肝毒性与抗肿瘤活性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 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 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 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车景超 《中医临床研究》2013,(12):118-119,122
目的:对中药蜈蚣的药用历史及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古文献对蜈蚣药性认识、临床毒副作用、现代毒理研究及蜈蚣的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结果与结论:中药蜈蚣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古文献中多见其有毒的记载,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蜈蚣具有妊娠毒性、致过敏、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等多方面毒性作用。服用不当可引起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受损、消化道疾患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